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古代诗歌散文专题》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
资源ID:1904193
资源大小:19.8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5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古代诗歌散文专题》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2015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古代诗歌散文专题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L我们熟悉的关雎一诗出自诗经的(D)。A.商颂B.小雅C.郑风D周南2 .吴歌、西曲是(C)中的两大类。A.汉乐府B.北朝乐府C.南朝乐府D.唐代新乐府3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绝句的是(八)。A.李白关山月B.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C.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D.杜牧赤壁4.著名的怀古词永遇乐(千古江山)是词人(D)抒发爰国之志、表现英雄情怀的作品。A.张孝祥B.陈亮C.陆游D.辛弃疾5 .咏梅词的绝唱暗香(旧时月色)和疏影(苔枝缀玉)的作者是(八)。A.姜夔B林逋C.吴文英D.张炎6 .从结构上看,下列词牌不属于双调的是(B)。A.菩萨蛮B.如梦令C.江城子D.浣溪沙7 .先秦古文名篇齐物论出自(C)。A.孟子8 .墨子C庄子D.苟子9 .下列作品中属于汉代子书的是(B)一书。A.韩非子8 .淮南子C.吕氏春秋D.吴越春秋9 .下列作品中属于骈文的是(D)。A.祭程氏妹文B.祭十二郎文C.五代史伶官传序D.玉台新咏序10.下列句子中不符合律诗规则的句子是(C)。A.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D.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n.古代著名的叙事诗歌颂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对爰情的忠贞。孔雀东南飞(或古诗为焦仲卿妻作)12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屈原一诗中的名句。湘夫人(或九歌湘夫人)13 .诗人的七古常以乐府古题抒写自己的情怀,如行路难(金樽美酒斗十千)就是这类作品。李白14 .诗人晚年的绝句多写景抒情之作,风格雅丽精绝,书湖阴先生壁可为代表。王安石15 .宋代词人的小令常追忆往昔恋情,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就是这样的作品。晏几道16 .擅长慢词的宋代词人描写羁旅行役之感的有些作品兴象高远,颇得文人士大夫喜爰,如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等。柳永17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著名散曲作家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马致远18 .古文名篇小石潭记是唐代著名作家的游记代表作之一。柳宗元19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是作家追忆早年经历,寄托故国之思的作品。张岱20 .为汉代大赋的形成奠定基础的作品是枚乘,这篇作品在体制上确立了大赋问答体、铺叙展衍、曲终奏雅等特征。七发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21 .举例说明杜甫的新题乐府反映了哪些社会现实。答:杜甫的新题乐府诗以深刻的笔触反映了诸多社会现实,以下是一些例子及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1 .兵车行:"车麟麟,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通过描写士兵出征时亲人送行的凄惨场景,展现了战争使得百姓骨肉分离的残酷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穷兵黑卖武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诗中"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更是直接批判了统治者的开边政策。2 .前出塞九首其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既表达了士兵在战场上的作战智慧,又委婉地表达了对战争中过度杀戮的反对,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对生命的践踏。揭露社会贫富差距和阶级矛盾1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名句以强烈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豪门贵族们生活奢靡,酒肉堆积腐烂,而普通百姓却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甚至冻死路边,鲜明地展现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合理。2 .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诗中描绘了杨氏兄妹曲江春游的奢华场景,细致刻画了杨贵妃姐妹的盛装华服与骄奢姿态,从侧面揭示了统治阶层的荒淫腐朽,以及他们不顾百姓疾苦、肆意挥霍的生活状态,反映出统治阶级与底层人民之间巨大的生活差距和尖锐的社会矛盾。体现民生疾苦和人民的悲惨境遇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杜甫通过描写自己所住茅屋被秋风摧毁的情景,展现了自己生活的困苦。进而推己及人,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体现了广大百姓在风雨飘摇中的艰难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居无定所、生活艰难的现实。2 .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诗中通过劝说吴郎让西邻老妇打枣的事情,展现了一个无依无靠、生活困苦的老妇人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上许多百姓因贫困而不得不艰难求存的状况,体现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反映社会动荡下的社会秩序混乱和道德崩坏1 .悲陈陶:"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描写了陈陶之战中唐军惨败的场景,大量士兵战死,不仅体现了战争的残酷,还暗示了社会秩序在战争冲击下的混乱。这种混乱使得百姓生活陷入绝境,社会道德和伦理也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的生命和尊严得不到保障。2 .羌村三首其三:"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植浊复清。"诗中描绘了乡村中混乱的场景,看似是生活小事,但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也反映出了社会秩序的不稳定。邻里之间生活的艰难和混乱,也暗示了道德规范在动荡时期的逐渐崩坏,人们的生活和心理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22 .结合作品分析陶渊明田园诗包含哪三重境界。答: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思想内涵,大致可分为"田园之景的自然呈现""田园生活的惬意享受""田园哲学的深刻领悟"这三重境界,以下结合其作品进行具体分析:第一重境界:田园之景的自然呈现特点:陶渊明以细腻的笔触和敏锐的观察力,生动地描绘了田园风光的自然之美,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田园世界的质朴与纯净。作品分析:在归园田居其一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诗人通过对住宅、树木、村落、炊烟以及鸡鸣狗吠等景象的描写,勾勒出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宁静的田园画卷。每一个景物都被描绘得自然而真实,没有丝毫的雕琢痕迹,让人感受到田园生活的质朴与纯真。第二重境界:田园生活的惬意享受特点:陶渊明不仅描绘田园之景,还深入到田园生活的具体情境中,展现了自己在田园中劳作、饮酒、读书、与友人交往等日常生活场景,表现出对这种生活的由衷喜爰和享受,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闲适自在的心境。作品分析:在归园田居其三中,"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虽然劳作辛苦,豆苗也长得不好,但他却能坦然面对,享受着劳作的过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诗人在东篱下采摘菊花,不经意间抬头便看到了南山的美景,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全身心投入和由衷喜爰。他在田园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远离了官场的喧嚣和世俗的纷扰,过上了自己向往的简单而自在的生活。第三重境界:田园哲学的深刻领悟特点: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仅停留在对田园景色和生活的描写上,还蕴含着他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哲学领悟,体现了他对自然之道的尊崇,对人生意义的独特理解,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使田园诗具有了更高层次的思想价值和哲学深度。作品分析:在归去来兮辞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诗人通过对自己过去官场生活的反思,认识到追求功名利禄是一种迷途,而回归田园才是正确的选择,体现了他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表达了他顺应自然、乐天知命的人生哲学,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坦然面对生死,不做无谓的忧虑和挣扎。这种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领悟,使他的田园诗超越了一般的写景抒情,具有了更加深邃的思想内涵。23 .举例说明韩愈的古文创作是如何实践其古文理论的。答: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出了一系列古文理论,如"文以载道""气盛言宜""词必己出"等,并且在自己的古文创作中很好地实践了这些理论,以下是具体分析:文以载道理论内涵:强调文章要承载儒家之道,要有益于社会和人生,通过文章来宣扬儒家的道德观念、伦理规范和社会理想,使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创作实践:在原道中,韩愈以儒家道统的继承者自居,激烈地批判佛老思想,倡导恢复儒家的道统。他在文中明确指出"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清晰地表明自己所倡导的"道"是儒家之道,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一直传承下来的道。通过对儒家道统的梳理和强调,韩愈旨在恢复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用儒家的道德观念和社会秩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思想,这充分体现了他"文以载道"的古文理论。气盛言宜理论内涵:认为作者的道德修养和精神气质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当作者的内在精神力量充沛时,文章的语言表达就会自然流畅、气势磅礴,言辞就会恰到好处。创作实践:以师说为例,韩愈在文中针对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大声疾呼"古之学者必有师",强调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文章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等语句,观点鲜明,气势充沛。从对师道的重要性的阐述,到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再到对从师标准的明确,文章一气呵成,逻辑严密,充分展现了韩愈内在的精神力量和对师道的坚定信念,体现了"气盛言宜”的特点。词必己出理论内涵:主张文章的语言表达要创新,反对抄袭和模仿,要运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传达思想,使文章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创作实践:在进学解中,韩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用幽默诙谐、新颖独特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治学和仕途的看法。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阐述了学业和品德养成的道理,成为千古名句。文中还创造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和句子,如"佶屈餐牙"形容文字艰涩生僻,"贪多务得"形容求知的贪婪和努力等,这些都是韩愈"词必己出"的体现,展现了他在语言创新方面的独特才能,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四、论述题供35分)24 .试以慢词为例分析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答: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篇幅较长、韵脚较疏。苏轼在慢词创作方面有着独特贡献,主要体现在拓展题材内容、创新表现手法、变革词风等方面,以下是具体分析:拓展题材内容L传统题材新拓展:在传统的伤春悲秋、男女情爰的题材上,苏轼有所突破。如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表面上是写杨花,实则借杨花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与人生感慨,将咏物与抒情巧妙融合,提升了传统题材的深度与内涵。2.全新题材的引入:苏轼将词的题材范围大幅拓展,举凡怀古、悼亡、说理、农村生活等都纳入词的创作领域。像江城子密州出猎,写出猎的壮观场面,抒发自己的报国豪情;满庭芳蜗角虚名则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哲理。特别是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中的"此心安处是吾乡",借寓娘之口表达出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使词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思想意义。在农村题材方面,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等组词,生动地描绘了农村的田园风光、农事活动和百姓生活,为词坛带来了清新的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