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的几种模式分类.docx
医联体的几种模式分类医联体的概念:医联体的全称是医疗卫生服务联合体,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由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院(村卫生室)组成的整合医疗资源,提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诊疗服务的联合体。一、紧密型医联体紧密型医联体是指以产权和管理权整合为基础形成的成员间利益共享、内部一体化的医联体组建形式,具体包括院办院管、兼并重组两种模式。1、院办院管模式指三级医院作为法人机构举办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并在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财力资源等配置方面给予其支持和指导并实施一体化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属于举办医院,举办医院直接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经营管理。2.兼并重组模式医院兼并重组是以资产为纽带,由多家医疗机构横向或纵向、不分医院级别和专科而进行的全方位并购、整合。以资产为纽带,由多家医院横向或纵向、不分医院级别和专科的重组,使单一体制走向“合作、兼并、联合、集团化”,有利于医院扩大规模、盘活存量、优化资源、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配置效率。二、中间型医联体中间型医联体是指组建各方或多方以产权独立为基础,相关方通过让渡部分管理权来实现经济利益共享的合作形式,具体模式包括托管和联合体两种模式。1、托管模式政府对被托管的医疗卫生机构投入房屋、设备等硬件设施后,交由更高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力、日常运营管理等,是一种政府购买服务的行为。在托管模式下,被托管机构的性质不变、隶属关系不变、人员身份不变、职责不变,以及政府财政投入和相关政策不变,只是将基层医疗机构的行政、人事调配权和经营管理决策权委托给公立医院管理。2、联合体模式同一区域内的不同医疗机构主体间通过让渡部分权利,建立管理委员会或理事会形成医疗集团的模式。管理委员会或理事会统筹管理和配置集团内卫生资源,整合力度更强。医疗服务集团联合体成员医院具有相对独立性,只是为了适应政策环境或外部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按照契约要求,借助相关机制,相互结合而组成的具有品牌效应和群体优势的医疗服务联合体。三、松散型联合体松散型指各参与主体在保持所有权不变的条件下,采用以契约的形式形成的以技术、管理、信息、设备等要素为纽带的组织合作形式,具体模式包括对口支援模式、互联网模式。1、对口支援模式援助合作模式是指各方出于利益共同点考虑,以协议或契约的方式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建立协作经营关系,由援助医院组织技术骨干并配备相关的医疗设备,定期到被援助基层医疗协作点,对其患者进行集中诊疗。以技术为纽带的援助模式是实现医疗技术下沉,培训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的重要形式。医院以服务团队的形式派出专业技术骨干或通过远程医疗等技术手段,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工作,同时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进修学习机会,并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2、互联网模式互联网是指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与多类型、多层次医疗服务主体合作,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流程服务,构建“医联体式”的互联网医院格局,打造符合分级诊疗要求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新秩序,推动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