“十五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docx
“十五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前言1第一章发展基础2第一节取得的成效2第二节存在的问题7第三节面临的机遇10第二章总体要求12第一节指导思想12第二节基本原则12第三节主要目标13第三章主要任务15第一节健全机制推动应急管理高效运行15第二节完善预案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18第三节锻造队伍增强综合应急救援力量19第四节科技引领提升应急智慧管理水平23第五节筑牢防线全面夯实安全发展根基26第六节严防风险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28第七节强化保障健全应急救援支撑体系31第八节依法治理完善应急管理法制体系34第四章保障措施36第一节强化组织领导36第二节加大要素保障36第三节拓宽监督渠道37第四节加强评估考核37刖百“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是我县站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起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窗口期,要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防线,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应急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承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推进“十五五'时期全县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有效减轻灾害事故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最大程度降低灾害事故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纲要市"十五五''应急体系规划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制定本规划。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取得的成效“十四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等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完善基层安全生产责任机制,深化重点领域安全隐患专项整治,着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水平,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一、应急管理改革初见成效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深化市、县机构改革的部署要求,全县进行了机构改革优化,其中在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职责基础上,通过整合应急管理、消防管理、救灾等职责组建了县应急管理局,为全县应对各类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持续深化应急管理改革发展,严格落实省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三定”方案,印发了应急管理局“三定”方案,应急管理职责更加明确,应急工作体系更加顺畅。根据实际,调整充实了应急委员会,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指挥体系和应急机制。为更好落实防灾减灾工作决策部署,研究制定全县防灾减灾方针、政策、规划,统筹安排全县防灾减灾工作。,先后修订编制应急预案6个,进一步增强各类预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突发事件信息管理更加规范,信息报送更加及时准确,舆论引导更加主动有力。二、应急救援能力持续增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显见成效。以消防救援力量为主体的应急救援队伍初步构建。有11个乡镇组建“轻骑兵”前突小分队12人,有12个乡镇组建志愿者消防速报员13人,下一步将继续壮大和充实;整合应急救援力量,我县有各类救援队伍19支986人,其中专业救援队伍4支247人、乡镇级半专业救援队伍13支401人、县武装部民兵1支300人、武警中队1支38人。专业救援队伍分别是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队126人、消防救援大队58人、安顺矿山救护队(森林专业扑火队、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地震专业应急救援队)50人、华电电厂专职消防队18人。应急处置协同机制初步形成。加强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应急救援能力逐步提升。按照属地为主、分级处置,三级联动的应急响应机制,开展多元化应急演练33次。切实保障通讯中断情况下指挥顺畅,为各乡镇、县应急委成员单位配发卫星移动电话26台、对讲机55台,已同步开展开卡使用培训。开展5支专业救援队伍(消防救援大队、安顺矿山救护队、宏能芙蓉煤矿救护队、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队、孝儿华电消防队)“一专多能”建设和13支乡(镇)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一旦发生险情,就地、就近调集队伍进行处置。应急值班值守机制不断完善。应急管理局每日安排正副班共7人执行局领导带班和值班人员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制度,不定时抽查各乡镇值班值守情况,每日向上级报送应急值守信息和突发事件情况。三、安全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组织企业“安全体检”。组织行业专家对41个重点涉安企业,包含6个煤矿企业,23个非煤矿山和2个页岩气等开展安全体检,全面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组织开展汛期安全检查。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安全应急理念,做好企业汛期安全工作。强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结合煤矿和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清单制”管理工作,制定专项整治方案,扎实开展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对企业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安全隐患从严查处。开展“奋战50天全年保平安和百日安全专项行动制定煤矿、非煤、危险化学品行业与烟花爆竹行业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成立专项整治行动小组,以“铸安2025”执法为工作抓手,专项检查企业安全隐患,依法依规整顿关闭违规企业。四、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组织防灾培训,增强防灾技能。多次组织防灾培训I,增强了灾害信息员的各项专业知识技能。摸底全县共需冬春救助资金,共计发放冬春救助资金374万元,并完成资金申报工作。加强工作对接,完成物资采购与发放。加强与县发改局对接救灾物资采购、回收、报废等相关事宜,共计采购物资20.58万元,对物资缺乏乡镇及时发放救灾物资。为确保在突发自然灾害情况下可以满足救灾需求,我局联合县发改局、县经信商务科技局适时补充救灾物资储备种类和数量,对原捐赠食品等不易储存的救灾物资,签订代储协议。开展国家救灾物资资金350万元采购全县应急救灾物资,主要用于乡镇备灾点救灾物资储备。加大宣传,提高防灾意识。组织开展“5.12”全国防灾减灾集中宣传活动和第31个国际减灾日宣传活动。制定预警制度,会商研判灾害风险,形成监测预防预警合力。截至6月底编制森林火险预警28期,传递各类预警信息40余次,电话调度指导8次。进入汛期以来,根据气象预警信息,会同县气象、自规、水利等部门会商研判2次,联合相关部门发布山洪地质灾害预警信息1次。重点行业在线监测系统有序推进。依托综合安全监管平台,推动实现全县所有非煤矿山实现现场视频实时上传,通过线上监管与线下监管相结合,提升安全监管水平,推动形成“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监控网,实现快速定位烟点位置,智能分析撤离对象及应急救援力量,自动生成应急处置方案,让远程指挥调度直达林区一线。完成“县-乡-村''三级灾害信息员队伍示范建设。指导新桥社区完成对上对接省、市县各级领导安排,对下完成各级资料收集上报工作、文件制作和各自然灾害灾情收集和报送的减灾示范社区建设。五、应急宣教工作持续加强扎实开展应急知识科普宣教活动。结合“防灾减灾日”、“消防日”、“安全生产宣传月”、“法律七进”等活动,采取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制作展板、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面向乡镇、村(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广泛开展防范应对突发事件系列科普宣教活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应急知识培训学习活动。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在县政府常务会上专题学习突发事件相关知识。县应急与自规、民政、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结合实际,每年定期开展应急知识的培训讲座;教育系统将应急知识列为必修课,排上课表,常态化开展应急防灾知识的学习教育,并通过知识竞赛、手抄报等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巩固、强化。六、基层应急能力明显提高积极探索把应急避难场所和公共设施(广场、绿地、公园、学校)有机整合的模式,根据辖区实际,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基层避难场所的建设。按省应急救援行动安全通则,配备救援队伍安全员和标准化救援装备,采用定点储备和动态储备相结合的模式,有效期稍长的物资采用定点储备,有效期较短的采用动态储备,确保库存,随调随用。联合组建上罗综合应急救援队,新建上罗镇应急救援基地,辐射上罗周边乡镇。持续推动13个乡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巡场镇、琪泉镇、上罗镇、玉和苗族乡依托公园、广场、中小学校已建成应急避难场所9个,其余乡镇应急避难场所及王家镇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正在加快推进。第二节存在的问题一、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县域安全风险高。全县矿山企业多,经过多年开采,资源逐步枯竭,遗留了大量地下矿山采空区,存在采空塌陷、地面沉降等重大区域事故隐患。转型升级带来的安全压力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生产安全事故呈现从传统高危行业向其他行业领域蔓延趋势,工程建设、交通运输、生态环保等领域事故易发多发,新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压力加大。关闭煤矿信访维稳压力较大。自2025年12月14日起,全县无煤矿复工复产,有意愿复工复产的宏能芙蓉煤矿不愿投入,采掘严重失调、安全标准较低、基础非常薄弱、隐患问题多。部分关闭煤矿业主不满意关闭政策,信访诉求不断,有的已经终审裁决,但仍长期集访、缠访,处理难度大;有的煤矿业主因欠债跑路失联,大量拖欠民工工资,采空区沉陷造成大量遗留问题和社会矛盾,维稳压力较大。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督查发现,部分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无安全培训计划、应急处置预案不完善,未经安全培训直接上岗,未开展应急演练。有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管理层不清楚自身安全职责,一线职工不遵守安全管理规定。还有的企业安全投入严重不足,不顾安全风险违规生产经营,甚至对已经发现的安全隐患长期不整改、虚假整改。小微企业隐患问题突出,发生安全事故风险很大。二、自然灾害风险交织叠加森林防灭火任务重。全县现有林地面积85.72万亩,占总面积的49.89%,火源管控难度大。防汛抗旱压力大。为山区县,地形狭长,地势南高北低,山地丘陵占比90%左右。全县河流纵横交错,大小溪河79条,总长638千米,呈树枝状布及,汛洪风险极大。地质灾害隐患多。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多,大多位于偏僻山区,受电力、交通等因素制约,监测预警难度大,对群众生产生活构成较大威胁。地震灾害风险高。位于市境南部,地处华塞山断裂带尾部,辖区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具有发生中小强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人口经济高度密集,容易形成小震大灾,灾害后果严重。三、应急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应急管理部门组建时间较短,体制机制尚处于探索期、构建期,应急管理体制不顺、防和救等职责界限不清等问题依然存在,应急工作程序尚待进一步规范。有的乡镇、涉安成员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没有统筹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没有认真落实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清单制规定,安全检查流于形式,安全监管搞形式主义;有的乡镇、涉安成员单位对“三管三必须”有抵触情绪,对属地范围、行业领域企业底数不清、风险不明、心中无数,没有常态化开展安全检查,没有定期开展安全风险研判;有的地方对本地、本行业的重大安全风险长期不整治,视而不见,懈怠侥幸,有推诿扯皮的现象。大应急体系机制有待进一步磨合,统一的应急指挥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区域、部门、政企应急联动机制尚待进一步强化。四、风险防控体系尚需健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和分级分类的风险治理体系建设有待强化,对灾害的监测手段相对落后,综合预警能力不强;预警预报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