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心理学》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
资源ID:1899627
资源大小:14.39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7年6月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心理学》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2017年6月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心理学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个3分,共30分,含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L(八)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它是注意的时间特征。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分心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2 .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到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八)。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感觉阈限3 .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是(ABCD)。A.邻近原则B,连续性原则C,闭合原则D.同域性原则4 .下列关于短时记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BD)。A,短时记忆的保存容量为7±2个项目B.短时记忆的信息单位是组块C,机械性复述无助于信息在短时记忆中的保持D.人们的知识经验会对组块产生影响5 .美人鱼的形象是(B)的产物。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D.幻想6,下列关于表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BCD)。A.表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B.表象能够促进问题解决和决策C.表象往往不如知觉完整和稳定D.表象能够承接各种施加于它们的心理操作,如心理旋转等7 .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是(C)。A.一种交差(叉)关系8 .一种线性关系C,倒U形曲线关系D.一种直线关系8 .将成就目标概念引入成就动机领域的是(AD)。A.尼科尔斯B.平崔克C.班杜拉D德韦克9 .个体智力呈直线式发展的年龄阶段是(八)。A.12岁之前B.12-18岁C.24岁以后D.36岁以后10.下列行为中,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BD)。A从众B.合作C.竞争D捐赠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IL认知: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它包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惟和言语等。12 .精细加工: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的加工方式。13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14 .社会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一类人产生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导致人际交往中出现先人为主、以偏概全的错误,阻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认识和交往。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5 .简述注意的特点及其外部表现。答: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是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可以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1)适应性运动;(2)生理变化;(3)无关动作停止。注意作为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和外部行为表现之间,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16 .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答: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人们思维的工具。语言与思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语言依赖思维。语言不是空洞的声音,而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心理现象,语言的意义主要来自于思维。另一方面,思维需要通过语言来表征。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学会用词语和句子来表征客观事物的过程。掌握了语言这一有力工具,客观事物及其相互联系就可以用一种更为经济的符号来表示。17 .人格有哪些特性?狭义的人格结构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答:人格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独特性与共同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独立性与整体性的统一等特性。狭义的人格结构由气质、性格、认知风格和自我调控等心理现象构成。四.论述题(从下列2题中任选1题完成,20分)18 .什么是情绪调节?联系实际谈谈情绪调节的策略。答: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情绪调节的策略:回避和接近策略也叫情境选择策略。(2)控制和修正策略。(3)注意转换策略。(4)认知重评策略。(5)表达抑制策略。(6)合理表达策略。在实际生活中,一个成熟的个体还会选择更多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如改变生活方式、活动方式、体育锻炼方式、倾诉方式等等。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这些情绪调节的方法与策略是非常有效的,不仅有益于增进个体的情绪健康,也有益于增进团体的幸福。19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心理健康的描述性标准的理解。答:心理健康的描述性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结合生活实际可以有如下理解:认知过程正常: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在生活中,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准确地感知周围的事物,例如能正确识别物体的颜色、形状、声音等。他们的记忆力正常,能记住重要的事情,如约会时间、工作任务等,也能在需要时顺利提取记忆。思维方面,能够进行逻辑清晰的思考,分析问题客观理性,比如在解决工作中的难题或生活中的纠纷时,能有条理地分析原因和提出解决方案,而不是陷入混乱或不切实际的幻想。情绪积极稳定:心理健康的人情绪相对稳定,不会无缘无故地大起大落。他们能够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在遇到高兴的事情时会开心地笑,但不会过度兴奋到无法自持;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会感到难过或焦虑,但能及时调整,不会长期陷入抑郁或愤怒等不良情绪中。例如,在工作中遭遇失败后,能正视自己的情绪,通过合理的方式如运动、与朋友倾诉等排解负面情绪,很快恢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意志品质健全:具有健全意志品质的人有明确的目标,并能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他们在面对困难和障碍时,能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比如,一个人想要减肥,就会制定合理的计划,克服美食的诱惑,坚持每天锻炼,即使遇到身体疲劳或其他干扰因素,也能努力克服,朝着减肥的目标前进。同时,他们还能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和行动方式,不盲目固执。自我意识正确: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有较为客观的认识,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既不过高也不过低地评价自己。他们能接纳自己的身体、性格、能力等方面,不会因为自己的某些缺点而过分自卑或自责。例如,一个人知道自己在数学方面不太擅长,但在艺术方面有一定的天赋,他会接受自己的这种差异,努力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同时也会尝试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否定自己。人际关系和谐:在生活中,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利,能够理解和包容不同的观点和行为方式。他们善于与他人沟通和合作,乐于分享,也能够在必要时给予他人帮助和支持。比如在团队合作中,能够与队友友好相处,倾听他人的意见,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同时,他们也能在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当的边界,不依赖或过度干涉他人的生活。社会适应良好: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他们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和情境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例如,当进入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或社交圈子时,能够迅速适应新的规则和人际关系,融入其中。在面对社会变革时,也能积极调整自己的观念和行为,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是抗拒或逃避。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表现与所处的年龄阶段相符合。儿童会表现出天真活泼、好奇好动的特点;青少年则具有较强的求知欲、追求独立和自我认同等特点;成年人会更加成熟稳重,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例如,一个正常的小学生会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玩耍和探索;而一个成年人则会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应有的责任感和独立性,不会像孩子一样任性或依赖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