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docx
“十五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6第一节发展基础6第二节面临形势13第二章总体要求15第一节指导思想15第二节基本原则15第三节发展目标17第三章优化市场准入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发展20第一节推进市场准入提速20第二节推进涉企许可改革21第三节推进市场主体退出改革22第四章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保障市场公平竞争23第一节强化竞争监管23第二节强化市场交易秩序监管24第五章营造放心消费环境,促进消费稳定增长25第一节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25第二节加强消费引导27第六章加强重点安全领域监管,筑牢市场安全底线29第一节强化食品安全监管29第二节强化“两品一械''安全监管32第三节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35第四节强化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36第七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激发经济发展动力38第一节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38第二节提升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水平39第八章推进质量强市战略,提升质量供给水平42第一节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42第二节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45第三节加快建设质量基础设施47第九章完善新型监管机制,提升综合监管效能49第一节完善监管方式49第二节构建社会共治监管格局51第三节推进“互联网+智慧监管”52第十章推进市场监管法治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53第一节加强市场监管法治体系建设53第二节推进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55第十一章加强队伍和文化建设,树立市场监管良好形象56第一节加强队伍建设56第二节加强文化宣传57第十二章以“双区”建设为牵引,服务全市发展战略大局58第一节服务区域联动协调发展58第二节深化暖企服务60第十三章保障机制61第一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61第二节加强经费保障61第三节落实责任分工61第四节强化监测评估62“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第一个五年,是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五年。为全面推进我市市场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大力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根据省市场监管现代化“十五五”规划省药品安全及高质量发展“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发展基础“十四五”时期,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不断深化市场监管改革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维护市场秩序,守住守好市场安全底线,扎实做好市场监管领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各项工作,基本完成“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为“十五五”时期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市场监管体制不断完善。按照机构改革的部署,扎实推进市场监管机构改革,整合优化市场监管机构和职能。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1月14日正式挂牌成立。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也相继组建成立。新机构整合了原市工商局、原市质监局和原市食药监局的职责,承接了市发改局的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执法、市商务局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执法、市科技局的知识产权管理职责。随后,商务领域的执法职能划入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机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职权进一步集中统一行使,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稳步推进。市场准入环境持续优化。市政府出台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行动方案,持续深化覆盖企业准入、准营、退出全生命周期的商事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对272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分类推进改革,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开办企业提速至“半天''办成,推行企业开办“一窗通取''服务,一次性领取营业执照、免费印章、发票等。开办企业事项可全流程网上办理,上线“企业开办智能审批”系统,实现商事登记“秒批即办”。在2017、2018年度各地市开办企业便利度评估中连续两年排名第4,在2025年省营商环境试评价“开办企业”指标排名(并列)第3,是全省首个可以通过手机“刷脸”办理营业执照的城市,也是全省首个在省政务服务网”开办企业一窗受理”系统试点启用人脸识别电子签名功能的城市。落实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实现1个工作日内注销企业营业执照。推进政务服务提速,推行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推进“我要开餐馆”“我要开便利店''等”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自主推行市内企业迁移便利化改革。“十四五”末期,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26.30万户,其中企业5.25万户,比“十二五”末期分别增长52.34%、84.77%0市场安全底线更加严实。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市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清单,明确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建立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的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体系。全市食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落实主体责任自查制度;食品小作坊持证率100%。怀集、四会、德庆三地各有1家食用农产品零售市场构建“管理溯源快检”监管模式,作为标准和示范全力把好我市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关。完成校园食安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全市977家学校食堂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接入,食品抽检量超过每千人5批次,超额完成“十四五”拟定目标。在农贸市场开展食用农产品快检常态化,累计快检食用农产品177.12万批次,不合格产品处置率达100%,充分发挥快检筛查的“防火墙”“过滤网”作用,强化市场准入把关。未发生较重机械等多个专项整治工作,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开展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强化。“十四五”期间,全市共抽检药品4220批次、医疗器械226批次、化妆品545批次,对抽检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均已及时查处;共检查特种设备单位11312次,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3713份;共抽检工业产品1513批次,综合产品质量合格率90%以上。大及以上级别食品安全事故。风险分级监管,防范系统性、检测能力参数覆盖率达100%。菌和植入医疗器械监督检查、“两品一械''监管不断加强,实施区域性药品安全风险,药品常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疫苗安全、无化妆品生产非法添加、电梯、起质量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积极开展卓越质量标杆企业(组织)认定,建立和完善企业责任约谈机制和企业质量信用档案管理机制,依法开展不合格产品后处理工作,全力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各项工作均取得较好成绩。“十四五”期间,全市稳步实施标准化战略,国际标准制订实现零的突破,全市共参与制订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52项、行业标准28项、地方标准17项;发布团体标准51项;共有470家企业开展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累计上报2880项标准,涵盖7075种产品;累计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7个、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2个。全市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41项,建成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1个,新增检验检测机构22家,认证证书1508张。深度参与我市产业落地攻坚年行动,负责督导鼎湖区产业招商落地工作,协助8个项目提前竣工。知识产权实施取得新突破。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更加健全,实现专利、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商业秘密的集中统一管理,成立知识产权办公会议、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等领导架构,形成多部门联合、市县联动、合力推进的知识产权协同管理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效能大幅提升,成立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维权援助()分中心和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示范建设试点工作,组织“铁拳”“剑网”等专项行动,持续形成打击侵权假冒高压态势。2019、2025年,连续两年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城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中居省前列。深入推进商标发展战略,开展地理标志促进运用指导,推进“端砚”“德庆贡柑''等区域品牌建设,德庆共有地理标志商标8件,怀集共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件,拥有量皆居省前列。出台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管理办法(试行),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专利申请3.2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079万件,新增专利授权1.9万件,平均年增长29.5%,均高于全省平均增速。全市有效商标注册量达3.94万件,比“十二五”末期增长184.45%。共获得中国专利银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1项;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9家;共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3.78亿元。市场竞争环境更加公平有序。健全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和审查机制,开展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的审查清理。强化价格监管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加强广告和网络交易监管,严厉打击传销,规范直销,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优化。自开展扫黑除恶工作以来,全市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5078宗,罚没5508.91万元,查处涉嫌走私案件28宗,其中2个案例被评为2019年全省药品稽查执法优秀案例,3个案例被评为2025年全省药品稽查执法优秀案例,“4.12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化妆品案”得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表扬。完善消费维权机制,整合各部门投诉举报热线至全市统一的12345投诉举报平台,实现市12345平台和全国12315平台无缝对接,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渠道进一步畅通。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全市各类企业参与“创建放心消费承诺”共741家,“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共46家。在全国12315技能大比武中获得全省第4名,其中6名同志受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奖励。“十四五”期间,全市消委会(市12315投诉举报中心)共接受各类咨询、投诉(申诉)、举报48431宗,为消费者挽回损失约5052.87万元。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基本建立。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年报公示工作,加强信用监管和协同监管,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基本建立。市市场监管局被国家人社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评为“2025年全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执法行动取得突出成绩先进单位”。“十四五”期间,全市企业年报率从2016年的86.97%提升到2025年的95.84%,企业年报率逐年提升,位居珠三角九市前列;共开展双随机抽查市场主体4.1万户;全市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26627户次,经改正违法行为后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9529户次,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1291户。我市企业信用修复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一口受理、一次办成“,得到省局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加强市场监管法治建设,建立健全干部学法制度,大力开展“七五”普法工作,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全面清理并动态调整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健全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制度,规范重大行政决策及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流程,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市场监管法治建设不断加强。2025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市场监管系统闻令而行、攻坚克难,超常规、超强度履行监管职能,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服务了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严禁非法野生动物交易,严打哄抬价格、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严查药械质量安全,严格防疫用品认证监管,迅速稳定市场秩序;用足用好省局的应急备案政策,帮扶25家企业取得医疗器械应急备案,全市口罩(医用、非医用)日产量500万只,红外体温计日产量8千支,医用手套日产量60万只,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突破,保障了防疫物资供应;强化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实施“人员、产品、环境''核酸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