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4).docx
“十五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为促进我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逐步提高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待遇,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根据市“十五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市“十五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健康2035”规划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健康2023”规划纲要等,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区位于盆地中部,处于成渝节点核心位置,全区辖16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250个行政村、55个居民委员会,幅员面积125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2.2万人。至2025年,全区人均预期寿命78.17岁,婴儿死亡率下降到2.69%o,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4.79%o,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4.94/10万,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30.36%,癌症5年生存率35%,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5.65%,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25%,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市平均水平。我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68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医院11家(公立医院2家,非公立医院9家)、镇(中心)卫生院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诊所66个、村卫生室668个。全区医疗卫生从业人员2392人,核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编制762人,在职在编人员748人,临时聘用人员722人,民营医院165人,诊所76人,村卫生室681人。全区总床位数(含民营医院)2772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4.93张。执业(助理)医师684名、注册护士709名。(二)存在的主要问题L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全区仅区人民医院一家国家“三级综合医院”,需要提升临床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各镇(中心)卫生院发展不平衡;全区总床位数(含民营医院)仅2772张,每千人常住人口床位数4.93张,与全国2025年平均水平每千人6.51张存在差距。2 .卫生人才队伍能力不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卫生人才引进和留住困难,高学历、高职称人才不愿意在农村工作,优秀人才流失较多;卫生专业人才职称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专业人才较少,全区具备副高级职称的卫生专业人员101人,中级职称314人,初级职称以下及无职称人员1977人,占比较大,在岗人员工作量大,聘用大量临时人员以满足医疗服务需求;乡村医生队伍年龄老化,学历较低。3 .医疗机构底子薄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设备较为落后且老化现象严重,财政对基层医疗机构基础建设和设施设备的稳定投入机制尚未形成。4 .多元化健康服务工作滞后。健康服务领域需进一步拓展,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健康体检等方面的发展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妇幼卫生、中医药事业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基础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计划生育的配套措施有待加强,长效机制有待健全。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贯彻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全力推进健康、健康建设,加快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服务水平,更加注重早期预防和医防协同,更加注重优质扩容和深度下沉,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和均衡布局,更加注重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更好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建立制度完整、功能完善、质量优秀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加快建设成渝之星“极核”,打造“湖光山色中的安逸”奠定坚实健康基础。(二)基本原则L坚持健康优先与预防为主。以健康需求为导向,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全民健康全覆盖。加快构建“一心两翼四片区”的医疗服务体系,加大早期干预力度,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 .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坚持政府履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主体责任,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坚守公立医院的主体地位。以公立医院提质增效为核心,加快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提档升级,争先进位。按照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社会力量办医多业态发展。3 .坚持社会公平与效率统一。发挥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主导作用,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差异,实现全面健康覆盖,提升质效,促进社会公平与效率相统一。4 .坚持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加强城乡统筹,按照人口分布及健康需求,统筹预防、治疗、康复、养老等专业,进一步优化卫生结构,整合医疗资源,加强资源共享,优先发展和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助力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5 .坚持分级分类与协同发展。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发挥区级医院区域医疗中心作用,加强临床科室建设,实现“小病在乡镇,大病不出区”;强化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功能,提升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正常分娩、高危孕产妇筛查、儿科等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疾控中心能力建设,整合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服务功能。6 .坚持医防融合与平战结合。加强区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日常协作,建立平战结合公共卫生指挥体系。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快速应急处置能力水平。立足平时需求,同时考虑重大疫情防控需要,完善设施设备,全面提高应急处突和快速转化能力。(三)发展目标到2030年,基本建成能有效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力推进健康建设的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建成“一心两翼四片区”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提速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持续扩大,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心理和精神卫生、康复医疗等健康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打造一批中西医协同的特色专科、重点专科、建成两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变示范。实施人才强医、科技强院,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促进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加强全科医生培养,鼓励城市退休医生、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等专业人员到基层工作。提升基层首诊分诊和健康守门人能力,确保区域内人人就近享有公平可及、优质高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全周期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建成“医养结合”省级示范基地;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衡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就医格局,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表1市区“十五五”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主要指标类别号主要指标2025年现状2030年目标指标性质族病预防控制体系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千人)0.81.4预期性应急医疗救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下同)设置感染性疾病科的比例(%)100约束性治体系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诊室(门诊、哨点)比例(%)100约束性位和人力配置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4.937.1预期性每千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0.10.67预期性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0.771.68预期性每千人口卫技人员数(八)3.24.35预期性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0.651.7预期性每千人口药师(士)数(人)0.360.56预期性O每万人口妇幼保健人员数(人)0.81.85预期性1每万人口卫生监督人员数(人)0.250.33预期性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2.3.预2(人)245期性3医护比1:1.011:1.08预期性4床人(卫生人员)比1:0.981:1.08预期性中医药服务体系5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人)0.620.7预期性6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比例(%)100100约束性7设置中医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比例(%)94100约束性f点人群服务补短板8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0.84.5预期性9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0100预期性侦康水平O人均预期寿命(岁)78.1779.01预期性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同预1(岁);例提期性三、资源配置(一)机构设置及定位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是全面推进健康建设、为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L公共卫生机构(1)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疾控中心能力建设,完善机构功能,提升重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到2030年,达到“二级甲等”疾控中心标准。(2)区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整合卫生执法监督职能,承担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监督任务。与区卫生健康局实行“局队合一”管理。(3)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完成区妇幼保健院与区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职能整合,达到标准化建设。2 .医院(1)公立医院区人民医院。落实县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承担县级公立医院的职能职责,组织对全区基层医务人员和全科医生的业务培训I,提高全区医疗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建设政府办传染病医院1所,增设床位60张,由区人民医院代为管理和运营。区中医院。2030年,达到“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加强情志病科、治未病科等中医专科建设,立项2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2)非公立医院。鼓励民间资本举办非营利医疗机构,新增设民营医院主要方向为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设置程序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提升,拦江镇、西眉镇、白马镇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医院标准。承担辖区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康复等服务,负责村卫生室、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综合管理、技术指导和村医培训等工作。(2)村卫生室、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加强村卫生室建设与管理,实现行政村村卫生室全覆盖,规范化建设达标率100%。在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下,承担辖区内人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普通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康复工作。诊所数量不受限制,鼓励有资质和条件的医生实行多点执业,开办个体诊所。(二)床位配置L床位总体配置到2030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7.1张,其中,区级医院3.5张,基层医疗机构床位数1.83张,按照每千人口1.77张为民营医院预留规划床位编制数,有医养结合任务的机构,可适当增加康复、护理床位。4 .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配置(1)公立医疗机构。到2030年,区人民医院达到500张、区中医院增加至100张、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保持19张床位;各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床位数不变,对床位使用率较低的医疗机构床位编制作适当调减。(2)非公立医疗机构。到2030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L77张为民营医院预留规划床位编制数。(三)人员配置1 .总体配置到2030年,全区每千人口卫生人员数达6.65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4.35人,每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