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9).docx
“十五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发展基础05第二节发展机遇10第三节发展挑战13第二章“十五五”卫生健康发展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16第二节基本原则16第三节发展目标18第三章加快构建现代化卫生健康体系第一节加强卫生健康党建体系20第二节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22第三节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5第四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27第五节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28第六节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30第七节建设健康服务业体系30第四章全方位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第一节普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32第二节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33第三节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34第四节强化慢性病和精神卫生防治35第五节加强食品安全与营养管理36第五章全生命周期保障人群健康第一节促进优生优育和托育发展37第二节优化妇幼卫生健康服务38第三节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健康39第四节加强职业卫生与健康保护39第五节丰富老年健康服务供给40第六节维护提升残疾人健康41第六章全力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第一节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41第二节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42第三节优化医疗服务模式43第四节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44第七章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第一节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45第二节加强中医药队伍和文化建设46第八章深化医药卫生重点领域改革第一节推动医药卫生系统集成改革47第二节融入成渝地区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47第三节深化分级诊疗制度建设48第四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48第五节稳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48第六节增强药品药械供应保障能力49第七节加强医疗行业综合监管体系49第八节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50第九章夯实基础支撑与要素保障第一节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51第二节加快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53第三节加大卫生健康投入保障力度55第十章加强组织实施与监测评估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56第二节深化部门协同56第三节健康融入万策57第四节加强监测评估57“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二个五年,是迈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和重塑发展新格局的战略机遇期。为认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加快实施健康行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根据省“十五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市"十五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健康2030”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发展基础“十四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县卫生健康工作以“健康”为主线,以“打造一中心、建设一龙头、建立三支撑、做强四服务、发展多点面、提升两框架”为方向,坚定不移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强化、健康扶贫工作落实等重点任务,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各项卫生健康工作均取得重大进展,顺利完成“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为我县决战脱贫攻坚、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至2025年,人均预期寿命由75岁提高到76岁。2025年,全县人口平均期望寿命76岁,人口出生率6.9%o,死亡率7.7%o,婴儿死亡率2.7%o,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79%o,孕产妇死亡率23/10万,人群健康指标达到县“十四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预定目标。健康行动扎实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我县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广泛开展,全社会关注健康、追求健康的氛围初步形成,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升。健康扶贫任务全面完成。加大健康扶贫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十免四补助”“一减免四保险一救助四基金''等医疗保障政策。“十四五”以来,全县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县域内住院和门诊慢病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自付率仅5.18%。建立、发放卫生扶贫救助基金260.96万元,救助贫困人口1124人次。为135名贫困患者实现白内障手术项目全免费、322名县域内或跨县域转诊救治的危急重症贫困孕产妇实现住院分娩全免费。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扎实开展,救治管理5149人。新(改)建村卫生室93个,为全县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深化医改工作深入推进。扎实推进分级诊疗,2018年依托县人民医院与童家镇中心卫生院开展全县首个医共体试点,实现技术、人才、管理资源共享,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健全完善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县精神卫生保健院薪酬制度,优化薪酬分配比例,使奖励绩效达70%,建立单位年度收支结余20%作为临床一线人员奖励性绩效的激励机制,有效激活两家全额拨款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发展活力。扎实推进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两票制”工作,全县医疗卫生单位药品采购阳光积分全部达标。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率先建成市独立运行的县级急救中心,实现县域内“120”集中调度,三级院前网络救治体系逐步健全。县人民医院建成卒中中心,有效提升全县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水平,胸痛中心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改变了心脏突发疾病县域内无法医治的历史,实现危重心脏疾病县域内就诊。县第二人民医院在全市率先通过社区医院创建验收。成立县级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开展医疗质量控制工作,近年无重大医疗事故和扰乱医疗秩序事件发生。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全县25个乡镇(中心)卫生院规范化建设标准率达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医联体建设成绩明显,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计生生育服务中心与简阳市人民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省中医医院、华西第二医院建立专科联盟;县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与简阳市人民医院建成医联体,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经受住重大考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7.05%,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88.16%、85.15%,重精患者管理率达96%,2018年顺利通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评验收。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有效推进,全县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均设置疾病预防控制科(预防保健科)。全县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率达100%,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170.91/10万,无甲类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重大传染病防控有力推进,推广实施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随访管理工作下沉模式、男男人群干预综合模式、全县医疗机构艾滋病检测点全覆盖模式,艾滋病检测覆盖率达34.38%,抗病毒治疗覆盖率达94.09%,艾滋病育龄妇女治疗率达94.9%,抗病毒治疗抑制率达90.41%,艾滋病防治核心指标全全面提升,2017年顺利通过全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省级评审验收。结核病防治成效显著,结核患者和疑似病例报告率100%、成功治疗率达89.25%。中医药事业提质发展。大力开展“中医药健康你我他”“岐黄校园行”、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等活动,通过义诊咨询、健康讲座、发放科普宣传资料、送医送药等形式,展示中医药在维护群众健康、弘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组织开展第二届名中医评选活动,评出县级优秀名中医10名。县中医医院针灸科列入省级重点专科。在县中医医院建成“名医工作馆”,唐伯亮名中医工作室被市级授牌。全县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设立中医科,中医药服务覆盖率达100%,中医药服务量和满意率不断提升,成功获得“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人才队伍建设稳步加强。"十四五以来,新进各类卫生人才427人(其中公开考试招聘318人、公开考核招聘109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招聘18人)。组织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38人次,选派1人参加省骨干全科医生培训,选派57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到大学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省肿瘤医院等医院进修,全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任务完成率达100%,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迅速发展。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实现网上预约挂号。扎实推进居民健康卡建设,实行区域就医“一卡通”。有序推进远程医疗工作,县级分级诊疗中心完成建设,远程医疗覆盖辖区所有公立医院及8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卫生投入持续增加。县财政对卫生事业投入从2016年的17342万元上升到2025年的29957万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6年的1.14%提高到2025年的1.54%,年均增长2697万元,年均增幅12.71%;截至2025年,我县共争取到中央投资项目11个,总投资9026.5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6140万元、地方配套1070万元)。医疗卫生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25年,11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达100%;完工项目10个,完工率91%;投入使用项目10个,投入使用率91%,建筑面积23180平方米。健康城市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十四五期间,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围绕以健康为中心,积极打造健康城市,健全了包括学校、医院、社区及行政事业单位在内的健康教育网络;精心打造城市健康主题公园,建立健康教育阵地300余个;加强卫生监督检查,显著提升市容市貌;强力推进病媒生物防制,有效降低“四害”密度和传染病风险。坚持将慢性病防控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出台“市民500米健康休闲计划”等系列政策措施,赋予城市健康环境、健康服务、健康文化等多种功能,扩大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第二节发展机遇“十五五”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健康中国”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深化医改多重战略叠加的时代背景,迎来了“双城记''发展机遇,全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党的二十大”及新冠疫情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指明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了我县医疗基础建设薄弱、公共卫生医疗基础设施不足的短板,医院床位紧张、医护人员人手不足等问题比比皆是,核酸检测能力、应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更是十分薄弱。疫情带给人们诸多思考,人民对健康认识逐步提高,对医疗服务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党的二十大''及疫情防控为我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新时期卫生健康事业提供了行动指南。“健康中国2030”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带来政策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民健康作为全面小康的重要基础,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并于2016年10月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推进健康建设,提高全省人民健康水平,省委省政府在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做出了“推进健康建设”的战略部署,于2017年3月发布了“健康2030”规划纲要,市委市政府于2018年8月印发了“健康2030”规划纲要。县委县政府结合本县卫生与健康发展实际,于2025年4月制发了“健康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