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国有资本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规划.docx
-
资源ID:1910579
资源大小:50.70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十五五”国有资本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规划.docx
“十五五”国有资本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规划“十五五”是建设现代化新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五年,国有企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加快推进区国有资本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2年)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编制本规划。第一章现状基础和发展机遇“十四五”期间,国资国企围绕建设“四新”的总体目标,以“提升资产运营效率、加强国资风险管理”为主线,不断提升国有资产的管控能力、盈利模式的构建能力、获取资源的拓展能力、企业人才的专业能力等四项能力,初步形成了符合国资国企特点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模式,基本实现了“十四五”的预期目标,为“十五五”区属国有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一节现状基础积极作为,国资国企实现快速发展。“十四五”期间,新增国有企业2家,区属国有企业总量达到20家,员工总数370人。区属国有资产总量实现突破性增长,经营性国资总量、保值增值率、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截至2025年底,区属企业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量达177.02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53.33亿元,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17亿元,利润总额2.64亿元,上缴税收3.59亿JUO表1“十四五”期间全区区属国有企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资产总额(亿元负债总题(亿元)所有者权益(亿元)营业总收入(千万元)利涧总额(千万元)上缴税费(千万元)20162017201820192020深化改革,国资国企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不断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通过采取先行试点、稳妥推进的原则,2016年一2025年间,初步完善了5家重点监管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选优配强企业领导人员,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实现规范的企业治理。不断深化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健全企业负责人薪酬分配激励和约束机制,对5家重点企业班子成员实行年薪制,采取基本年薪加绩效年薪,按照年度考核结果确定负责人年度薪酬。不断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健全协同高效的监督机制,着力在对企业投融资、资产处置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通过多种形式督促企业规范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资产利用效益,已完成全区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清理,正在分步骤进行资产产权完善、改变性质、评估、划转等工作。夯实基础,国资监管体系逐步完善。一是加强国资监管机构建设,2016年8月,单设市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为区政府直属机构,核定编制11人,国资监管职能职责进一步优化、监管力量进一步加强。二是规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出台关于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实施意见,规范国有资产的监督和运营管理,确立了国资监管机构依法履职的基本制度框架,明确了国资监管机构职责权限和范围,理清了国资监管机构与企业的决策事项边界,依法赋予企业充分的经营管理权。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十四五”期间,全区区属国有企业紧紧围绕“争当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排头兵”的目标,以“做大做强做优国有资产、带动区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为新区建设彰显国企力量,主动承接城市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脱贫攻坚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建成义阳大桥、机场快速通道、中学新校区、食品工业园等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1亿元,完成重点项目56个,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有企业党建全面加强。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企业治理现代化的通知,强化组织建设,设立企业党支部9个,党组织书记由董事长兼任。落实党组织法定地位,修改公司章程,规范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程序,实行党支部议事作为企业董事会决策的前置程序。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创文保卫、产业发展等工作。第二节主要问题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有待优化。由于国企成立时间晚,国有资本结构布局散、融资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国有资本产业布局与全区产业规划导向的契合度不高,促进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推动力不足,亟须在文旅产业和现代农业中展开布局。国有企业发展质量效益有待提升。国有资产规模总体偏小、非经营性资产和低效无效资产占比较高,企业主责主业不突出,企业缺乏中长期战略规划引领,业务布局分散,主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行政化管理色彩浓厚,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尚未普遍建立。经营规模、经营水平和经营效益增长缓慢,资产利用效率和综合经营效益不高。创新驱动能力有待加强。国有企业在推动技术进步、研发投入、创新商业模式等方面力度不够,创新人才瓶颈制约明显,懂管理善经营的企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普遍缺乏。第三节发展机遇从国际国内看。“十五五”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快演变期,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扩散蔓延,国际经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冲击。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正成为全面深化改革中持续广泛关注的焦点,国家层面国企改革方向已明确,地方国资国企改革也已全面提速,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的战略定位和发展导向。从区域环境看。“十五五”时期,迎来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交汇叠加机遇,将着力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在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空间布局优化、创新驱动优势培育、内陆开放战略高地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壮大等方面攻坚突破。市突出“三市两地一枢纽”发展定位,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力推进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从实际看。今后五年,区迎来了国省战略的多重叠加,围绕“两地三区”的定位,实施四大发展战略,坚持五化发展要求,推进六大行动,这对区属国有资本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区属国资国企自身来看,“十四五”时期已经构筑良好基础,国资国企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综合判断,“十五五”时期区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既面临重大机遇,又面临诸多挑战,总体机遇大于挑战。准确把握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加快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使国资国企步入高质量发展新轨道,奋力开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新局面。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区“23456”工作思路要求,以强化企业市场化主体地位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主线;以明晰主业、整合重组为抓手,优化国资布局结构;以资本运作、混合发展为重点,提升资本化运作水平,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区属国资国企,主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大局,在新起点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第二节总体思路“十五五”期间,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调整规划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聚焦“一大主题”,推进“两项改革”,坚持“三个投向”,实现“四个提升”。聚焦“一大主题”:聚焦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调整主题,明晰国有资本的功能定位,在国有资本运营、产业发展、城市运营等领域,打造形成一批专业化特点鲜明、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通过开放性、市场化重组,优化国资布局结构,使国有资本更多地向功能性、基础性、优势性产业集中,加快推动区属国企转型升级发展,在服务区域发展、引领产业升级、造福民生社会中发挥战略支撑作用。推进“两项改革”:一是聚焦主业主责,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发展实体经济。结合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创新选人用人及薪酬激励机制等,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二是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坚持依法行权履职,进一步理顺国资监管机构的国有企业出资人职责,专司国有资产监管和负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等职责,聚焦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着力健全以“管资本”为主国资监管工作体系。坚持“三个投向”:立足全市“两地三区一枢纽”发展定位,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坚持引导全区国有资本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川陕渝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向民生领域投入,以改善公务服务与服务民生为导向,提升服务品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向优势产业投入,以助推产业升级重构为导向,推进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四个提升”:一是提升规模效应和效率效益,通过整合重组、高效运作,实现“集约化”发展;二是提升“专业化”水平,让领军人物和专业团队负责专业经营、专业治理、专业监管;三是提升融资能力,加强资本运作,多层次、多渠道对接资本市场,不断提升国有资本的流动性;四是提升国资保值增值能力,确保全区国有资产总量保持稳步增长。第三节主要目标到“十五五”末,力争实现:国有经济运行指标和质量稳中有升。区属国有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一番目标,营业收入累计达到35亿元,利润总额达到5.2亿元,上缴利税达到7亿元。资产负债率保持在合理区间,净资产稳步增长。表2:“十五五”全区国有资本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类别主要指标2025年“十五五”末属性规模总量资产总额(亿元)177.02350预期性营业总收入(亿元)3.912预期性质量效益资产负债率(%)69.8768约束性净资产收益率(%)0.81预期性形成适应发展新要求的国有资本布局。国资规模总量进一步放大,组建产业发展投资运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城乡建设投资3大集团,将国有资本投向城市建设、民生领域和优势产业,梯次推进区属国有企业AA主体信用评级,力争2022年完成一家AA主体信用评级企业。完善与企业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决策、执行、监督和保障机制,竞争类企业建立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功能类企业治理结构不断优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实现全覆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发现培养、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基本健全。一一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更加完善。基本形成权责明确、分工科学的国资统一监管体系。进一步明确出资人职责与分工,构建形成以“管资本”为主国资监管体系,不断优化监管手段和方式,提高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全区经营性国有资产的集中统一监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全面落实。创新驱动能力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数字化和精细化管理取得积极进展,支持企业新建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新增一批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企业,企业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第三章围绕落实重大发展战略布局国有资本按照落实重大发展战略原则,推动区属国企在落实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促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发挥好国有企业所具有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社会功能、生态保护功能,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产业强区中的支撑保障作用。第一节落实开放引领战略加快推进G245、S303等国省干线改造,对接机场、铁路,形成立体放大通道。发挥国企优势,对接双循环发展格局,借势西博会、中外知名企业行等开放平台,积极融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体系,借力发达地区企业,在产业、园区、人才、技术等领域深度合作。以商招商,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招引具有先进技术、管理和开放平台等优势企业入驻。专栏1开放引领战略重点参与项目国省干线项目。建成G245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