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一、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科学领导下,全市交通运输行业按照“保基本、补短板、抓重点、促衔接、强服务”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成了外联内畅、高效便捷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区域交通枢纽地位不断提升。“十四五”期间,全市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19.4亿元(其中铁路32.O亿元,高速公路90.4亿元,普通干线公路57.2亿元,农村公路35.2亿元,客运场站4.6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长37.4%,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成效显著。铁路发展实现新突破。成功争取京雄商高铁设台前东站,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高速公路建设快速推进。台辉高速公路范县至豫鲁省界段建成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对接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通道更加便捷通畅;开工建设濮卫高速、阳新高速段,市区高速环线正在形成;积极谋划市域高速公路网布局,濮卫高速东延、阳新高速北延纳入新一轮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十四五”时期全市高速公路新增通车里程38公里。截至2025年底,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232公里,形成“两纵两横”格局,路网密度为5.5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省4.2公里/百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普通干线公路网结构持续优化。重点推进绕城公路改建、瓶颈路段改造和跨黄河大桥建设。G106市区段、G341境、S215金堤河桥至渠村段改建工程完工,普通干线公路总里程867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87.5%,高于全省17.7个百分点,路网密度20.7公里/百平方公里,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12倍。开工建设G240范县杨集、S304白堤黄河大桥,制约黄河两岸经济社会交流的交通瓶颈正在破解。农村公路建设成绩突出。统筹推进交通扶贫和“四好农村路”建设,圆满完成交通脱贫攻坚任务,范县、南乐、清丰、台前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到“十四五”时期末,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5894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10.7%,高于全省5.7个百分点,路网密度140.7公里/百平方公里,略高于全省139.1公里/百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管道建设稳步推进。鄂安沧、榆济、中开等多条国家级输气管道与中原储气库实现互联互通,保障了华北“五省二市”天然气安全供应;累计建成天然气长输管道539.3公里,日照一一洛阳原油管道建成投运并在濮设立分输站,分输能力500万吨/年,为新型化工基地新增原料供应渠道,原油及成品油管道累计180.7公里。(二)枢纽场站建设取得新突破。范县、台前、县客运站建成投用,清丰、南乐客运站建设加快实施,“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实现一级客运站县县全覆盖。推进濮集铁路物流园建设,台前县电商物流园入选第二批省示范物流园区。(三)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台前、范县、清丰城乡客运班线实现公交化运营,范县、南乐、清丰、台前成功创建“万村通客车”示范县,所有行政村通客车。800公里以上长途客运班线退出运营,长途客运结构持续优化。开行“中原号”铁海联运班列,货物多式联运发展实现新突破。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实现全部行政村通邮。(四)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取消工作顺利完成,高速公路收费站ETC车道覆盖率达到100%o进一步完善了“互联网+公众出行”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二级以上客运站全部实现联网售票,畅行APP投入使用。构建治超联网管理系统,有效遏制超限超载运输行为。推广使用建制村直接通邮投递员端APP,提升了建制村投递服务信息化监管水平。(五)绿色平安交通建设稳步推进。市区公交新能源车辆占比达到100%。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淘汰经营性老旧货物运输车辆17934台。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到84%,建成示范区龙湖水库和南乐县西湖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站,交通安保设施进一步完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2442台实现4G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虽然“十四五”时期全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成绩显著,但与交通强国建设新要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相比,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为突出:一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完善。高速铁路尚未贯通,缺乏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铁路专用线亟待升级改造。二是路网布局与城市发展不协调、通行能力不充分。普通干线公路穿城问题突出,与重要节点衔接不畅,部分路段通行条件有待改善。三是运输物流服务群众出行、支撑产业发展能力有待提高。旅客联程运输、货物多式联运水平不高,铁路运能发挥不够充分。四是智慧交通建设滞后。信息化平台功能不完善,交通安全生产监管、科技执法手段相对落后。五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建设资金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土地、生态环境约束趋紧。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站位中原,主动融入京津冀、环渤海及山东半岛经济圈,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着力推动运输服务转型升级,着力培育交通运输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服务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服务战略地位和综合竞争力提升、服务民生改善,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当好先行。服务大局、当好先行。服务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服务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引领支撑区域国土空间和产业布局,充分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综合立体、融合高效。强化各种运输方式协同发展,提升网络效应和规模效益。推动交通、文旅、商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创新驱动、智慧引领。加强交通运输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实践应用,坚持以智慧交通为引领,推动运输服务方式、交通治理模式创新。安全可靠、绿色集约。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提高交通运输安全性和可靠性。注重生态环保发展,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建设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二)发展目标1. 2035年远景目标。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慧安全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和豫东北门户枢纽,形成“宜铁则铁、宜公则公、宜空则空”的运输服务格局,与周边区域交通一体融合,交通运输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全覆盖,交通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为基本建成富强、生态、创新、幸福,建设创新开放高地、省际区域中心提供强力支撑。2. “十五五”时期目标。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全市交通运输发展阶段、形势要求和发展条件,“十五五”时期主要发展目标为:到2030年,基本建成豫东北门户枢纽城市,全面实现市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1334”总目标,即构建由铁路、公路、管道、通用航空组成的一个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三网融合;完善提升大广、晋豫鲁、济郑渝三大综合运输通道;构建一小时通达郑州、济南及周边城市的铁路通道,一小时通达周边县区的快速公路通道,“一票直达”的城乡公交出行网,“一单到底”的货物多式联运体系,运输服务水平全省领先,人民满意度显著提高,有效引领建设创新开放高地、省际区域中心。基础设施短板基本消除。高速铁路短板消除,实现市域通高铁。建成“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实现市区高速成环。新增黄河桥4座,跨黄河大桥数量达到12座。普通干线公路新增7个市际出口,对外出口总数达到20个,公路路况进入全省第一梯队。贯通农村公路市县两级循环圈。京杭运河谋划旅游通航,水运短板基本消除,市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加完善。运输服务品质人民满意。县级行政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AAAA级以上比例达到85%以上。综合客运枢纽内不同运输方式之间换乘步行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新开常规公交线路8条、快速公交线路2条,公交线路总里程达到900公里。争创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建成“一中心六系统”,行业智慧管理信息平台基本完善。客运电子客票率达到80%,危险品运输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客运一票制、货运一单制”。新增公交、出租等营运车辆中,新能源车辆比例达到100%。一般灾害情况下公路应急救援到达时间不超过2小时,一般灾害情况下公路应急抢通不超过24小时。交通行政审批事项在线办理率达到100%,行业治理更加规范高效。专栏1“十五五”主要发展指标别指标2025年教值2030年目标值指标属性通网络铁路营业里程(公里)120190预期性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公里)070预期性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231363.1预期性普通干线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87.590预期性普通干线公路市际对外出口数1320预期性黄河大桥数量(座)512预期性通用机场数量(个)02预期性纽综合客运枢纽数量(个)03预期性站二级及以上客运站数量913预期性其中:一级客运站(个)61O预期性输服务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标台)1112.5预期性综合客运枢纽内平均换乘时间(min)一5预期性县级行政区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AAAA级以上比率)(%)一>85预期性施养普通国省道技术状况指数(MQI)一85预期性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8485预期性农村公路大中修养护工程年度实施比例(%)一5预期性慧通高速公路重点路段、干线公路特大桥隧、二级以上客运站、重要航段监测覆盖率(%)一1OO预期性客运电子客票率、危险品一8预运输电子运单使用率0、90期性色通新增公交、出租车辆新能源车辆比例()一100预期性公交车充电桩数130280预期性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C02)排放量较2025年卜,降率(%)一6预期性全急一般灾害情况下公路应急救援到达时间(小时)一2约束性一般灾害情况下公路应急抢通时间(小时)一24约束性理力交通行政审批事项在线办理率(%)一100预期性市县非现场交通执法系统安装比例()一100预期性(三)投资规模初步估算,“十五五”时期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投资544.45亿元(不包括物流园区和铁路专用线),其中:铁路117.O亿元,公路408.3亿元(高速公路159.3亿元,普通干线公路213.2亿元,农村公路35.8亿元),民航2亿元,枢纽场站12.15亿元,智慧及平安交通建设5亿元。除铁路、高速公路、民航外,其他交通基础设施共需投资354.7亿元(不包括物流园区),预计可申请国省补助资金75.3亿元(按“十四五”时期补助标准测算),需地方自筹279.4亿元。三、主要任务“十五五”时期,为高质量完成“1334”总目标,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提升养护管理、运输服务和智慧水平为突破口,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行业治理为保障,加快实施“五项重大工程”和“五个关键专项”。(一)对外通道畅通工程着力提升大广通道运输能力,加强与京津冀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