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心理学》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
资源ID:1899509
资源大小:13.55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1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心理学》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2011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心理学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个3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L知觉的特性不包括(D)。A整体性B.选择性C.恒常性D间接性2 .以下不属于睡眠失常的是(B)。A.日间嗜睡B.白日梦C,突发性睡眠D.睡眠窒息3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B)。A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C.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4 .老虎钳可以当作锤子用,缝制衣服的棉线可以裁纸,这克服了(B)的限制。A,对问题的认知方式B,功能固着C,知识经验D.思维定势5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B)的影响所致。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6 .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说的是(八)。A,感觉适应B.明适应C.暗适应D.感觉调整7 .下面关于生理性动机说法错误的是(C)。A.生理性动机除了受生理因素影响,还受心理因素影响8 .母性动机也是一种生理性动机C.古代被阉割的太监,体内基本没有性激素,所以就不再有性动机D,厌食症患者强迫自己减少进食或者不进食8,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在大脑中进行图像旋转,体现了表象的(D)特点。A直观性B.稳定性C.概括性D.可操作性9 .个体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称为(八)。A,认知风格B,认知类型C.认知过程D,认知活动10 .以婴儿理解客体恒常性为重要特征的认知发展阶段是(0。A.前运算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感觉运算阶段D.开式运算阶段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IL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它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12 .依恋:婴儿与父母或其主要看护人之间建立起紧密的情感联系,这种强烈的、持久的社会一情感关系称为依恋。13 .情境智力: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这些能力统称作情境智力。14 .主我与客我: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自我由主我和客我两部分组成。主我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和体验者,客我被主我觉察和体验的对象。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从一下四个题中任选三个完成)15 .举例说明心理学的功能。答:根据例子分别阐述心理学的功能:(1)认识内外世界;(2)调控行为;(3)预测未来;(4)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16 .简要说明情绪的功能。答:情绪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适应功能。情绪是进行社会适应的一种重要手段,人们根据别人的情绪采取适当的行为,进行社会交往。(2)动机功能。情绪与动机的关系十分密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情绪能够激发和引导行为。其次,情绪能够直接反映个体内在动机的强度与方向,所以,情绪也被视为动机的指标。(3)调控功能。情绪对于人们的认知过程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愉快的情绪会使人更有效率地学习和解决问题,也能激发出更富有创造力的想法。消极情绪,如恐惧、悲哀、愤怒等会通过缩小认知范围,干扰或抑制认知功能。(4)信号功能。在社会交往中,人们的心理可以通过表情表现。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具有信号传递作用,属于一种非言语性交际方式。人们可以凭借一定的表情来传递情绪信息和思想愿望。17 .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答: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成5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上述五种需要,以层次形式依次从低级到高级排列,可表示成金字塔形;一般来说,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型动机,只有当某低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之后,其上一级需要才能转为强势需要。但这种需求层次的等级顺序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人也会在低级需要尚未满足前,去寻求高级需要。18 .简述群体极化产生的原因。答:群体级化产生的原因有:Q)责任分散是群体极化的一个重要原因。(2)社会比较。人们希望他人能对自己做积极的评价,所以会采取更为极端的方式以与他人或社会的要求相一致,最终也造成了团体的决策趋于极端。(3)说明性辩论。人们从他人那儿获得论点和信息,如果多数人支持这些论点,个体也会倾向于支持它;并且更多支持而不是反对的论点会出现,从而使得这种观点变得极端。(4)文化价值观。倾向于对冒险性或者保守有较高的评价,群体的决策可能会受这样的文化价值观影响。四.论述题(20分)19.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如何运用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塑造行为。答:俄国生理学家巴甫咯夫最早用精确的实验(狗分泌唾液)对条件反射做了研究。将原本不诱发反应的中性刺激(铃声)与一个能诱发反应的刺激(吃到食物)进行一次或多次的匹配,致使中性刺激最终能诱发同类反应(唾液分泌)的过程。在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中,无条件刺激是无须学习,第一次呈现就能诱发反应的刺激,如食物。原来的无关刺激在一定条件下引起相应的反应时,就成为条件刺激,如铃声。在生活中有很多经典条件反射的例子。例如:广告商利用经典条件反射使人们对他们的产品充满激情,它们就是将自己的产品(条件刺激)在广告中与某些引起人们喜好的事物美女或婴儿(无条件刺激)之间相联结。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通过斯金纳箱来研究动物(如白鼠与鸽子)的学习,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箱内装上一操纵杆,操纵杆与另一提供食丸的装置连接,只要杠杆一被压动,食丸便滚进食盘。在实验中,动物无意中碰到了杠杆,得到了食物,食物就是正强化物,强化了压杆的动作,反复几次,动物学会了按压杠杆与得到食物之间的联结,按压杠杆变成了取得食物的手段,这就形成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简言之,操作性条件反射通过强化增加所希望的行为出现频率。学习就是操纵杆与压杆反应(R)之间形成固定的联系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强化。强化可以使反应行为出现的概率增加。操作性条件反射被用于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当中,倡导教学要一步一步起,每一步都给与适当的强化,促进学习。同时,人的行为是可以随意塑造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在临床心理学和行为矫正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