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docx
十五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和总体要求4第一节规划背景4第二节总体要求5第二章优化布局和资源配置10第一节优化布局10第二节资源配置12第三章加快构建新时代公共卫生体系16第一节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16第二节健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18第三节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体系.19第四节构建中医药应急防控救治体系21第四章建设优质均衡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21第一节健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1第二节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23第三节推动非公立医疗机构错位发展24第四节持续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模式25第五章打造优质特色的中医药服务体系27第一节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27第二节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27第三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28第六章建立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29第一节加快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29第二节加快发展人口家庭服务管理体系31第三节加快发展老年健康服务31第四节提升职业病监测评估技术支撑能力32第五节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建设33第六节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体系34第七节推动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健全完善35第七章健全体制机制保障和要素支撑36第一节深化“三医”联动改革36第二节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39第三节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41第四节推进医疗卫生综合监管41第八章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实施42第一节强化组织领导42第二节落实部门责任43第三节动员社会参与43第四节严格监测评价44“十五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五年,也是推动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根据区“十五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C)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健康2030”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和总体要求第一节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十四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推进“健康”建设,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城乡居民健康状况不断改善,全区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53岁。截至2025年底,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53家,床位1971张,卫生人员1868人,每千人口(指常住人口,下同)执业(助理)医师数1.8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2.05人,每万千人口全科医师数1.76人。全区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6个,其中二级甲等综合医院1个,二级甲等中医医院1个,二级乙等精神专科医院1个,二级乙等妇幼保健院1个,二级乙等疾控中心1个,二级乙等中医医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基本建成以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区、镇、村”三级网络医疗服务体系。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和指示,全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经受住了新冠疫情的考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二'面临的问题当前,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导致对健康的影响增加,慢性病、人口老龄化成为主要的健康问题;流感、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疾病的威胁持续存在;精神卫生、职业健康等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地震、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频发。同时,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服务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特点,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品质要求逐步提高。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我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总体不强,公共卫生体系短板突出、优质医疗资源缺乏、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薄弱,“一老一小”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第二节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加快健康建设,以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卫生健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风险防范,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促进均衡,更加注重资源下沉和系统协作,为全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大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推动区争创全国百强区,奋力开创新时代全区医疗卫生健康工作新局面。二'基本原则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全面领导卫生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卫生健康改革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认真执行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有效提升治理效能,为卫生健康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从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出发,将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确保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措施落实到位,使全区人民充分享受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卫生健康发展的成果。始终坚持均衡协调。从改善健康公平和均等出发,科学配置卫生资源,优化资源结构,重点向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倾斜,健全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卫生公平性和均等化,实现卫生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实现城乡、区域之间卫生健康事业的统筹协调发展。始终坚持人才优先。坚持把人力资源发展放在首位,并作为今后发展的重中之重。从立足区情、因地制宜出发,加强人才引进,依靠科技和信息等要素支撑,创新卫生健康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卫生健康效能,加快卫生健康发展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增强卫生健康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政府责任,落实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职责,强化基本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的公益性。以改革创新激发卫生健康发展活力,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全力推进卫生健康领域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增强卫生健康治理体系整体效能。三'发展目标到2035年,卫生健康体系基本实现现代化,强大公共卫生体系、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服务体系、现代化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全面建立,人人就近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经济有效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卫生健康发展整体实力大幅跃升,建成健康。到2030年,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健康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健康保障体系基本完善,全面健康素养持续提高,健康环境得到改进,健康产业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进入全市前列,基本建成卫生健康强区。公共卫生体系更加强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更加完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显著提高,医防协同机制更加健全。以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全面建立,应急响应和快速处置能力大幅提升。疫情处置和公共卫生救治体系更加完善,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持续强化,艾滋病、结核病等一批重大疾病危害得到控制,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严重精神障碍、职业病有效防治。建成能够有效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满足公共安全需要的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均衡。推进公立医院提标创等,力争区人民医院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区中医医院创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区精神病医院创建二级甲等精神病医院,金山镇中心卫生院、牛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二级乙等综合医院。规划建成金山镇中心卫生院、牛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区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区域就诊率进一步提升,完善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补齐社区卫生服务短板,开拓卫生健康体系新布局。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加快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支持区中医医院争创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强化区中医医院医教研综合能力和医联体区域辐射作用,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和能力。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夯实中医药基层服务阵地,推进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能力提升建设,推动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不断扩大,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心理和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康复医疗等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主要发展指标类别序号主要指标2025年现状2030年目标指标性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1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万人)0.230.27预期性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基础设施全覆盖预期性应急医疗救治体系3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下同)设置感染性疾病科的比例(%)100约束性4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诊室(门诊、哨点)比例(%)100约束性床位和人力配置5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6.697.8-8左右预期性其中:区级公立医院3.335-6左右预期性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563-4左右预期性6每千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张)1.361.5-1.7左右预期性7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1.83.2预期性8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2.053.8预期性9每千人口药师(士)数(人)0.310.54预期性10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人)1.763.93预期性11医护比1:1.131:1.29预期性12床人(卫生人员)比1:0.941:1.62预期性中医药服务体系13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人)0.550.92预期性14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比例(%)100100约束性15设置中医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比例(%)90100约束性重点人群服务补短板16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2.24.5预期性17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65预期性健康水平18人均预期寿命(岁)78.47>78.6预期性19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岁)同比例提高预期性注:医院床位含区妇幼保健院和专科医院床位第二章优化布局和资源配置第一节优化布局一'资源布局基本要求统筹规划,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提高服务和保障能力。全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主体,面向全人群提供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服务。坚持区域统筹,错位发展原则,对区属公立医院合理布局;每个镇设置一所达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障一个行政村设置一个达标卫生室,镇卫生院所在行政村,可不设村卫生室,坚持卫生室达标建设;按常住人口数、服务范围、工作量等因素优化设置精神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疾控中心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分为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院。其中,公立医院分为政府办医院和其他公立医院。政府办医院根据举办层级划分为部门办医院、省办医院、市(州)办医院、县办医院等,含优抚医院,其他公立医院主要包括军队医院对社会提供服务部分、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等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医院主要提供疾病诊治,特别是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突发事件医疗处置和救援以及健康教育等医疗卫生服务,并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