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水深模型质量检验技术要求》(报批稿).docx
-
资源ID:1888265
资源大小:48.72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数字水深模型质量检验技术要求》(报批稿).docx
ICS07.040CCSA75CH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CH/TXXXXX-XXXX数字水深模型质量检验技术要求Technicalrequirementforqualityinspectionandacceptanceofdigitalbathymetricmodel(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报批稿)(本草案完成时间:2024年4月1日)-XX-XX发布XX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发布目次前言II1范围32规范性引用文件33术语和定义34基本要求35工作流程36检验前准备47抽样57.1单位成果及总数确定57.2检验批、批量的确定57.3样本量的确定57.4抽取样本57. 5填写抽样单58. 6提取检验数据58质量检查59. 1详查510. 概查811. 3质量情况记录和处理99质量评定99.1单位成果质量评分912. 2样本质量评定1213. 3检验批成果质量判定1210报告编制1211检验资料整理13附录A(资料性)数字水深模型成果检验抽样单格式14附录B(资料性)数字水深模型成果精度检测记录表格式15附录C(资料性)数字水深模型质量问题记录表的格式及记录方式示例16附录D(资料性)数字水深模型单位成果质量统计方式示例17参考文献18刖百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测绘分技术委员会(SACTC230/SC2)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广东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武汉大学、江苏省测绘工程院、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晓武、刘小丁、冉崇宪、黄冠贤、赵建虎、张爱明、杨鲸、张文峰、张永利、刘龙威、黄剑飞、张惠军、胡海驹、吴盛、白航、董斌斌、钟少忠、区银照、王重平。数字水深模型质量检验技术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数字水深模型质量检验的基本要求、工作流程、检验前准备、抽样、质量检查、质量评定、报告编制和检验资料整理方面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数字水深模型成果的质量检查与验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435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CH/TXXXX数字水深模型数据生产技术要求CH/Z9026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数字水深模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数字水深模型digitalbathymetricmodeI利用一组有序水深数字阵列表达区域水下地形的一种方式。来源:测绘学名词(第4版)3. 2深度基准soundingdatum计算水体深度的起算面。来源:GB/T17159-2009,3.874基本要求4. 1数字水深模型成果质量应按照GB/T24356的要求通过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的方式进行质量控制。4.2 检验使用仪器应经计量检定或校准,且在有效期内,仪器精度指标应不低于规范及设计对仪器精度指标的要求。4.3 质量检验过程中应完整、真实地填写记录文件。5工作流程数字水深模型成果检验工作流程包括:检验前准备、抽样、质量检查、质量评定、报告编制和检验资料整理,检验流程见图1,主要工作内容如下。a)检验前准备。收集数字水深模型相关的技术资料及标准,明确检验内容及方法,统一检验要求及评价方法、标准,准备水深测量设备,制订工作计划。b)抽样。确定抽样方案,抽取样本。c)质量检查。依据有关标准、生产或委托检验合同、技术设计书等文件资料,对样本实施详查,按需要对样本外成果实施概查。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改正。d)质量评定。对单位成果及样本进行质量评定,对检验批成果进行质量判定。e)报告编制。编制检验报告。f)检验资料整理。汇总、整理、完善检验资料,按档案管理要求存档。检验前准备抽样检验资料整理图1检验工作流程6检验前准备6.1检验前收集的相关项目资料包括以下内容:a)项目依据的标准、规范、经批准的设计书及补充技术文件,项目委托书、合同书、任务书、项目检查验收委托文件等;b)检查记录;c)生产中所用仪器的检定/校准资料;d)原始水深数据及其相关检验资料和现势性说明材料;e)采用的深度基准数据来源说明;f)数字水深模型数据;g)特殊地物文件;h)特征数据文件;D空白水域范围文件;j)水深推测区范围文件;k)元数据;1)图幅结合表;m)检验需要的其它数据和资料。6. 2审核数字水深模型生产过程中的检查记录和检查报告。6.3 准备检验使用的水深测量设备和软件。6.4 明确检查内容及方法,制定工作计划,必要时应编制检验方案。7抽样6.5 单位成果及总数确定6.5.1 单位成果宜以“幅”为单位。6.5.2 依据图幅接合表、技术总结等成果资料确定单位成果总数。当成果中包含多个分级、比例尺的数字水深模型时,应分别统计各个分级、比例尺的单位成果总数。6.6 检验批、批量的确定7. 2.1批成果由同一生产条件或按规定的方式汇总起来的同一测区、相同规格的同类型单位成果集合而成。8. 2.2批成果中单位成果数量小于或等于100O时,批成果划为一个检验批;批成果中单位成果总数量大于100o时,应将批成果划分为多个检验批,且批次数最小,各检验批批量应均匀。9. 2.3当被检验成果划分为多个检验批时,各检验批应分别进行质量检验与质量判定。7. 3样本量的确定根据批量,按GB/T24356规定确定检验批的样本量。7.4抽取样本抽样样本应分布均匀,宜根据作业单位、作业区域、生产方式、成果完成时间、水深、水深点来源等因素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并考虑数字水深模型成果接边、跨投影带等因素,也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7.5填写抽样单抽取的样本确定后应填写测绘成果检验抽样单,测绘成果检验抽样单的格式样例见附录Ao7.6提取检验数据从检验批中抽取的各样本单位成果的全部资料。8质量检查8. 1详查8. 1.1质量检查内容及方法数字水深模型详查内容应包括数学基础、位置精度、逻辑一致性、时间精度、栅格质量和附件质量,数字水深模型详查的检查内容及方法见表K表1详查的检查内容及方法质量元素质量子元素检查项检查方法数学基础大地基准坐标系统核查分析、比对分析高程基准高程系统深度基准深度基准地图投影地图投影及参数位置精度数字水深模型精度成果精度实地检测、比对分析同名格网水深值比对分析表1详查的检查内容及方法(续)质量元素质量子元素检查项检查方法逻辑一致性格式一致性数据归档核查分析数据格式数据文件文件命名时间精度现势性原始资料核查分析、比对分析成果数据栅格质量格网参数格网尺寸核查分析数据覆盖范围栅格特征栅格特征核查分析、比对分析附件质量元数据项错漏核查分析内容错漏附属资料完整性正确性8.1.2检查要求8. 1,2.1数学基础检查数字水深模型成果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地图投影参数的正确性,检查数据处理使用的深度基准面的符合性。水深数据处理过程中存在基准转换的,还需检查基准转换模型的合理性和基准转换结果的正确性。8. 1.2.2位置精度9. 1.2.2.1成果精度数字水深模型成果精度的检测按下列要求进行。a)数字水深模型的成果精度检测点按以下原则选取:1)检测点需与数字水深模型成果采用同一深度基准;2)检测点由未参与数字水深模型构建的水深点构成;3)检测点数量视比例尺、成图范围、成果生产方式、检测点获取方式等情况确定,每个单位成果宜选取2050个检测点;4)检测点宜在水下地形平缓地区均匀选取;5)相邻检测点之间的间隔不得小于数字水深模型的格网尺寸;6)选取检测点时需要考虑检测点与数字水深模型现势性差异造成的影响。b)检测点主要用以下方法获取:D采用单波束测深、多波束测深或机载激光测深方法野外实测检测点坐标。2)从高精度或同精度的海图、水下地形图、水深成果数据、数字水深模型等已有成果中提取检测点坐标。c)由检测点与数字水深模型中同名点进行比较,计算检测点与数字水深模型内插点的较差和统计内插点的中误差。成果精度检测记录表填写示例见附录B。d)不同分级、比例尺的数字水深模型成果允许中误差要求按CH/TXXXX数字水深模型生产技术要求执行。e)中误差的统计和限差要求按以下要求执行:1)精度统计按单位成果进行;2)若单位成果中有水深推测区且项目对水深推测区有精度要求时,水深推测区精度统计应单独进行,否则不统计;3)高精度检测时,在允许中误差2倍以内(含2倍)的误差值均应参与数学精度统计,超过允许中误差2倍的误差视为粗差。同精度检测时,在允许中误差2倍以内(含2户倍)的误差值均应参与数学精度统计,超过2K倍的误差视为粗差;4)当参与精度统计的检测点数量小于20个时,以误差的算术平均值代替中误差;当数量大于等于20个时,按中误差统计;5)高精度检测时,中误差计算按公式(1)执行。A/*,w1式中:M成果中误差;n检测点数量;V较差。6)同精度检测时,中误差计算按公式(2)执行。A/=1vh22)式中:M成果中误差;n检测点数量;V较差。8.1.2.2.2同名格网水深值可采用计算机自动检查、人机交互检查或人工检查的方式,检查相邻单位成果的同名格网水深值差值是否符合要求。同名格网水深值差值不符合要求的面积比例一按公式(3)计算。r=nN×100%(3)式中:n同名格网点水深值差值不符面积;N相邻单位成果重叠区面积。若采用计算机自动检查的方式,宜对检验批成果中所有相邻单位成果进行检查;若采用人机交互检查或人工检查,需调取样本和所有与样本相邻的单位成果进行检查。8.1.2.3逻辑一致性利用计算机自动检查或人工检查的方式,检查数据文件存储、组织的符合性,数据文件格式、文件命名的正确性,数据文件有无缺失、多余,数据是否可读。8.1.2.4时间精度核查分析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资料是否符合现势性要求,检查分析成果是否符合现势性要求。8.1.2.5栅格质量8.1.2.5.1格网尺寸利用计算机自动检查或人工检查的方式,检查格网尺寸的正确性。8.1.2.5.2数据覆盖范围利用计算机自动检查或人工检查的方式,检查单位成果的格网起止点坐标和格网行列数;检查数字水深模型图幅范围的正确性。8.1.2.5.3栅格特征数字水深栅格特征检查内容如下:a)将数字水深模型反生成等深线或进行地形渲染,检查数字水深模型地形表达是否合理、正确,能否正确表现潮沟、航道边坡、堤坝和码头边坡等水下地形特征;b)检查分析水深推测区处理的合理性;c)检查数字水深模型空白水域的处理的正确性;d)检查数字水深模型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