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新质生产力与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发展的思考.docx
-
资源ID:1896435
资源大小:15.74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低空新质生产力与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发展的思考.docx
低空新质生产力与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发展的思考摘要推动低空新质生产力同低空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是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然要求,对更好把握时代发展际遇,推动低空经济健康发展,提升国家战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促进低空新质生产力与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发展应进一步深化低空空域资源配置,加强低空基础设施布局,完善低空管理机制建设,促进低空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建设低空专业人才队伍和融合示范工程。通用航空、无人机等低空经济主导产业与军事领域专业相通、历史相连、命运相系、利益相同,具有跨军地、军民一体,跨全程、平战一体,跨领域、供需一体,跨业务、融合一体的特点。推动低空新质生产力同低空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是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然要求,对更好把握时代发展机遇,推动低空经济健康发展,提升国家战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一、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具备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具有新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跃升的基本内涵;符合新质生产力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的核心标*O2024年以来,在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指导下,我国低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一是新质生产力理论开辟空间,研究成果丰硕。新质生产力理论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开辟了道路,开拓了空间,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根本遵循。低空经济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丰硕,有力地支撑了产业的发展。二是法律法规陆续出台,发展环境日趋向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CCAR92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安全要求(GB425902023)等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等指导意见的出台,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管理改革深入推进,试点经验助力发展。四川、海南、湖南、江西、安徽五省以协同管理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取得了宝贵经验,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发展低空经济必须坚持深化改革,走出一条改革驱动、创新引领、因地制宜、融合发展的发展之路。四是地方政府加速布局,因地制宜成为共识。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6月,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100多座城市发布了200多部有关低空经济的政策性文件。各地依托各自优势,因地制宜竞相打造“低空之城”。“抢滩”低空经济新赛道成为此轮低空经济发展的显著亮点。五是中央企业全局部署,央地合作驱动发展。中央企业发挥“主力军”“国家队”作用,对发展低空经济做出全面部署,制定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积极推动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和项目落地,成为半年来低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又一新特点,为全行业释放出强烈信号。六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技术体系逐步完善。半年来,伴随着低空经济的东风,无人机、eVTOL(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数字低空相关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数字低空技术体系逐步完善。七是基础设施加速建设,协同监管发挥效力。各地政府统筹规划建设通航机场、起降场地、新型起降设施;划设适飞空域、建设飞服设施,无人机监管平台,低空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快车道。八是应用场景不断丰富,飞行活动日趋活跃。地方政府不断开发生产作业、公共服务、低空运输、低空消费等场景,低空飞行活动日益活跃。今年上半年,我国新注册无人机超60万架,无人机总数较去年年底增长48%,上半年无人机飞行小时数达到981万小时。九是资本市场持续加持,金融手段不断丰富。低空经济的发展引起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地方政府纷纷成立产业基金,资本与产业实现了有效对接。十是综合服务日趋完善,会展活动空前活跃。教育培训、咨询服务、低空金融等配套措施日益完善,低空会展活动空前活跃,起到了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凝聚共识、明晰路径的作用。二、新质战斗力的内在特征和发展态势新质战斗力是依托新兴科技手段和作战理念形成的一种全新战斗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内在驱动力,以战斗力构成要素跃升而形成的新型作战能力。新质战斗力的内在特征和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域作战力量。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在陆、海、空、天、网络、电磁等空间领域的争夺与控制日益加剧,为夺取和保持这些新空间领域的安全与竞争优势,新域作战力量应运而生。新域作战力量以新需求为牵引、以新技术为支撑、以新能力为标志,成为新质战斗力的显著特征之一。二是新型作战装备。当前,随着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发展,引发了武器装备领域的革命性变革。武器装备超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高超声速已逐步成为现实,无人智能作战装备日益成为新质战斗力构成要素中的新作战装备。三是新型作战要素。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质战斗力的构成要素不断拓展。在传统要素之外,还出现了信息网络、数据资源、智能算法等新型作战要素。这些新型要素赋能传统要素,带来整个作战体系的聚变转化,形成新域新质作战能力。四是新型作战模式。当前,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数智化的发展趋势也反映在军事领域,智能化战争已经显露雏形。未来一段时期,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支撑、以智能化为引领,传统和新兴作战领域的跨域融合,各新型作战力量的跨域联合,各类新型武器装备的跨域组合,通过跨域互动将各类资源和潜能转化为现实能力,聚合不同维度和领域的作战能量,形成整体联动、强强融合、优势互补的作战体系,催生形成新型作战方式。三、低空新质生产力与新质战斗力的内在关系(一)新质生产力与新质战斗力历史上,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与战斗力相生相长,共同建构并促成生产活动、军事活动的若干次重大飞跃。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有着很强的内在联系。一是新质生产力是新质战斗力的基础,新质战斗力牵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新质战斗力的构成、代际、理念和模式,决定着战斗力的人员构成、武器装备、作战模式、部队编成等要素。只有生产力实现要素的三个跃升,才能真正造就强大的新质战斗力。同时,新质战斗力的发展大力牵引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发展、提升战斗力而产生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应用、新人员、新范式,能够极大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计算机、原子能、互联网、航空航天等技术和产品,最初都是应用于军事领域的。以新质战斗力发展需求为牵引,将带动新质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新质生产力与新质战斗力发展依赖科技创新,发展成果相互转化,实现共同跃升。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不仅会引发生产力的大幅跃升,形成新质生产力,应用于军事领域则会生成新质战斗力。当前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深海太空、低空高空等技术领域就具有民用和军用的双重特性,一旦实现重大创新突破,将带动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的同步跃升。同时,新质生产力与新质战斗力的发展成果还会相互转化,可以有效带动生产力和战斗力的同步发展。三是新质生产力与新质战斗力产业体系的一体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是构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不仅支撑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为新质战斗力生成和发展提供产业基础。服务于新质战斗力的国防工业体系是国家整体产业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产业门类齐全、技术自立自强,能够带动全产业链同步发展,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做出贡献。新质生产力与新质战斗力产业体系的同步融合发展,有利于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二)低空新质生产力与新质战斗力低空新质生产力与新质战斗力有着更为紧密的内在联系。一是承载空域共用。低空经济的承载空间普遍认为是100O米以下的低空空域,以此空间内发生的飞行活动为牵引形成的经济业态为低空经济,低空空域成为低空经济的构成要素。低空空域飞行活动涉及的空域划分、飞行规则与军事应用、国防安全、公共安全密切相关,需统筹协调、科学规划,兼顾发展与安全。二是基础设施共建。低空经济的基础设施包括通航机场、新型起降场所、空中交通管理系统、飞行服务体系和低空安全防范设施,这些设施都可军民共用,平战结合。低空经济飞行活动所依赖的通航机场、军民合用机场发展通航业务,能够在军民双方的统一协同管理下实现有序发展。除此之外,空管系统是国家实施空域管理、保障飞行安全、实现航空运输高效有序运行、捍卫我国空域权益的战略基础设施,也是国土防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三是技术成果共享。低空经济中的许多技术最初源于军事研发,但随着技术成熟和商业化应用,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民用领域,反过来又促进了军事技术的进步。如,各种无人机的研发、生产、测试和应用等,实现了军民技术成果的有效转化和相互利用。四是产业体系共融。低空经济的产业体系与国防工业的产业体系,在技术来源、人才队伍、型号研发、运行生产、产业组织等方面,与国防工业体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加强两方面的协同管理与培育,可以共同促进低空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的生成与发展。五是人才队伍共育。人才队伍既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也是战斗力中的决定性要素。低空领域中,飞行器设计制造人才、飞行员专业人才、空中交通管制人才等具有鲜明的军民两用特性,又有双向流动的可能和需要,人才队伍共育是低空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的内在特征之一。六是应用场景共拓。和平时期,低空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可以通过共同开拓两用应用场景,相互带动发展。如,在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下,执行搜救、物资运送、灾情监测、灾情评估等多种任务。通航飞机和无人机物流与配送为边防部队提供物资补给、医疗救护和武器平台测试等服务。七是协同运行共管。低空经济发展中涉及的空域划设、航线划设、起降场建设、飞行计划报批、飞行任务报批、要地目标保护、低空空防安全等都与军队有密切联系,需要建立军民航协同运行管理机制,常态化处理有关问题。四、促进低空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发展的思考促进低空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低空领域跨军地改革,加强军地战略规划统筹、政策制度衔接、资源要素共享,在低空空域管理、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低空装备制造、低空科技创新、低空场景开发、低空数据资源共享、低空人才培养等重点领域协调推进,实现低空空域资源一体化配置和管理、低空基础设施一体化布局和建设、低空技术创新体系一体化培育和构造、低空专业人才队伍一体化培养和运用、低空一体化融合示范工程建设和运营、低空保障措施一体化设计与建设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一)低空空域资源一体化配置和管理深化低空领域跨军地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破解长期制约通用航空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打破“军民分离”“封闭独立”的发展思维,强化低空空域资源军地一体化配置,进一步优化“军、地、民”跨部门协调机制,释放空域资源供给,推动飞行计划审批制向负面清单制的转变,进一步简化空域审批报备程序,建立数字空域管理系统,形成高效敏捷的空域管理机制,科学合理划设适飞空域,提高空域使用效率,提升空域分层治理能力,强化现代化低空空域保障能力,服务民生保障与社会经济发展。(二)低空基础设施一体化布局和建设立足平战结合、平急结合,军民共建共用的原则,加快低空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降低通航机场建设成本,加速通用机场及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尽快形成网络化布局,建设综合性、智能化、集成型的起降场所和服务基地。立足空管空防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构建无人机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地面保障设施网、低空航路航线网、低空智能信息网等低空智能网联基础设施;健全飞行服务体系,建设低空领域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