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人力资源开发规划.docx
十五五”人力资源开发规划为提高全县人力资源开发质量,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进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国家和省、市人力资源发展战略部署,根据市“十五五”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纲要精神,结合县人力资源开发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及面临的形势机遇(一)“十四五”发展回顾L人力资源整体结构和素质持续优化。截至2025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0.0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18%,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生常态化动态清零,义务教育入学率较“十二五”末显著增长。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1%,超过“十四五”规划目标的1%。15岁及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7.98年。年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43万人次,其中贫困劳动力培训1.34万人次。有0.58万余人取得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证书。2 .就业优先政策实施成效显著、就业形势稳中向好。截至2025年末,全县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5万人,完成“十四五”目标数3.23万人的109.90%;失业人员再就业0.98万人,完成目标任务0.94万人的104.25%;开发公益性岗位数10083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75万人,完成目标任务0.71万人的105.63%;城镇登记失业率3.5%,在控制目标数5%以内,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11.19万人,完成目标任务9.94万人的112.57%o建成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 .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截至2019年底,全县人才总量达到10.91万人,是“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6万人的181.83%。每万人人才资源数达1664人,是“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800人的208%,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67万人、农村实用人才4.55万人,分别比“十二五”期末增长了456.67%和49.18%o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县拥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8人,比“十二五”期末增长了500%;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000人,比“十二五”期末增长了72.41%。4 .人力资源开发环境不断优化。“十四五”期间,围绕人才服务管理、人才激励、人力资源市场培育、就业创业、劳务组织化等五大政策体系,印发了县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全县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健康有序推进提供了政策支撑。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开发了护洁、护路等“十大员”就业扶贫公益专岗助推脱贫攻坚。构建了县乡村三级劳务组织化体系,提高了劳务组织化程度。强化了人才“绿卡”服务制度保障,建立了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医疗人员薪酬制度。.2019年人才数为10.91万人,当年的常住人口总量(即人力资源总量)为65.56万人,2019年劳动年龄人口即18-60岁为57.1万人。数据来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县人才统计数据。5 .东西部协作长效机制基本确立。在国家扶贫协作的大部署下,县和广州天河区于2016年建立起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关系,积极推动党政干部、医院院长和学校校长“两长”、专技术人才交流互派互挂等工作,加快建立劳务协作网络,协助、配合县在干部培训交流、专家智力支持、人才平台建设、人力资源合作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共推动党政干部、医院院长和学校校长“两长”、专业技术人才交流互派互挂271人次。(二)存在的问题一是人才总量规模小、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较低。人才资源仅占人力资源总量的16.64%,占劳动年龄人口的19.1%。二是人才资源供给不足、行业分布不平衡。专任教师和卫生技术人员等基本公共服务人才比例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分布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经济组织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重较小。人才资源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三是人才引进政策激励不到位。工资待遇不高、职称评聘有瓶颈、工作生活条件待提高、编制管理待完善、激励保障措施不到位等已经成为制约人才到工作的突出问题。四是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不够,人力资源流动配置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使用效益低。经济基础薄弱,.2019年人才数为10.91万人,当年的常住人口总量(即人力资源总量)为65.56万人2019年劳动年龄人口即18-60岁为57.1万人。数据来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5年县人才统计数据。毕业生就业难,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留人难,人力资源流动配置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受项目、经费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部分人才的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五是人才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工资收入水平、教育设施、医疗服务等相对滞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拉动不足。(三)“十五五”面临的机遇和形势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工作。2018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赋予了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使命。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2026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的重大时刻视察,更是给予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巨大鼓舞。2022年1月18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文件,明确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具体措施和目标任务,在“十五五”开局的关键时刻为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人力资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促进内生循环、探索新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手段,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将充分释放;随着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人力资源开发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凸显;随着“科教兴方”“人才强县”“健康”“乡村振兴”等战略的深入实施,贯穿全生命周期、统筹城乡的人力资源开发新体系将逐步确立,人力资源开发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还必须看到,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不稳定因素正在加剧,加之新冠疫情常态化的影响,国家促进内部循环的战略方向的调整,以及如何将人力资源开发与全县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有机结合,都是推进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挑战。且人力资源开发还面临工作基础薄弱、人力资源“大”而不强、“高端”供给不足与“初端”存量宏大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亟待解决。“十五五”期间,人力资源开发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攻坚克难、创新发展,努力构建人力资源开发新体系,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县到人才资源强县新跨越。二、“十五五”人力资源开发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力资源开发重要论述精神和努力建成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提升为重点,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和质量,统筹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以高质量人力资源支撑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基本原则一一坚持高点站位。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项重要的根基性工作,贯穿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各个方面。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在县建设全局中找准工作定位,不断创新人力资源开发理念、方式和治理机制。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人力资源开发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提升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在全局工作中的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发展中不断提升人力资源价值,促进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财富”“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人人都做贡献、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始终把培养人、发展人、激励人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释放人口红利,统筹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和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以高质量人力资源开发支撑全县建设。坚持改革创新。在实施科教兴方、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强县、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就业优先、健康、区域协调发展等战略中,进一步破除制约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政策创新的集成与协同,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与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工作关联复合,探索建立贯穿“职业(岗位)开发、职业教育培训、就业创业、职业发展”全过程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坚持遵循人力资源开发规律。持续强化基础教育,调整和优化高中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结构,夯实人力资源开发基础。突出就业优先政策导向,将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增强吸纳就业能力、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就业公平。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高城乡劳动者职业知识、技能和能力,增加高端供给。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进和培育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覆盖城乡、协同联动、方便快捷、线上线下结合的人力资源开发公共服务体系。(三)发展目标。“十五五”期间,全县人力资源总量规模、结构分布、质量效能实现跨越发展,人力资源发展与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事业发展、绿色生态发展的协同性大幅提升。人力资源总量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性稳步提升,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全县人才资源总量达13.8万人,劳动人口人均产值和第三产业人才总量保持稳步增长。人力资源质量不断提升,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每万人人才资源达2050人,15岁及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提升至10年左右,社区、乡村和企业生产一线人力资源质量有较大提高,公共部门和重点产业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才结构呈现优化态势。人力资源效能明显增强,人才发展比较优势日益凸显。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产学研用合作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城乡人力资源融合发展呈现良好态势。表1县“十五五”期间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标指标2019年2030年城镇劳动者的总量(万人)57.162人才资源总量(万人)10.9113.8每万人口人才资源总量(人)16642050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万人)1.571.77技能人才总量(万人)2.913.47党政人才总量(万人)0.210.2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万人)1.672.24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万人)4.556.1社会工作人才总量(万人)0.0860.1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万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占比(%)3.499万人14.89%4.92万人17%全县15岁及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年)7.8年10年三、重点任务(一)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人力资源中具有较高能力和素质的劳动者,是支撑创新驱国家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5)o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坚持高端引领,按照“引进高端、强化中端、做大初端”的布局,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带动人力资源整体性开发。结合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要求,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和教育培养链相衔接;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更大力度培养引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实施各类中端人才培养工各,强化中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工匠”评选认定,完善劳务组织化体系建设,推进初端人才队伍培养壮大。(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