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区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docx
-
资源ID:1910515
资源大小:29.58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十五五”区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docx
“十五五”区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为贯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健全可持续的多层次老年保障体系,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不断推进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印发“十五五”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五五”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市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市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十四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效“十四五”时期,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快速发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居家、社区、机构、医养结合等养老服务取得了长足进步,老龄健康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一是养老社会保障更加完善。持续做好基本养老保险扩面提标,推动全区养老保险事业的稳定发展。建立以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为主体的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大力推进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动态精确管理。“十四五”期间,全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取得重大成绩,是历史上我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最快、发展最好的时期。二是养老服务业不断发展。社会救助政策不断完善。以社会救助为基础,对低保对象中的老年人实施分类施保制度,健全特困供养老年人照护机制,为特困供养人员落实照料护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质,扎实推进养老设施公建民营推进养老服务。三是老龄健康服务不断加强。扎实推进老年医学科建设,加强老年病科队伍建设,提升老年医学诊断。深入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不断完善老年健康危险因素干预机制。深入开展居家医养服务,推动医疗服务向社区延伸,持续推进老年医疗保障,逐步扩大慢特病病种保障范围。四是和谐老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尊老爱老助老社会氛围有效营造,利用“敬老月”“重阳节”等节日尊老爱老助老宣传得到常态化开展。扎实推进老年教育工作,实现“老有所学”,为老年人学习提供良好环境,强化老年健身活动场所建设,深入开展老年体育赛事活动,不断满足老年人健身需求。老年人权益保障持续推进,深入推进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不断完善老年人维权机制,全面开展老年人法律援助。“十四五”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指标2020年2025年规划指标2025年实际完成数规划完成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3.35.310.36195.78%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46.065055.2110.4%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3.129955.6112%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包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11.29118.17117.05699.05%城乡养老机构床位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张)253535100%老年大学(学校)在校学员(万人)0.58241.551.57101.2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0100100100%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7510010010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比例(%)50以上50以上51.7100%(二)“十五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十五五”期间,我区老年人口规模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龄问题由个体、家庭问题向群体、社会问题转变,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一是老年人基数大,老年人增速较快;二是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四是养老服务和产品有效供给不足,老龄事业供给仍以传统模式为主,供给水平相对较低;五是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二、总体要求及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为统领,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体系为重点,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立足当下,着眼长远,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推进老龄事业发展。(二)基本原则1 .以人为本,强化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广大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出发点,保基本、提质量,聚焦老年人最关心的养老保障问题、养老服务问题及老年健康问题,为老年人提供充分物质保障、服务保障、健康保障和精神关爱。2 .党政重视,各方参与。坚持党对老龄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统筹谋划老龄事业发展,注重家庭养老和个人养老基础,切实履行职能部门职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动社会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协同推动老龄事业发展。3 .人人参与,共建共享。树立终身发展理念,宣扬老有所为,鼓励老年人积极面对老年生活,参与社会发展,参与志愿服务,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始终保持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老年人及其家庭在推动老龄发展中的作用,共建共享美好新生活。(三)发展目标“十五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三大体系进一步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社会优待、家庭赡养、社会参与等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老龄事业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十五五”期间主要指标目标目号主要指标2030年指标指标属性1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预期性2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5%以上约束性会障3具有医养结合功能的区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1所约束性4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总量200张约束性5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约束性6居家特殊困难、失能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预期性7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达到100%约束性8福彩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业的比例叁55%约束性康支撑9人均预期寿命78岁左右预期性1O设立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占比60%预期性11巩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区达标约束性12开展居家老年人医养服务的城区医疗卫生机构达到70%预期性1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管理服务率达到国家要求约束性好14“敬老月”活动覆盖面每年开展1次约束性15老年大学覆盖面1所约束性16每千名老年人配备社会工作者人数1人以上预期性17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口比例超过20%预期性18新增培训培养各类养老专业人才叁400预期性19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显著提升预期性(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L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推动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制度全覆盖到法定人群全覆盖,积极推进有意愿、有缴费能力的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等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促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适龄参保人员应保尽保,落实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合理调整机制,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确保参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到2030年,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享受人数达17.35万人,稳定在95%0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规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和基金管理,推进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平稳运行,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完善城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 .优化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健全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退休人员普通门诊统筹报销待遇在在职人员的基础上至少提高5个百分点。完善城乡居民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待遇,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将更多老年人多发、高发且需长期治疗的病种纳入慢特病门诊保障范围,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在二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左右和75%左右,推动门诊慢特病资格认定,推进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扩大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范围,对经三重医疗制度保障后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特困、低保等老年救助对象给予倾斜救助。持续扩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范围,重点将使用量大、金额高的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药品纳入带量采购范围,减轻老年人用药负担。健全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3 .探索长期护理保险探索长期护理保险与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及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的衔接,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与长期护理保险相衔接的商业护理保险产品,大力支持其参与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经办服务。(二)加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1 .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建立分类养老服务机制。对健康、失能(失智)、经济困难等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照护及社会救助等适宜服务,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支出责任,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做好兜底保障。优化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为失能经济困难老年人提供护理补贴,有效保障特困供养老年人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和长期护理需求。强化清单落实。按照省、市养老服务清单,在省级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基础上,制定区级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清单目录,持续落实8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机制和百岁以上老年人长寿保健补贴,确保老年人健康管理、特殊困难老年人巡访关爱以及老年人就医、旅游、文化活动、休闲、交通出行等方面的基本养老服务项目深入落实,逐步丰富发展基本养老服务项目。2 .织密兜底性养老服务网格打造区级标准化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强化养老兜底保障功能,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打造具有医养结合功能的区级标准化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通过政府购买基本养老服务方式,开展老年人能力与需求综合评估,推行包括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在内的养老服务包,依据老年人能力与需求综合评估结果,重点为困难失能、半失能及其他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打造乡镇层面标准化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转型升级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改造升级照护型床位,以撤并整合现有乡镇特困人员供养机构为主,打造功能覆盖周边2个以上乡镇,床位80张以上,护理型床位达到60%,能够护理中度失能老年人并能为村级养老服务提供技术指导。到2030年,乡镇层面标准化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有率达到60%o逐步开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依托区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乡镇层面标准化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因地制宜建设村级互助性老年活动场地等养老服务设施,完善建设运营政策,基本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巡访制度,拓展居家上门服务,推动将机构服务延伸到老年人家庭,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照料护理、助餐助洁、家庭照护员培训支持等服务。到2030年,开展居家老年人医养服务的城区医疗卫生机构预期达到70%;居家特殊困难、失能老年人月探访率预期达到100%。3 .加大普惠养老服务持续打造区级标准化老年养护楼。将现有老年养护楼装修改造,打造区级床位200张以上、护理型床位80%以上的标准化老年养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