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67710目录刖占一、发展基础(一)发展成就(二)存在问题二、形势要求10三、总体要求11(一)指导思想12(二)基本原则12(三)发展目标13四、打造高效基础设施网络,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15(一)实施公路畅通工程15(二)实施机场扩容工程17(三)实施铁路融通工程18(四)实施港口提质工程18(五)实施枢纽升级工程20(六)实施交旅融合工程20五、强化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民生福祉水平22(一)提高客运便捷舒适水平23(二)提升货运集约高效水平23六、推动行业创新绿色发展,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活力23(一)推进智慧交通发展23(二)推进绿色交通发展24(三)推进平安交通发展25七、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加强现代化治理能力建设26(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26(二)推进法治交通建设26(三)提升管理创新能力26八'保障措施27(一)加强组织领导27(二)加大要素保障27(三)强化人才支撑28(四)严格督导考核28附表1-1:市“十五五”期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表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1-2:市“十五五”期普通干线公路建设项目表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1-3:市“十五五”期长城旅游观光公路建设项目表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2:市“十五五”期机场建设项目表.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3:市“十五五”期铁路建设项目表.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4:市“十五五”期港口建设项目表.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5:市“十五五”期综合枢纽建设项目表错误!未定义书签。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是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加快推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稳增长、惠民生、促消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沿海强市、美丽港城的关键五年。全市将步入由“夯基础、促提升”向“迸发活力、彰显魅力”迈进的新阶段,由“机遇多重叠加”向“红利集中释放”婷变的新阶段,由“传统治理”向“现代治理”转型的新阶段,将进入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努力打造环境优美、产业繁荣、文明健康、安全舒适的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对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科学指导“十五五”时期全市交通运输发展,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开路先锋”作用,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市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62030年,展望到2035年。一'发展基础(一)发展成就。“十四五”时期,全市交通运输发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工作要求,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统筹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服务提升、行业安全管理等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取得显著成就。L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经过“十四五”期的建设发展,市综合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基本建成了以港口为龙头,以高铁、高速公路、机场为骨架,衔接一体、服务优质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全市实现县县通高速,市县间、县县间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连接,北戴河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50万人次,形成了联系京津、济南、沈阳及省大部分城市的3小时高铁交通圈。公路网建设更加完善。截至2025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694公里。京秦高速段加快建设,秦唐高速段、京秦高速北戴河新区支线前期工作稳步推进,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82公里。国道G102改建工程局部通车,机场快速通道、沿海公路石河桥至冀辽界段及昌黄路至秦唐界段等建成通车,新改建普通干线172公里,普通干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Iolo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扎实推进,基本实现所有乡镇通三级公路,实现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新改建农村公路1591公里,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7402公里。建成沙河旅游路、长寿山旅游路、温泉小镇道路、祖山景区东环路、冰塘峪旅游路等176公里长城旅游公路,实现农村公路由“交通线”向“风景线”转变。民航机场实现跨越发展。2025年北戴河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8.6万人次。“十四五”期,北戴河机场顺利实现转场通航,机场综合服务保障中心开工建设,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2019年首次突破50万人次,提前一年完成了“十四五”制定的目标任务。圆明山通用机场于2019年建成投用,通用机场运营实现零的突破。铁路网布局更加优化。截至2025年底,市域铁路网总里程达到460公里。“十四五”期,地方铁路搬迁改线项目全部完成,地方铁路与国铁接轨站由南站转场至龙家营站,货运列车在市区运行的历史正式结束。港口服务实现转型升级。截至2025年底,港口生产性泊位数达到73个,综合通过能力达到2.48亿吨。“十四五”期,完成港西港区游艇帆船码头改造等建设项目,港正式开通韩中一蒙海铁联运国际集装箱班列,海铁联运优势进一步发挥,港口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国际知名旅游港、现代综合贸易港建设取得初步进展。枢纽场站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25年底,等级道路客运站达到15个,规模性公路货运站场2家。“十四五”期,综合客运枢纽、山海关客运站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秦东物流中心二期工程完成建设,交通运输对旅客公共运输服务和重点物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2 .服务和保障民生水平大幅提升。交旅融合成绩斐然。旅游直通车线路达到7条,旅游公交线路达到21条,实现大部分3A级以上景区全覆盖。北戴河机场累计通航国内、国际32个城市,成为全省首个开通“一带一路”旅游航线的节点城市,服务支撑旅游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借助举办省第二届旅发大会,开通港至板厂峪的山海旅游铁路,构建起山海联动旅游大通道。城市公交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由85%提升至95%,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由20.1%提升至35%,基本实现了城市居民区公交线路全覆盖。市区新能源公交车辆比率由54%提升至83%,新能源公交车辆占比在全省名列前茅。智能调度系统的公交车辆覆盖率达到100%,“互联网+公交”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县(市、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AAAA级以上比例达到100%,山海关区、海港区、北戴河区、卢龙县达到AAAAA级。二级以上汽车客运站省域道路客运联网售票基本实现全覆盖。县城30公里范围内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行率达到98.5%。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100%,农村物流覆盖率达到IO0%。3 .智慧绿色平安交通建设全省领先。在全省率先建立首个部、省、市三级联动智慧交通指挥平台一交通应急指挥中心北戴河分中心,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路网、车辆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预警。深入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实施国省干线公路绿化1691公里,农村公路绿化1685公里,全市公路可绿化率达到100%。铁路沿线环境安全隐患整治2326处,在全省六次专项整治行动中进度始终位列第一,安全生产连续11年实现零责任事故。(二)存在问题。“十四五”时期,交通运输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高效服务和保障了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建设,总体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此同时,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一是公路交通网络布局不均衡,京哈、秦滨等高速公路通道能力已近饱和,北部山区通道需要加强。二是市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亟需加快综合客运枢纽和大型物流园区建设。三是与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要求相比,现有旅游公路与景区道路衔接水平、客运码头功能等还需提升。四是运输服务品质有待提升,普通干线二级及以上比例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客运一体化、物流专业化程度均需提升。二'形势要求“十五五”时期是省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篇章的关键时期,也是谋划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篇章的窗口期。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历史性变化,交通运输事业也处于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和战略性机遇期,对我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共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入推进,更加强调区域、国内、全球间的便利交通联系和各种运输方式的分工协作,要求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构建多向畅通的国内国际综合运输通道,进一步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强化枢纽集聚辐射能力。二是省太行山一燕山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带、沿海经济崛起带发展格局的不断深化和市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加快建设,要求进一步优化调整全市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布局,提升综合交通互联互通水平,推动港转型升级,拓展陆海联运大通道,为巩固提升市的区域竞争优势提供支撑。三是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构建与京津协同联动、优势互补的产业链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物流链的深度融合,要求更加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提供多样化、人性化、品质化的运输服务。四是全面对接京津消费市场,持续激发文旅市场活力,要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通联动京津经济廊道,积极着力塑造发展新优势。五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发力,要求交通行业率先提升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全面提升行业智能化管理水平,为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交通信息服务。六是“双碳”战略实施,要求交通运输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运输结构,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交通绿色发展的资源投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三、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统筹各种交通方式发展,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提升运输供给能力和服务品质,基本形成布局完善、衔接高效、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和服务优质、智慧创新、绿色安全的运输服务体系,为打造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二)基本原则。适度超前,当好先锋。大力推进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和辐射能力,发挥交通运输的开路先锋作用,增强交通运输对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建设的支撑保障和先行引领作用。优化供给,提质增效。瞄准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持续优化存量,科学调控增量,保障有效供给,提高综合交通的组合效率、通行效率、组织效率和空间要素利用效率,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和发展效益。融合联动,开放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扩内需、促消费中的作用,推动交通运输与多产业融合发展,畅通人流物流大通道,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交通运输更高水平开放合作。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提高行业综合治理能力。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牢固树立大安全观,有效防控各类安全风险,提高应对旅游旺季服务保障、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等的保障能力。深入贯彻生态文明理念,促进交通运输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美丽。(三)发展目标。到2030年,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更加突出,路网结构更加优化,航线网络覆盖更加广泛,港口转型升级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