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算力中心建设解决方案.docx
智能算力中心建设解决方案一、建设类型与策略智算中心建设并非简单做好基建即可,还需结合建设基础、当地或区域产业特色,以差异化算力需求为导向,分类引导施策,优化建设方式,改建并行,发展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智算中心。(一)建设原则政府引导,需求牵引。以政府侧和市场侧实际需求为牵引,以高标准建设、可持续发展为路径,改造存量与优化增量协同推进,引导龙头企业建设高附加值、产业链带动效应明显的重点项目。开放多元、培育生态。以开放计算为核心,以多元算力融合为方向,推进智算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标准化、产业化和应用迭代。加强对智算中心关键软硬件产品的研发支持和大规模应用推广,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智能算力全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普适普惠、创新发展。以融合架构计算系统为平台,以数据为资源,以强大的计算力驱动AI模型对数据进行深度加工,使智能算力可以像水电一样,成为社会基本公共服务,面向城市各领域应用提供高品质智算服务。集约高效、节能降碳。坚持集约化、规模化建设方向,加快节能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应用节能新技术,减少碳排放,推进智算中心绿色、高质量发展。(二)依据建设方式分类建设1 .新建智算中心(1)建设条件面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以及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和数据中心集群,以及人工智能产业领域应用场景多元和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地区,建设智算中心,以智算中心为牵引推动人工智能领域创新要素集聚,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新建智算中心作为新型公共算力基础设施和赋能平台,应支撑国家和区域内重要需求、科研创新和战略任务落地,为Al大模型训练、自动驾驶、生物工程、智能制造、数字挛生、空间地理等人工智能探索应用提供强大的智能算力服务,通过智能算力服务赋能产业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2)建设方式与策略加快梯次布局,打造一批城市级智算中心。对于产业智能化发展需求迫切、人工智能产业集聚的地区,可新建围绕人工智能产业需求设计、为人工智能提供专门服务的智算中心,按照适度超前原则配置优质算力资源,提供兼具公有、专用、弹性计算的服务能力,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和多类型用户的需求,面向当地企业、科研院所等提供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应用孵化、产业发展等服务,打造“易用”“好用”的智算中心。强化普惠智能算力高质量供给,降低算力使用门槛,推动智能算力服务与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创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服务本地辐射周边的智算中心。加强场景赋能,按需建设专业型智算中心。开展面向性能、价格、效益等多方面的测算,形成应用需求供给和可持续的长效动力机制,加快重点行业的智算中心建设,围绕智能经济、智能社会、科研活动、国家重大活动和重大工程等领域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加强供需对接,打造特色场景智算中心,发挥倍增效应,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化应用,带动人工智能和相关产业发展。2 .已建数据中心升级(1)建设条件面向北京、上海、广州以及东部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对数据要素的产生、存储和处理需求高,但面临地区能耗指标紧张、电力成本高、大规模数据中心开发空间受限等问题的地区,对已建数据中心进行智能化改造,推动传统数据中心向绿色高效、智能集约转型升级。改造升级后的智算中心应优先满足国家及当地政务服务、重大项目及重点实验室的热数据处理和汇聚需求,保障城市基本运行和高效治理需求,保障金融、通信、互联网等战略性行业数据汇集和实时响应计算需求,保障科技赋能和产业创新高性能算力需求。(2)建设方式与策略以“以旧换新、增减替代”为原则,对已建存量数据中心进行改造升级,加强AI和传统计算的融合。重点将一些冷数据、静态备份数据为主的存储类数据中心,替换为支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前沿产业发展的智算中心。适度利用关闭及腾退的其他老旧落后的自用型数据中心、存储型数据中心、容灾备份中心资源和空间,升级改造为支撑低时延业务应用,服务智慧城市、车联网等重点应用场景落地。加快传统数据中心节能低碳技术研发推广,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智算中心具备高功率密度属性,在制冷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目前大多数Al服务器采用的仍是常规风冷模式,部分超过30kW的数据中心采用液冷模式。随着Al服务器功率密度的提升和使用场景的增多,需要在推动已建老旧小散数据中心向规模化数据中心集群或智能化计算中心转型升级基础上,逐步推广液冷技术的应用,促进全产业链绿色低碳有序发展,助力国民经济各行业整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辐射带动作用。(三)依据功能定位分类建设1 .产业合作平台(1)建设条件面向绝大多数无法承担自建智算中心和独立运营费用的企业,由政府主导,通过统一建设高性能、大规模的智算中心,并以租赁形式为有需求的企业提供算力支撑,省去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费用。通过平台开放接口的方式,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将开源的算法、开放的数据资源及运营服务等创新要素输送给IT基础相对薄弱的企业,进一步降低人工智能使用门槛,助力各行业智慧化转型升级。(2)建设方式与策略借助ICT基础设施企业物理设施建设优势,通过承建智算中心,搭建产业合作平台,集成最新的人工智能加速芯片和存储介质等,使其成为各新兴计算单元进行大规模融合的重要载体,从需求侧刺激硬件重构和软件定义等融合架构技术创新发展。通过推进平台、框架和算法的协同优化,打通人工智能软硬件产业链,打造人工智能算力技术和产业生态。依托人工智能行业领域企业的专精优势,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等形式参与智算中心建设和运营,借助智算中心平台扩大自有生态优势。2 .产业园区(1)建设条件面向各地方政府以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为核心发展方向的顶层规划布局,围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工业、服务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数字化改造升级需求,通过合力打造面向未来的智算中心、智算产业促进中心等产业配套载体,构建“产业+配套、平台+生态、数字+赋能”数字产业生态,吸引相关技术企业落户本地,逐步促进产业集群规模化发展,立足本地,辐射带动周边,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2)建设方式与策略根据城市规模和产业发展定位的需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由政府为主导,与企业开展合作,以智算中心项目为依托,建设配套产业园区和人才培养平台等,分类给予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吸引人工智能及其相关领域企业和人才向智算产业园区聚集。针对重点行业的特色应用开展试点示范,形成一批可推广的典型应用创新模式。引导有智算需求的企业积极接入智算中心,使用智算中心服务,加速企业集聚和数据共享。政府根据智算中心运营的特点进行规划与开发,并在此基础上为园区提供政策支持、税收优惠等,加快应用落地,引领塑造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