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绿色能源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绿色能源发展规划、乙,,AA刖舌4第一章发展基础7一、资源禀赋7二、发展成就9三、困难问题13第二章发展形势17一、形势分析17二、供需分析18第三章总体要求22一、指导思想22二、发展原则22三、发展思路23四、发展目标24五、主要发展途径25第四章重点任务29一、加快推进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29二、加强电源电网建设31三、完善天然气基础设施33四、打造绿色能源示范基地34五、强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38六、促进能源消费转型升级40七、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生产43第五章科技创新发展46一、煤矿“五化”建设技术创新46二、新能源装备产业链升级47三、探索新能源氢电耦合及氢能利用48四、能源安全监管应用系统扩充完善48第六章环境影响分析与相关规划的衔接性分析49一、规划协调性分析49二、规划实施环境影晌分析50三、预防和减轻环境负面影响的对策措施50四、环境影响评价结论51五、国土空间规划衔接性评价52第七章组织实施52一、加强组织领导52二、健全责任分工53三、强化要素保障53四、加强监督考核53五、落实政策支持54六、加大招商引资54附图:市“十五五”重大能源布局规划示意图刖三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关系国家安全,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我国能源大省、全国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能源产业已成为省第一大支柱产业。是省工业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地区,煤炭资源极为丰富、电力电网设施领先、中缅油气管线过境、油气新能源开发利用条件优越,在全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回顾“十四五”,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战略部署,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调结构、强基础、保安全、促转型,煤炭传统支柱产业得到进一步巩固,煤电产业实现恢复性增长,新能源开发利用取得突破,能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安全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十五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巩固和提升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推进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机遇期。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通过持续深化能源结构调整、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扩大天然气清洁能源利用规模、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等主要途径和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到“十五五”末,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能源结构更加优化,科技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实现集约、安全、高效、绿色、低碳发展;火电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开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打造成为省乃至西南重要的新能源基地,电网布局更加优化,构建形成覆盖城乡的安全、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智能电网;天然气网络及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形成布局合理、科学储配、辐射周边的天然气输送网络体系,基本实现多能互补格局。根据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C)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在总结“十四五”期间能源产业发展工作基础上,编制市绿色能源发展“十五五”规划。市绿色能源发展“十五五”规划指明了新方向、锚定了新坐标、提出了新要求,对于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全市能源产业发展,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打造“光伏之都”核心区和西南重要能源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规划是“十五五”期间全面统筹推进全市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制定相关专项规划、行动方案、政策措施时应当加强与本规划的衔接,落实本规划目标和任务等的要求。第一章发展基础一、资源禀赋市能源资源门类齐全,煤炭资源保有储量位居全省第一,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能源资源在省内属于较丰富地区,水能资源也较为丰富,油气管道输送干线过境,新能源开发利用条件优越。(一)煤炭资源。是煤炭资源的主要富集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种齐全(焦煤、瘦煤、贫煤、1/3焦煤、气肥煤、无烟煤、褐煤等),煤质优良,主要分布在富源、宣威、麒麟、罗平、师宗、陆良、沾益、会泽8个县(市、区),已探明煤炭储量172亿吨,占全省的49%;远景预测储量300亿吨,占全省的56%;主焦煤、无烟煤分别占全省的95%、80%o老厂矿区、恩洪矿区是国家规划的大型煤炭基地。(二)煤层气资源。主要矿区煤层气可采资源量约2183.2亿立方米、占全省的72%,主要赋存于恩洪、老厂、羊场和鸭子塘矿区,其中,煤层气预测100O米以下浅资源量恩洪矿区为506亿立方米、老厂矿区为870亿立方米。(三)水能资源。处于长江、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有金沙江水系和西江水系的众多河流,中小水电资源较为丰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06.28万千瓦,可开发量300.31万千瓦。(四)风能资源。境内风能资源丰富,高山山脊地区的年平均风速在6.08.5ms之间,最高风速约25ms,年利用小时数大多在1900小时以上,风功率密度最高可达600wtf左右。理论可开发风能资源总量约100O万千瓦,占全省的27%。(五)太阳能资源。地处低纬度高原,晴天日数多、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年平均太阳总辐射4982兆焦/平方米,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境内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144万亿兆焦(相当于49亿吨标准煤)。按利用全市不到2%的国土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测算,可建设光伏容量约2400万千瓦,约占全省资源的44%。(六)天然气资源。浅层天然气主要分布于陆良、花山、珠街及主要成煤盆地,现已探明陆良县地质储量3.695亿立方米,可采储量2.60亿立方米;麒麟区珠街预计地质储量1.50亿立方米,可采储量1.10亿立方米。根据初步资源调查评价,全市预测页岩气资源量达2万亿立方米。(七)生物质能。高原特色农业规模位居全省前列,可收集利用的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约260万吨,相当于92万吨标煤。生物质利用以焚烧、制气等为主,目前建成垃圾焚烧发电装机4.65万千瓦,开发利用空间较大。表1市主要能源资源一览表序号名称单位可开发量剩余资源备注1水电资源万千瓦300.31122.732风电资源万千瓦100O844.23太阳能资源万千瓦24002360.74煤炭资源亿吨17299.7现有生产设施占用资源72.3亿吨5煤层气资源亿立方米2183.2已建成11座1.84万千瓦瓦斯发电站6浅层天然气资源亿立方米3.7勘探调查阶段二、发展成就“十四五”期间,市深入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决策部署,围绕打造“绿色能源牌”,扎实推进能源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调结构、强基础、保安全、促转型,加快推进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能源保障。2025年,全市能源产业实现增加值206.90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5.14%、占全市GDP的6.99%,能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125.13亿元、占全市的7.02%o“十四五”期间,能源行业累计完成投资667.57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例7.7%。表2“十四五”市能源产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情况表年份能源产业增加值(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能源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全市GDP(亿元)能源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能源行业投资(亿元)能源行业投资占全市比重(%)2016177.71523.7933.921774.6610.01220.412.282017137.39524.9526.171896.467.24120.895.382018122.54555.8622.052013.366.0960.435.072019193.28757.7825.512637.597.33140.728.752025206.9822.8125.142959.356.99125.137.02年平均值167.56637.0426.562256.287.53133.517.70(一)煤炭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通过强力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及煤矿整治重组,坚决关闭退出一批、整合重组一批、改造升级一批,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十四五”期间,累计关闭退出地方煤矿156个,退出落后产能2892万吨/年,特别是2025年通过煤炭行业整治重组,全市保留煤矿数量减少为113个、规划产能7340万吨/年,集约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深入实施“五化”改造提升工程,建成省内首个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煤矿、智能化工作面和首家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并实现互联互通,走在全省前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资源综合利用,矿区生态明显改善,绿色开发深入推进,煤砰石综合利用率达75.87%,矿井水全面达标排放,污水循环利用率达81.23%,建成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发电站11座,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二)电源结构与电网布局不断优化。持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高电力系统综合效率,有序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截至2025年底,全市电力总装机1086万千瓦,占全省装机9853.38万千瓦的11.02%,较“十二五”末925万千瓦增幅17.4%,其中,火电及综合利用装机714万千瓦,水电装机177.58万千瓦,风电装机135.15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27.375万千瓦。较“十二五”末,新增IlOkV变电容量705兆伏安、线路248.07千米,35kV变电容量200.1兆伏安、线路236.54千米,IokV线路3125.28千米,公用配变容量1514兆伏安。供电可靠率持续提升,用户年均停电时间从49.06小时下降至12.39小时。累计市场化交易电量847.69亿千瓦时,节约用电成本96.71亿元;落实一般工商业降价政策,降低用电成本5.58亿元;综合供电可靠率达99.87%。(三)天然气管网设施快速发展。围绕中缅天然气干线建设,不断加快市内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昭通支线一期、陆良支线、马龙支线通气投产;昭通支线二期、31#阀室至白水天然气管道具备通气条件;昭通支线三期、泸西一师宗一罗平支线、富源支线稳步推进;越州专线、会泽支线、陆良支线响水河至马龙支线等项目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建成CNG母站1座,LNG、CNG加气站11座,LNG储气站8座。建成储气设施5座,总储气能力达141万立方米。累计敷设城镇燃气管道达590.15公里,年用量达12165.86万立方米,比2016年提高近6倍。6个县(市、区)通用管道气。表3市城燃管网建设及居民开发情况统计表县(市、区)燃气管网(km)签约居民用户安装居民用户开卡通气居民用户麒麟区137.84954008019832689沾益区47.4322068167226811马龙区44.722562348900宣威市85.5416228166135135富源县7.1743532493214会泽县50.561589490924257罗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