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报告.docx
2024年上海市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现将2024年上海市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公布如下:一'特种设备基本情况(一)特种设备使用情况截至2024年底,全市办理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总量达795476台(套),其中在用特种设备704901台(套),同比增长7.31%。在用设备中,锅炉4188台、压力容器(不含气瓶)160820台、电梯349620台、起重机械71135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118892辆、客运索道5条和大型游乐设施241台(套),另有各类气瓶约463万只(不含长期未流通的)和压力管道约L6万千米。全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为7万余家,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持证数431946张。(二)特种设备生产单位情况截至2024年底,全市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以及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单位)共持有特种设备许可证总数2102本,与2023年底相比下降10%o其中,市局颁发的许可证2001本,总局颁发的许可证101本。(三)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及检验检测情况全市现持有各类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证的单位121个,持证131张。其中,综合性检验机构22个(包括市场监管部门所属检验机构10个,行业检验机构和企业自检机构12个),持有无损检测机构证的单位22个,气瓶检验机构30个,安全阀校验机构34个,起重机械检验机构(含“两工地”)4个,电梯检测机构5个,型式试验机构4个。2024年,全市各类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对279661台(套)在用特种设备进行了定期检验(另检验气瓶1020429只和压力管道4116.9625千米),对39347台(套)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和重大维修过程实施了监督检验(另安装监督检验压力管道611.006千米),对124463台(套)特种设备进行了制造过程的监督检验(另制造监督检验各类气瓶158992只和压力管道元件69171批)。二'特种设备安全状况(一)事故总体情况2024年,全市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15起(均为一般事故),死亡5人,受伤12人,直接经济损失955.2万元,事故数同比增加8起,死亡人数同比增加1人。其中,电梯事故3起,受伤3人;起重机械事故3起,死亡3人;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事故9起,死亡2人,受伤9人。(详见图1)O109876543210事故数标:人薮图12024年各类特种设备事故数和死亡人数2024年全市万台特种设备死亡率为0.07(详见图2)O全年未发生特种设备较大以上事故,安全形势状况总体平稳。0.10.060.070.040.02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0.08图2近5年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二)事故主要特点1 .事故设备类别。2024年特种设备事故全部为机电类设备事故。其中,电梯事故数增加2起,起重机械事故数增加1起,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事故数增加5起。(事故比例详见图3)图32024年各类特种设备事故比例图2 .事故发生环节。全年15起事故中14起发生在使用环节,其他环节1起。3 .事故发生区域。数据统计表明,电梯事故主要发生在中心城区,起重机械事故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事故全部发生在郊区。2024年特种设备事故共涉及到8个区,分别为浦东4起,奉贤3起,宝山和金山各2起,静安、杨浦、闵行和青浦各1起。(三)事故原因分析1 .电梯事故。主要原因是使用单位委托未取得特种设备许可资质的企业从事电梯修理工作,无特种设备作业资质人员违规进入电梯井道作业;维保单位维护保养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踏板安装固定不到位及缺失保护功能无效等隐患。2 .起重机械事故。主要原因是使用单位未认真开展特种设备风险辨识、未严格落实管控措施;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缺陷,其他人员擅自进入正面吊危险作业区域;作业人员视野盲区防范措施不到位。3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事故。主要原因是使用单位未认真履行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现场安全管理缺失;场内机动车辆司机违章作业、倒车作业时未及时观察后方、下坡时操作不当、货物绑扎不牢;进入作业现场的其他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三'2024年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主要情况(一)抓整治、重预防一体推进,防范重大安全风险一是深入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牵引,坚持常规、专项、证后监督检查并举,扎实推进电梯安全筑底三年行动、锅炉安全提升行动等专项监督检查行动。2024年,全市各级监察机构共计出动检查人员98209人次,检查单位38710家次,检查设备56389台套;开具监察指令书3442份次,发现并整改各类安全隐患及问题31369项次。二是有序推进燃气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重点推进燃气气瓶、压力管道等相关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整治,并开展多轮次、全覆盖现场检查。2024年以设施更新为契机,配合行业部门完成50公斤气液两相瓶、单液相瓶的更新,目前全市充装单位已停止对50公斤气液两相瓶的充装。三是有效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市1708家生产单位、7万余家使用单位已配齐(质量)安全总监和(质量)安全员并基本建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等工作机制,累计自查发现并整改各类问题隐患24643项,共对6.5台(套)特种设备实施风险分级管控,辨识各类风险5.67万条并制定管控措施,开展企业帮扶指导3296场次,指导企业27868家次,抽查考核特种设备从业单位2908家次,两类人员5905人次。(二)保民生、促发展一体发力,拉升质量保障高线一是服务民生保障。对10427台老旧住宅电梯开展安全评估,支撑老旧住宅电梯大规模更新改造;为23100台住宅电梯配备远程监测装置,全市住宅电梯物联网覆盖率56.76%o发挥上海市电梯应急指挥中心优势,建立集通信、指挥、调度于一体高度智能化的电梯应急指挥调度机制,全年共接收并处置电梯困人事件12950起,解救被困乘客22660人,平均救援解困时间进一步缩短至12分19秒。二是服务重大活动。对国展中心在用的431台电梯、74台压力容器和5台锅炉依据实际风险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和保障人员精准调度,累计出动保障人员974人次,巡查设备8376台次。在国展中心预期出现大人流的各主要出入口28台扶梯上,安装人流量实时监测装置,识别、分析和判断乘梯人流变化情况,累计发出大人流拥堵预警370次、报警89次。三是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上海市重大外资项目彼欧蓝能四型氢瓶嘉定先导工厂成功落地,赋能上海氢能产业发展;主动对接提前介入,做好乐高乐园开园重大项目建设的大型游乐设施服务保障工作。打造“特种设备生产单位许可”等5个高频事项的智慧好办服务。印发阶段性降低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收费标准实施细则,全年降费总金额达6306万余元,惠及企业4.68万余家。(三)强能力、建机制一体提升,夯实安全监管基础一是加强监察能力建设。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判定准则等各类专项专业培训18批次,培训基层监察人员1.5万余人次。建立首批4家上海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实训基地。全市新增A类监察员192名,总数达464名,A类监察员数量全国第二,同比增幅全国第一,平均万台特种设备持A证率全国第一。新增B类监察员288名,总数近4000名。举办第二届上海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知识大比武,进一步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二是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制发上海市乙类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核准细则规范性文件,弥补许可空白。组织全市113家检验检测机构开展行业自律公约签约和自查自纠,引导机构合规经营、诚信服务、规范服务。排查检验检测人员2823人,取消执业公示9人,1家无损检测机构主动申请注销资质。委托第三方对在上海从事电梯检验、检测业务的19家机构开展了71次现场质量抽查。组织全市检验检测机构开展能力验证工作,能力验证结果作为分类监管的参考。三是强化应急能力提升。印发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处置应对流程,提高市局防范、处置特种设备突发事件的水平和能力。会同市卫健委、执法总队、国展中心等单位开展“极端故障情况下垂直客梯困人”和“自动扶梯突发故障”两项应急演练,强化进博场馆特种设备突发事件情况下的多部门协同应对处置机制。举办“全国特种设备安全日”上海分会场系列活动,现场开展电梯事故应急演练。(四)转方式、优监管一体联动,提高安全监管效能一是发挥联席会议平台作用。召开市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联席会议扩大会议,强化部门联动。会同市文旅、体育、绿容等部门全面建立大型游乐设施运营使用单位综合监管机制。与市房管部门紧密配合,加强电梯维保单位信用评价信息共享应用,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强与生态环境部门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信息共享与合作。二是持续深化智慧监管。以上海创建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为契机,推动特种设备智慧监管数字化转型。对本市8614名电梯维保人员、764名电梯检验检测人员实施备案制管理,采取人脸识别、人梯位置比对、影像资料留存、设置最低作业时间等技术手段,对电梯维保和检验检测作业过程实施监督管理。出台上海市智慧电梯信息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对智慧电梯信息进行定义,从数据内容、交互方式、信息发布、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要求,为电梯大数据深度分析应用奠定基础,“基于人工智能的电梯健康度研究”获得首届长三角市场监管大数据分析应用大赛第一名。推动1500台叉车安装运行安全报警装置,探索推进叉车智慧监管,指导相关区局安装智慧终端100O余台,完成地方标准叉车智慧化安全管理系统建设与运行管理要求(报审稿)。三是广泛开展安全宣传。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特种设备系列宣传活动,本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检验检测机构、行业协会开展宣传活动122场次,受众人数7223人次,发放宣传资料7844份。制作自动扶梯有话说动画短片,切实提升自动扶梯安全使用意识。四、2025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2025年本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十二届市委五次、六次全会和市场监管总局部署,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服务韧性安全城市建设,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聚焦重点难点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牢牢守住特种设备安全底线。(一)坚持政治引领,优化工作作风。一是常态化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市场监管和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的学习,把学习成效体现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中。持续弘扬“四特”精神,培育勇于担当、敬业爱岗的品质,锤炼对党忠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职业精神和价值追求。开展第三届上海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岗位练兵立功竞赛和技能比武等活动。二是按照抓业务抓队伍“两手抓”、管行业管行风“一岗双责”要求,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深化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聚焦整治老旧电梯安全和加装电梯相关问题等具体实事,持续加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行风建设和行政许可技术支持领域行风建设,严格规范检验检测行为、现场核查行为和鉴定评审行为,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二)狠抓隐患治理,守好安全底线。一是落实涉企行政检查改革要求,加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事前合规指引和事后跟踪指导。强化市、区检查计划衔接和联动,做到无码不检查、检查必亮码。二是深化专项整治,以市场监管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统领,强化重点领域、重点设备隐患排查专项治理。持续开展燃气安全、电梯、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起重机械、锅炉安全整治行动。做好进博会等重大活动、节假日期间的安全保障工作。三是防范重大事故隐患,做好国家强制性标准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判定准则宣贯和实施,分类分层组织特种设备管理、作业、监察、检验等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宣贯培训。督促使用单位建立完善重大事故隐患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