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
资源ID:1899658
资源大小:17.5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1月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2023年1月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工0分)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艳阳天中中间人物的代表是(八)。A,弯弯绕B,梁三老汉C,亭面糊D.糊涂涂2王蒙写于20世纪90年代的系列长篇小说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C)狂欢的季节集中体现了作家晚年的怀旧情结和对革命的深入思考。A.青春的季节B,惆怅的季节C.踌躇的季节D.难忘的季节3.暗恋桃花源的作者是(B)。A.孟京辉B.赖声川C.高行健D.何冀平4.从延安走出来的浪漫诗派的杰出代表和在当代诗坛上探索现代意象诗的先行者是福建集的作者(C)。A郭小川B.贺敬之C.蔡其矫D.流沙河5.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寻根文学中,王安忆的代表作是(C)。A.爸爸爸B.老井C.小鲍庄D.厚土6.陈染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以女性视角大胆表现对自恋、同性恋的赞美态度的(C)。A.无处告别B.与往事干杯C.私人生活D嘴唇里的阳光7,发表奔丧瀚海和极地之侧等先锋小说的作家是(C)。A.余华B,苏童C.洪峰D格非8.池莉生活流小说的代表作是(B)。A.塔铺8 .烦恼人生C.新兵连D.一地鸡毛9 .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小米的回忆等广受读者喜爱的往事漫忆类散文的作者是(D)。A杨朔B.吴伯箫C,秦牧D.曹靖华10 .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创者是(C)。A郎红浣B.金庸C.梁羽生D,古龙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IL以年7月举行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作为开端的当代文学,实际上就是解放区文学的继续和发展。194912,在1950年代的革命小说中,欧阳山中的青春气息和大场面描写,很显然得益于红楼梦的影响。三家巷13 .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是作家最为人称道的两部作品,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周立波14 .中国京剧院1964年首演的11场京剧,是十七年戏曲现代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红灯记15 .北岛在1979年3月在诗刊发表的,是他最优秀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回答16 .作家传承了沈从文瑰丽奇谪的田园牧歌风格,追忆少年时代的高邮水乡故事,创作了受戒大淖记事故里三陈等作品。汪曾祺17 .艾青把自己复出后出版的第一部新诗集命名为。归来的歌18 .作家出生在东北边陲的漠河北极村,她的小说具有一种童话的气息,第一部小说集就名为北极村童话。迟子建19 .苏童的小说后被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妻妾成群20 .作家的命若琴弦原罪和宿命等,在揭示人生荒诞性的基础上,流露出一种深重的人文精神与宗教情怀。史铁生21.1903年李伯元在世界繁华报上连载标志着通俗小说开始作为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扎根于小报。官场现形记22 .新写实小说记录了普通工人印加厚充满烦恼的日常生活。烦恼人生23 .是最能代表白先勇创作成绩的小说集,被夏志清评价为根本就是一部民国史。台北人24 .小说饥饿出版于1986年,是作家最具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性作品。张大春25 .巴金散文创作最高水平的代表是1978年底开始创作的五卷本。随想录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说明:内容切题,逻辑清晰,文字通顺。26 .简要说明海子诗歌作品中麦地的象征意义。答:(1)海子将自己童年与少年时代的乡村生活经验,凝结成一个个质朴、单纯的世界。麦地、村庄、月亮、天空等是海子诗中经常出现的、带有原型意味的意象,也是他的感恩之情的集结。(2)麦地苦难而辽阔,本身有着温和的母性意味以及富饶、祥和、博爱的性质,金黄色泽则具有一种高贵和庄重的美质。(3)麦地坚实而永恒,是人与大地和睦相处的象征,是诗人心中幸福生活的最后堡垒。27 .简要说明马原冈底斯的诱惑的主要特点。答:(1)叙述方法极为奇特。通篇的叙述主要由自报家门和自言自语式的独白构成,显得随意自然,完全没有传统小说的叙事秩序。作品的故事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小说情节只是场景和行为的拼贴与叠加。在小说中陈列各种事件的写法,实际上就是一种对于生活现实偶然本质的叙事还原。而这种还原的叙事方式,正隐含着他对于现实主义文学真实观念的颠覆意图。(2)叙述人称的不断改变,使作品始终都没有贯穿全文的叙述者,从而达到了虚构与真实的错位转换,不仅情节受到了抑制,人物也被彻底符号化。(3)小说还成功地利用了读者的期待心理,设置悬念,似有追索,但结果往往又与原来的期待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大地挑战了传统的阅读心理,实践了马原的叙述圈套。四.分析题(30分)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不得照抄教材或他人文章;论述深入,分析具体,逻辑清晰,文字通顺。答案不得少于600字。28 .茶馆既没有一以贯之的矛盾冲突,也没有首尾相连的完整故事,它是通过三幕相对独立的戏表现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的。试结合作品人物形象塑造,说明其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特点。答: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其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特点独树一帜,通过众多人物形象的刻画,生动地展现了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人物众多,三教九流汇聚在茶馆中,老舍先生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身份各异的人物形象。有裕泰茶馆的掌柜王利发,他精明能干、善于应酬,为了维持茶馆的生意,不断地改良茶馆,但最终仍无法逃脱破产的命运;有正直善良、敢作敢为的常四爷,他看不惯洋人横行、国人受欺的现象,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而被抓进监狱,出狱后依然保持着爱国情怀;还有胆小怕事、自私自利的松二爷,以及在社会底层挣扎求生的刘麻子、唐铁嘴等。这些人物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代表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他们在茶馆这个舞台上汇聚,形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社会风俗画。相对独立的三幕戏,展现时代变迁作品通过三幕相对独立的戏,将时间跨度从清末到民国再到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每一幕都以茶馆为背景,展现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命运的变化。1 .第一幕发生在清末,此时的茶馆生意兴隆,各种人物在这里来来往往,展现出一种表面的繁荣。但在这繁荣的背后,已经隐藏着社会的危机,如洋人的侵略、清政府的腐败等。通过庞太监娶老婆等情节,揭示了封建统治的腐朽和黑暗。2 .第二幕是民国时期,茶馆的生意逐渐萧条,王利发不得不对茶馆进行改良以适应时代的变化。然而,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让茶馆的生存变得更加艰难。这一幕中,通过描写常四爷卖菜、松二爷饿死等情节,展现了普通百姓在乱世中的悲惨命运。3 .第三幕是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茶馆已经破败不堪,王利发也到了风烛残年。此时的社会更加黑暗,通货膨胀、特务横行,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通过描写小刘麻子等人的胡作非为,揭示了国民党统治的反动本质。人物命运交织,凸显主题在这三幕戏中,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命运轨迹,他们的命运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个时代的悲剧。王利发一生都在努力经营茶馆,试图在时代的浪潮中生存下去,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他的命运反映了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无奈和悲哀;常四爷一生正直爱国,却始终受到社会的压迫和迫害,他的遭遇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苦难和无奈;而刘麻子、唐铁嘴等丑恶人物的存在,则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腐朽。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老舍先生深刻地揭示了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表达了对旧时代的批判和对人民的同情。茶馆的人像展览式戏剧结构,通过众多人物形象的刻画和他们命运的展现,生动地描绘了三个时代的社会变迁,使观众在欣赏戏剧的同时,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时代的脉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29 .试以余华的往事与刑罚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现实一种等先锋小说作品为例,分析说明其作品中历史批判的启蒙主题。答:余华的先锋小说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当代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往事与刑罚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现实一种等作品中,历史批判的启蒙主题贯穿始终,通过对历史的审视和对人性的剖析,揭示了历史的荒诞与残酷,以及对人性的扭曲和压抑,进而引发读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以下将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对历史荒诞性的揭示在往事与刑罚中,余华通过奇特的情节设置,展现了历史的荒诞。主人公被囚禁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不断遭受各种刑罚的折磨,而这些刑罚的依据仅仅是一些模糊不清的往事。这种荒诞的情节暗示了历史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历史往往被权力和话语所操纵,成为压迫个体的工具。四月三日事件则以一个少年的视角,描绘了一个充满诡异和不确定性的世界。少年在四月三日这一天经历了一系列离奇的事件,他对周围世界的认知逐渐崩塌。小说通过这种荒诞的叙事,揭示了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的种种不合理现象,以及人们在这种荒诞环境中的无奈和迷茫。对人性扭曲的刻画一九八六年是一部深刻反映历史对人性摧残的作品。小说中的主人公在文革期间遭受了巨大的精神创伤,当他回到现实世界时,已经无法适应正常的生活,只能通过自残等极端方式来发泄内心的痛苦。这种人性的扭曲是历史悲剧的深刻体现,反映了极左思潮对人性的压抑和毁灭。余华通过对主人公痛苦挣扎的描写,批判了历史的残酷,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人性尊严和价值的关注。在现实一种中,余华展现了人性中的恶在家族内部的传承和蔓延。小说中的兄弟之间、亲人之间充满了暴力和血腥,这种残酷的现实揭示了人性中潜藏的黑暗面。历史的积怨和现实的利益冲突,使得人性变得扭曲和狰狞。余华通过对这种人性恶的描写,批判了历史和现实环境对人性的腐蚀,呼吁人们正视人性的弱点,寻求人性的救赎。启蒙主题的呈现余华的这些先锋小说通过对历史荒诞性和人性扭曲的描写,旨在唤起人们的启蒙意识。他让读者看到历史的伤痛和人性的困境,促使人们反思历史,审视现实,从而摆脱历史的束缚,追求人性的解放和自由。这种启蒙主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要警惕历史的重演,关注人性的发展,为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而努力。例如,在一九八六年中,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让读者深刻认识到极左思潮的危害,从而引发对历史教训的反思。在现实一种中,家族内部的暴力和血腥让人们意识到人性恶的存在,进而思考如何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的改善来培养善良、宽容的人性。余华的先锋小说通过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对历史的批判中展现了启蒙主题。他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历史的荒诞与残酷,以及人性的扭曲与挣扎,让读者在阅读中受到震撼和启发,进而对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入的思考,这对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性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