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古代诗歌散文专题》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
资源ID:1904199
资源大小:20.17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8年1月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古代诗歌散文专题》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2018年1月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古代诗歌散文专题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工分,共io分)1.下列论说文中出自庄子一书的是(C)。A.乐论B.断刑论C.齐物论D.平王论2.下列作品中不属于七古的是(B)。A.白居易琵琶行B.王昌龄从军行C.高适燕歌行D.杜甫兵车行3.下列古文作品中属于苏轼的是(B)。A.马说B.日喻C.黄州快哉亭记D.丰乐亭记4 .唐代诗人(D)擅长七言绝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即是其七绝中的名句。A.王昌龄B.王之涣C.李贺D.李白5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骈文的是(C)。A.滕王阁序B.与宋元思书C.与谢民师推官书D.玉台新咏序6 .下列词牌中属于令词的是(D)。A.兰陵王B.声声慢C.永遇乐D.踏莎行7 .五律名篇使至塞上是诗人(八)的作品,其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充满画意,是其诗歌的长处。A.王维8 .陈子昂C.储光羲D刘长卿8.古文名篇祭十二郎文的作者是(C)。A.王安石8 .苏轼C.韩愈D.柳宗元9 .著名的乐府诗西洲曲属于(B)。A汉乐府B.南朝乐府C.北朝乐府D.唐代新乐府10.下列句子中不符合律诗规则的句子是(B)。A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B.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C.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D.落木千山夫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IL著名叙事长诗描写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爰情悲剧,歌颂了至死不渝的忠贞爰情。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12 .著名古文家的名作报任安书抒写自己的屈辱和痛苦,古文观止评价说"大有燕赵烈士之风"。司马迁13 .新乐府五十首是唐代著名诗人的讽喻诗代表作。白居易14 .中唐诗人擅长七言歌行,他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李贺15 .东汉时期以京都为题材的赋作非常兴盛,其中著名赋家的两都赋为京都赋的创作提供了典范。班固16 .在诗经的风雅颂三体中,被认为是朝廷正乐的是.雅17 .明代作家在山水游记中"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满井游记是其山水游记的代表。袁宏道18 .北宋词人的令词堪称两宋令词的典范,"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即是其名作临江仙中的名句。晏几道19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著名词人的慢词代表作之一。柳永20 .著名的咏梅词暗香(旧时月色)是南宋词人的代表作。姜夔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2L离骚是如何"寄情草木”的?答: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不朽杰作,诗人屈原在其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意象来"寄情草木",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品格志向等,具体如下:以草木喻品德修养屈原常以兰、蕙等香草自比,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诗人将江离、芷草、秋兰等披挂在身,象征着自己通过不断地修养和学习,具备了美好的品德和才能,如同这些香草一样散发着芬芳。"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木兰高洁,秋菊傲霜,诗人以饮木兰之露、餐秋菊之英来表明自己追求纯净、高洁的品德,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以草木的纯净来映衬自己内心的纯净和品德的高尚。以草木喻美好理想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申椒、菌桂比喻小人坏人,蕙苣比喻君子贤人,表达了屈原对美好政治理想的追求,希望能有更多的贤才与自己一起实现理想政治,同时也批判了当时楚国朝廷中小人当道,排挤贤能的现象,暗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在现实中受到的阻碍。"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诗人在这里种植留夷、揭车、杜衡、芳芷等香草,象征着他对培养众多美好品德和才能之士,共同实现理想社会的渴望,这些草木代表了他心中的美好愿景和政治理想。以草木营造氛围"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兰皋""椒丘"描绘出一个长满兰草的水边高地和长着椒树的山丘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清幽、高雅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孤独与彷徨,也暗示了他在现实中找不到志同道合之人的苦闷。"朝发初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诗人早晨从苍梧出发,晚上到达县圃,县圃中多植奇花异草,这里通过对行程和所处环境中草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奇幻、缥缈的氛围,为诗人在诗中的上下求索增添了神秘色彩。以草木表情感变化在表达自己遭受挫折后的痛苦时,如"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诗人揽过柔软的蕙草掩面哭泣,眼泪沾湿了衣襟,这里的蕙草成为他抒发痛苦、悲伤情感的寄托。当诗人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时,”既替余以蕙a襄兮,又申之以揽苣。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因为佩戴蕙草、采集苣草而遭受挫折,诗人依然坚定地表示这是自己内心所追求的,即使多次死去也不后悔,草木在这里体现了他对理想追求的执着和坚定。22 .简述欧阳修古文创作的成就。答: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在古文创作方面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风变革倡导平实文风:欧阳修大力反对当时流行的浮靡雕琢、晦涩怪僻的文风,如"西昆体"和"太学体"。他倡导学习先秦两汉散文的传统,主张文章应平易自然、流畅婉转,使文章回归到以表达思想和情感为主要目的的轨道上,为宋代散文的发展树立了新的典范,引领了宋代文风的革新。奠定宋文基调:他的散文风格平易流畅、含蓄委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这种文风在北宋中期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宋代散文的主要风格,使宋文在唐代古文运动之后,又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对后世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题材内容关注社会现实:欧阳修的古文题材广泛,许多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如食糟民通过对比酿酒者和食糟者的生活,揭示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和百姓的苦难,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的同情。抒发个人情感:他的散文中还有大量抒发个人情感、志趣的作品。如醉翁亭记通过描写滁州的山水美景和自己与民同乐的情景,抒发了他被贬后的豁达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爰;秋声赋则通过对秋声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探讨学术文化:在一些文章中,欧阳修还对学术文化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如朋党论针对当时朝廷中关于朋党的争议,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论述,表达了他对朋党问题的独特见解,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学术价值。艺术手法结构灵活多变:欧阳修的散文在结构上不拘一格,灵活多变。他善于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巧妙地安排结构,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如醉翁亭记以"乐"字贯穿全文,通过描写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和太守之乐,层层递进,最后归结到与民同乐的主题,结构严谨而又富有变化。语言简洁自然:他的语言简洁流畅,不事雕琢,却又能准确地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和情感。他善于运用简洁的语言描绘生动的形象,如卖油翁中通过对卖油翁倒油过程的简洁描写,"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就将卖油翁的高超技艺和沉稳自信展现得淋漓尽致。善用修辞技巧:欧阳修在文中大量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如秋声赋中用"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来比喻秋声,将秋声的变化描写得生动形象,让人如临其境。对后世的影响培养文学人才:欧阳修凭借其在文坛的地位和影响力,培养和奖掖了许多文学人才,如苏轼、苏辙、曾巩等,这些人在他的影响下,在古文创作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形成了北宋时期庞大的文学群体,推动了宋代文学的繁荣发展。确立古文地位:欧阳修的古文创作理论和实践,确立了古文在宋代文学中的主导地位,使古文成为宋代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他的作品被后世文人广泛学习和模仿,对元、明、清三代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23 .杜甫对七言律诗发展的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杜甫对七言律诗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犷大了七言律诗的表现范围在杜甫之前,七言律诗多局限于宫廷应制、酬唱赠答等题材,内容相对狭窄。杜甫则将其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无论是民生疾苦、国家战乱,还是个人的身世之感、亲友之情,都能在他的七言律诗中得到生动的展现。如春望通过描写战乱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亲人的思念;登高则在描绘秋日江景的同时,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漂泊之苦和老病之愁。完善了七言律诗的格律形式杜甫对七言律诗的格律要求极为严格,他在平仄、对仗、押韵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使七言律诗的格律更加规范、严谨。他的诗作中,平仄交替有序,对仗工整精巧,押韵和谐自然。例如登高一诗,八句皆对,且对句中不仅词性相对,意义也相互映衬,堪称格律严谨的典范,为后世七言律诗的创作提供了标准的格律范式。提升了七言律诗的艺术表现力沉郁顿挫的风格:杜甫的七言律诗以沉郁顿挫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情感深沉、凝重,表达上曲折跌宕。如秋兴八首,通过对秋天景色和长安往事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衰、个人命运的感慨,情感如波涛起伏,在深沉中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使七言律诗的艺术感染力得到了极大提升。高度凝练的语言:杜甫善于运用精炼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七言律诗有限的篇幅内,营造出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仅十个字就描绘出了一幅雄浑壮阔的江景图,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技巧,也使七言律诗的语言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度。多样的表现手法:杜甫在七言律诗中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比兴、象征、夸张、对比等,使诗歌的表达更加丰富多样。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武侯祠内景色的描写,烘托出对诸葛亮的追思和敬仰之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增强了七言律诗的抒情性杜甫的七言律诗往往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使诗歌的抒情更加真挚、深沉。他不仅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更能站在时代的高度,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人在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等句,将个人的喜悦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使诗歌的抒情具有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也为七言律诗的抒情传统注入了新的活力。总之,杜甫以其卓越的创作成就,对七言律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成为后世诗人学习的典范,推动了七言律诗这一诗体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四、论述题供35分)24 .结合小令和慢词作品,分析苏轼词和辛弃疾词的不同之处。(要求每一点各举苏辛词一首为例)答:苏轼与辛弃疾均为中国词史上的杰出代表,苏轼词风以旷达为主,辛弃疾词风则以豪放悲壮为特色,以下结合小令和慢词作品来分析二者的不同之处:题材内容苏轼:苏轼的词题材广泛,涵盖了写景、咏物、抒情、怀古、说理等多个方面。在小令如梦令春思中,"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通过描写春日景象和对往昔生活的回忆,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眷恋,展现了一种闲适、淡雅的生活情趣。辛弃疾:辛弃疾的词多以爰国情怀、抗金壮志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感慨为主要题材。如他的小令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描绘了一幅农村的生活场景,看似闲适,但结合其生平,不难看出他在借乡村生活的美好,来寄托自己壮志未酬、渴望回归田园却又心系国家的复杂情感。情感基调苏轼:苏轼的词常常表现出一种超脱旷达的情感基调。如慢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