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docx
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第一章“十四五”水利发展成就“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我省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实现“两个跨越”的重要时期,是市实现“五个走在前列”、“一高两率先”奋斗目标的决战时期,是区建设高端产业集聚区、宜居宜业宜商首选区、对内对外开放门户区、现代中央商务区和全面社会化改革先行区,开创科学发展、转型升级、改革开放、新型城镇化和全面小康的新局面的关键时期,是市区水利行业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重要时期。2016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水利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政府会议精神,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各项水利建设进展顺利。“十四五”期间,围绕沱江干流区段堤防工程、石亭江区段堤防工程、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区46-1号支渠等骨干水利工程的建设,结合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全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3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56万亩;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巩固保障了2.5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在绵远河、石亭江干流重点河段新建堤防长度4.19公里,完成了3.2公里中小河流的治理,应对自然灾害修复水毁堤防3.68公里;整合各部门资金,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3平方公里;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区河(湖)长制工作部署,出台工作方案,修订完善制度等,全面构建区一乡一村三级河(湖)长体系,狠抓六大任务,深入推进河湖系统治理,河湖面貌显著改观。“十四五”时期,市区水利行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根据市“十四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方案德办函2017号,区2025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2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24%,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8。2016年,区被列入省第二批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全区全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2025年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农业节水方面:区全力推进农业节水,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土地整理项目、高效节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等项目,开展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开展灌区末级渠系整治,解决灌区“最后一公里”用水问题,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48,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达到68.84%O近年来区陆续引入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通过流转土地,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式,利用社会资本建设高效节水灌溉6.06万亩;同时积极争取现代农业项目、小农水结余资金项目、省级水资源费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项目,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5万亩。工业节水方面:为有力推动全区工业企业节水生产,达到工业节水增效的目的,建立了以经科信局为主导的工业节水领导机制,制定了工业节水目标,加强工业企业循环用水和重复用水建设,加大节水技术改造力度,促进工业节水。2019年,区工业年用水量为0.77亿11占全区年度总用水量的21.0%,2019年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按2015年可比价计算)用水量为6Im3,比2015年下降28%,达到了控制目标;万元工业增加值(按2015年可比价计算)用水量为2811已达先进值。城镇生活节水:近年来区通过加强宣传,实现计划用水和定额用水管理;加快城镇市政管网改造;促进市政工程节水、节水器具的推广使用;推进节水载体建设;推广服务行业节水等措施,多措并举开展城镇生活节水工作,全区节水型公共机构建设达到50%以上,节水型居民小区建设逐步推进,供水管网漏失率11.85%,全面推广节水器具使用,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公用和民用建筑用水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loo%。(二)水利基础设施短板稳步补齐水利投入大幅提升。“十四五”期间,市区水利建设完成投资21.26亿元,其中:供水保障能力建设工程19.37亿元(其中华强沟水库完成投资18.2亿元),防洪提升工程0.98亿元,水利信息化及其他0.72亿元,主要河湖及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修复工程0.19亿元,投资总量相较于“十二五”完成投资(4.85亿元)增长率高达338%,投资结构不断优化,较好的完成了各方面任务,为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水利支撑。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取得突破。省“十四五”期间重点骨干水源工程华强沟水库枢纽工程基本建成,拆迁安置工作全面完成,完成蓄水阶段移民验收和水库的导截流验收。都江堰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一如既往地稳步实施,人民渠46-1号支渠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顺利完成;沱江干流区段堤防工程、石亭江区段堤防工程如期完工;绵远河、马尾河、射水河等多段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全部完工;胜利电站、群力电站等2座水电站完成增效扩容。民生水利工程蓬勃发展。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增巩固保障农村安全饮水人口2.5万人,同时依托区疾控中心和购买第三方服务加强了区农村饮水水质检测能力。完成了新民水库的除险加固;实施了凯江河一双东镇提水工程和柳沙水库一龙居村连通工程;开展了区第六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2016)建设,通过多渠道融资实施现代化灌区试点建设,为农村粮食稳产增产以及现代化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施了孝泉片区、东湖片区、黄许片区、双东片区水利血防整治工程,有效改善了疫区生态环境,降低了人畜感染血吸虫病的几率。(三)防汛减灾能力明显提升以实施沱江流域防洪治理为重点,加快沱江干流绵远河、石亭江等重点河流堤防工程建设,新建堤防长度4.19公里,加固堤防长度3.68公里;完成3.2公里中小河流的治理;完成区2015-2025年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编制完善了各项防汛应急预案,建设及维护视频会商系统、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工作,为全区防洪保安能力和水平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四)水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积极推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多方筹措资金,结合其他行业重点项目实施水保项目建设,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3平方公里,区槐香谷小流域被评定为“省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实施了绵远河水生态提升工程。邻姑泉成功申报省水利风景区创建。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融资,开展城市水景观工程整治、改造,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工程等一批项目,改善了城乡水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及生活品味,提高了人民群众幸福感,加快推进了水生态文明建设。(五)河长制工作持续推进自实行河(湖)长制工作以来,区委、区政府高位推进,构建完善的组织体系,出台配套的方案制度,凝聚各部门工作合力,收集并动态调整一河(湖)一档基础信息,编制一河(湖)一策管理保护方案,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围绕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执法监管6大任务,开展河湖“清四乱”,从源头上深入推进河湖综合系统治理,实现全区河湖面貌持续向好。(六)依法治水管水能力进一步加强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川府函201431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区政府以德市旌府办发2015)166号提出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全面落实水利建设”三项制度”,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建设项目管理能力和水平。强化水利行业安全监督管理,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和责任体系,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培训,严格落实岗前安全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安全监督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水行政执法能力,深化水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增强依法治水能力。出台了市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施方案,有效指导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确权登记工作的实施。(七)水利改革不断深化不断深化农村水利改革,一是配套完善水利建设各项扶持政策,继续执行农村供水用电按居民生活用电价格收费政策;二是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完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机制,吸引社会各界、企业投资水利建设,制定了市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三是建立健全财政对水利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四是巩固完善水务投资建设平台和基层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创新农村水利发展机制,加强对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指导,不断强化队伍保障和科技支撑作用。专栏一:“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号指标“十四五”备注规划目标2025年底预计完成情况用水总量(亿立方米):4,03,74约束性号指标“十四五”备注规划目标2025年底预计完成情况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181预期性建设重点河段堤防(公里)9.454.19预期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亩)1.50.3预期性建设高效节水灌面(万亩)1.06.56预期性灌溉水利用系数0.470,48预期性万元GDP用水量(立方米)6261预期性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4428约束性农村供水管网漏损率(%)2525预期性O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2875.3预期性号指标“十四五”备注规划目标2025年底预计完成情况1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6767约束性注:指标带为2025年底达到数,其余为五年总数。第二章面临形势及存在问题(一)面临形势1 .政策环境好,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有利水利发展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发展主要解决城乡供水安全、粮食生产用水安全、农村饮水安全、防洪保安、生态环境改善等关乎国家大计的民生工程,是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优势行业。2014年3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水安全有关问题汇报时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做好新时代水利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2025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当前我国治水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群众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的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的矛盾,“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总基调。2025年7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2025年至2022年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安排,要求抓紧推进建设,促进扩大有效投资,增强防御水旱灾害能力。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十五五”期间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的总体要求是:坚持建管并重,加快推进水库除险加固,消除存量隐患,建立健全常态化管理机制,提升运行管护能力和水平,实现水库安全良性运行。目标任务是:到2022年底前,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遗留问题处理;完成已到安全鉴定期限的水库安全鉴定任务;对乡镇村组分散管理的小型水库,实行政府购买服务、“以大带小”等专业化管护模式。到2030年底,完成现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每年安全鉴定后新增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完善雨水情测报、安全监测设施,健全水库运行管护长效机制。近年来区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发展,将水利发展作为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产业,切实加强对全区水利改革发展的领导,对水利发展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刻研究,并出台相关扶持鼓励政策促进水利发展,确保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陆续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切实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部分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和建立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巩固完善水务投资建设平台和基层服务体系建设,较好地完成了水利建设项目地方投资部分,顺利地推进了项目的实施。今后区政府将按照落实成渝双城经济圈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