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
“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录第一章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形势4第一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成效4第二节“十五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形势14第三节面临的主要挑战和突出问题16第二章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19第一节指导思想19第二节总体思路19第三节基本原则20第四节主要目标21第三章强化推动结构调整,促进绿色发展24第一节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绿色升级24第二节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清洁化水平24第三节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25第四节控排温室气体,积极应对气候变化26第四章实施重大战略,共保区域生态环境28第一节持续推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28第二节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28第三节完善绿色发展机制29第五章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30第一节完善城市大气环境综合管理体系30第二节推进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30第三节积极探索多污染物减排协同增效30第六章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33第一节健全水生态环境管理制度33第二节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33第三节持续深化水环境治理34第四节实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34第五节全面提升城镇污染治理35第六节全面加强水资源保障36第七节实施重点区域水生态保护修复37第七章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39第一节加强土壤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风险管控39第二节推进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40第八章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攻坚行动41第一节提升农业农村环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41第二节强化农业农村污染防治43第九章深入开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行动45第一节深入开展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攻坚行动45第二节深入开展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攻坚行动47第三节深入开展农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行动49第四节深入开展生活垃圾污染防治攻坚行动50第五节持续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控53第七节深入开展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控53第十章强化保护修复,提升生态供给能力54第一节增强生态系统功能54第二节推进河湖生态建设55第三节加强林业生态建设55第四节加强重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56第五节加强重点区域生态治理修复57第六节加强生态红线监管59第七节强化生物安全监测评估与监督管理61第八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62第十一章强化风险防控,牢守环境安全底线63第十二章加强能力建设,提升生态环境监测66第一节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66第二节完善生态监测体制机制67第三节完善生态环境监测法规制度67第十三章加强核与辐射安全68第十四章深化改革创新,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70第一节落实政府生态环境治理主体责任70第二节落实企业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70第三节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70第四节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71第五节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市场体系71第六节系统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72第十五章强化任务实施,统筹谋划重大工程74第一节建立重大工程体系74第二节分类实施重大工程项目74第三节拓展项目投融资渠道74第十六章加强规划实施保障76第一节强化责任落实76第二节明确任务分工76第三节开展评估考核76第一章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形势“十四五”时期,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对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严格落实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关于“五城同创”,共建大美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双十工程”治理为重点,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严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全过程,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奋力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第一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成效十四五时期,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持续巩固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成果,按时序完成中央、省委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和信访问题整改。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为子孙后代守好绿水青山自信,努力让的天空更湛蓝,让水体更清澈,让土壤更洁净。大力实施“绿色”建设行动计划,实施草海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守住了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开展各项工作,2025年,纳入国家考核的9项核心指标中,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100%;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06;全县4个省控河流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市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全县34个乡镇(街道)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除草海以外,全县主要河流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n类)断面比例达100%,地表水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水体断面比例为Oo全县5个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1个市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1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二、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新成效蓝天保卫战方面。建成“气化”项目,全面划定城区禁燃区,稳步实现“煤改气”目标。重新修订完善自治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持续开展扬尘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工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治、“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等专项行动。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整治攻坚行动实现“6个100%”,完成62家加油站VOCS治理和1台燃煤锅炉淘汰任务,推进2家机动车尾气排放检验机构完成联网工作,完成414台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号牌编码登记及上牌工作。排查整治排查工业炉窑4个、重点行业治污减排6家、散乱污企业2家、物料堆场24个,立案查处企业10家。水泥厂等重点涉气企业纳入在线监控重点管理。“十四五”期间,围绕风、光、水资源,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水电为主的“三大”绿色能源。累计建成清洁能源项目61个,其中风电项目25个,光伏项目35个,水电项目1个。“十四五”期间累计发电173.2亿度。碧水保卫战方面。扎实推进草海综合治理,高站位制定“1+26”整改方案,对标对表完成草海集雨区内砖厂、驾校等25个经营性项目整改。突出“治建管改”实施草海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明确的8大类43个项目已全面启动,从源头上减少人类活动对草海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效缓解“人鸟争地”矛盾的同时,黑颈鹤等鸟类栖息地生境范围和质量进一步提高,草海高镒酸盐指数、氨氮改善明显,总磷、总氮趋于稳定,四项指标基本达到相应水质目标。深入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攻坚行动,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46个,完成94个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完成县城建成区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最终确定北门河为轻度黑臭水体,已完成北门河垃圾清理,黑臭水体整治方案正在编制中。推进长江保护修复,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工程13个,完成了40家加油站储油罐防渗改造,共取缔“十小”企业4家。县城设计污水处理总规模为55450td,县城污水处理率达94.45%。全县34个乡镇(“一镇六办“除外),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运4座,30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已基本全面建成,16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厂区已进水进行厂区设备调试,剩余14个乡镇厂区已满足进水调试设备条件,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已达100%。建立完善巡河制度,压实河长责任,持续抓好133条乡级以上河流巡河行动,全力推进北门河综合治理工程。净土保卫战方面。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控,完成17个涉镉点位排查工作,重点行业的重金属排放量较2016年累计下降22.03%,淘汰关停涉重企业1家,重金属污染物减排量完成76.65千克,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加强建设用地环境管理,完成97个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地块基础调查信息核实、13个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679个建设项目用地排查工作,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加强农用地分类管理,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土壤环境保护方案及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方案编制工作,完成148.59万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十四五以来,共争取到位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L28亿元,共实施土壤污染治理项目29个,已完工14个,正在实施项目13个,开展前期工作项目2个,上述项目全部完工后,将原位封存历史遗留铅锌冶炼废渣约570万立方米,生态恢复面积1000余亩。固体废物治理方面。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开展医疗废物、汽修行业、垃圾填埋场、工业渣场和尾矿库整治等专项行动,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完成4处“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大排查”整治。全面推进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全面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监督管理。开展2025年长江经济带固体领域专项整治,推动整改问题5个。强化危险废物安全监管,持续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对全县20余家危险废物企业开展专项排查,推动整改问题9个。全县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70%以上。持续加强医疗废物处置安全监管,稳步推进医疗废物收运体系监管,医疗废物处置收集网络覆盖全县所有乡镇,累计处置医疗废物396.35余吨。大力开展生活垃圾治理,实施了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大力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整县推进项目,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重点抓实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建立完善县乡村生活垃圾规范化收集运转体系,确保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完成板底登底村、二塘产底村、金钟联民村等7个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治理。根据省农委省环保厅关于印发2018年全省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提升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农通(2018)7号),制定了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按照“填平补齐”和“一场一策”的要求,从粪污收集、储存、运输、利用等环节为县东风镇阿蒙也养殖场、县板底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县奇胜养殖专业合作社等17个畜禽养殖场配套治污了设施。根据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毕农通(2019)178号)要求,经核实及养殖户的申请为县斗古镇利达养殖专业合作社、县恒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36个养殖场配套了粪污治理设施。“绿色”建设方面。持续深入开展森林保护“六个严禁”专项行动,依法加大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打击力度,严格林地资源使用管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完成营造林33.8万亩,完成国家储备林16.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4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30平方公里,全面完成32万亩退耕还林建设指标,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5.1虬三'强化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环境监管执法水平取得新提升强化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严格对照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要求,推进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能力建设。县环境监察机构达到西部地区三级标准,全面完成了上级部门下达的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任务。开展环境应急机构建设,明确了专职应急管理人员;开展辖区污染源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工作;加强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对重点时段、重要会议期间组织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辖区环境安全形势稳定。严把项目环评准入关口。切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决否决污染严重项目和散乱污项目,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大力推进规划环评,“十四五”时期,依法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