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应急产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应急产业发展规划目录第一章总则1一、指导思想1二、规划原则2三、规划范围与期限3四、规划主要内容3五、总体目标3第二章应急产业发展现状4一、应急产业发展现状4二、应急产业发展优势7第三章应急产业发展规划8一、应急产业区域发展态势8二、市应急产业发展格局9三、应急产业发展重点10四、应急产业发展规划13第四章保障措施25一、加强组织保障25二、强化财政支持25三、加强宣传引导26四、强化人才支撑26第一章总则应急产业是为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检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当前,我国应急产业发展基本呈现出社会共识提高、发展速度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增强的势头。2020年初,抗击新冠肺炎成为世界焦点,应急产业再次站上产业新高点,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强政策引导、培育产业基地,打造开放平台。市积极寻找产业契合点,培育省级应急产业基地,发展省级重点产业集群,为应急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存在产业规模不大,布局分散、聚集优势不明显,技术含量、附加值较低,高端化、系列化、成套化先进装备匮乏,产业支持政策缺乏等弱项短板。为加快市应急产业发展,增强应急突发事件的产业支撑能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应急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5)与省应急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等政策文件,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本规划。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要论述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以及“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省政府确定的应急产业发展任务目标,以深化应急装备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社会积极参与,推动产业集聚,加强产业协同,提升创新能力,实现市应急产业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标准化,形成产学研与服务紧密结合的应急产业体系,提升应急产业整体水平,培育经济新增长点,为市经济高质量赶超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规划原则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遵循应急产业公共属性,加大政府引导力度,完善应急产业政策体系,健全应急产业发展机制,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打造应急产业健康发展新生态。坚持市场主导,需求牵引。强化需求侧引导,培育新型消费观念,推进新产品新服务示范应用,激发市场主体发展应急产业的内生动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创新驱动,高端发展。聚焦重大突发事件处置需求,围绕标志性应急产品产业链、价值链,打造应急产业创新平台,着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科技成果产品化、产业化,推动应急产业迈向中高端。坚持突出特色,集聚发展。发挥产业比较优势,依托现有产业基地、特色集群,着力强链、延链、补链,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促进全产业链系统集成,培育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格局。坚持产业联动,融通发展。大力推动两化融合、军民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应急产业间的深度融合,实现产业融合创新、互促发展,打造应急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应急新产品和新服务。三、规划范围与期限本次规划范围为市行政辖区范围,下辖18个县(市、区),其中:4个市辖区(信都区、襄都区、任泽区、南和区),12个县(内丘县、临城县、隆尧县、柏乡县、宁晋县、巨鹿县、平乡县、新河县、广宗县、威县、临西县、清河县),代管2个县级市(沙河市、南宫市)。另设有经济开发区、邢东新区。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2020-2025年。四、规划主要内容对应急产业梳理分析,确定应急产业规划范畴,充分进行现状调研并客观地分析出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和省发展定位,提出市应急产业发展目标。对应急产业的系统性进行研究,明确发展类别和空间分布,确定应急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规划应急产业布局形式。五、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市应急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集聚水平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增强为省提供预防防护产品和救援处置产品的能力,力争提供应急预防防护产品和应急救援产品能力达20%以上;构建监测预警产品和应急服务产品体系,为市提供监测预警和应急服务基础保障。产业规模加速壮大。具有应急产业能力规模以上应急企业营业收入未来五年年均增长20%以上,力争到2025年,具有应急产业能力规模以上应急企业年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力争具有应急产业能力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00家左右。产业集聚效应凸显。深入推进1个省级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到2025年,打造20个以上符合应急产业发展方向的特色集群;形成优势竞争力的产业格局。竞争实力明显增强。培育超十亿元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应急产业龙头企业5家以上,力争10家,超亿元的重点行业骨干企业50家以上。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建设10个省级以上应急产业相关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基本构建起集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于一体的创新研发体系。第二章应急产业发展现状一、应急产业发展现状市现有1个省级应急产业基地;符合应急产业发展方向的特色产业集群11个,其中有2个省级重点应急产业特色集群;具备应急产业能力的规模以上企业132个。应急产业分布在18个县(市、区),共涉及4个领域和40个产品和服务。(一)应急产业基地现有1个省级应急产业基地,即应急装备产业基地,位于经济开发区,以18家企业为载体,应急产品涉及4个领域。主要发展特种消防车辆、高端智能特种装备、多种气体探测机器人等产业。涉及行业有设备制造、食品、医药、纺织、信息技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表1应急装备产业基地现状一览表号企业名称产品领域产品和服务润泰救援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救援处置高端消防车、消防应急系列同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救援处置矿洞稳固系统电缆有限责任公司预防防护耐火电缆北斗卫星导航科技有限公司救援处置北斗卫星导航数据库盛世博业科技有限公司应急服务VR软件培训系统国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救援处置板蓝根、感冒冲剂等药富晶特玻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预防防护耐火玻璃首力科技有限公司救援处置防爆电机、户外军用装备绿时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救援处置交通指挥照明设备O朗科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救援处置智能交通限高设备1市中煤矿山器材有限公司救援处置矿用个护、电机2康德重工有限公司应急服务安防工程、安防服务3万高安防工程有限公司应急服务安防工程、安防服务4保全安防科技有限公司应急服务安防工程、安防服务5瑞普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监测预警高清监控系统6晶龙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监测预警单晶硅切片7晶澳O太阳能有限公司救援处置太阳能电池组件8晶龙光伏材料有限公司救援处置EVA光伏多用膜(二)符合应急产业发展方向的特色产业集群现已具备应急产业能力的特色产业集群11个,分布在7个县,涉及2个领域,详见表2o涉及产业有装备制造、食品、纺织服装、新能源等。2个省级应急产业特色产业集群,分别为:信都区(原县)装备制造集群,发展轧辐、重型载货汽车、特种运输车;宁晋县电线电缆产业集群,发展电线电缆。表2符合经济产业发展方向的特色集群现状一览表号名称产品领域产品方向1宁晋县电线电缆产业集群预防防护其他防护产品CZ宁晋单晶硅产业集群救援处置现场保障产品CV宁晋县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预防防护个体防护产品L信都区(原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救援处置现场保障产品匚威县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救援处置现场保障产品E清河县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救援处置现场保障产品L(清河耐火材料产业集群预防防护火灾防护产品E隆尧县食品产业集群救援处置生命救护产品C隆尧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救援处置现场保障产品10巨鹿县健康食品产业集群救援处置现场保障产品11临城县水泵产业集群救援处置抢险救援从地域分布上看,宁晋县、清河县和隆尧县的集群数量较多,市符合应急产业发展方向的特色集群现状分布图见附图1。(三)具备应急产业能力的企业现已具备应急产业能力的规模以上企业130余家,分布在18个县(市、区),涉及2个领域。涉及的主导行业有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食品、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纺织业,汽车制造等。二、应急产业发展优势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市位于冀晋鲁豫四省要冲,地处京津冀地区、中原经济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地区的交汇区和过渡地带,是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航空、高铁、高速公路三位一体,承东启西、连接南北。京广铁路、京九铁路、京广高速铁路纵贯南北,邢黄铁路、邢和铁路横亘东西,京港澳、青银、邢临、大广高速公路交叉互通;106、107、308国道和邢德、邢左、邢和等高等级公路密布全境,形成连接山西、东部沿海、华北和中原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产品领域特色突出。市为京津冀重要中高端先进制造集聚区,拥有工业行业门类齐全,特色工业产业集群46个之多。食品、医药、设备制造、汽车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纺织等资源丰富和发展方式健康的产品持续提升,拥有信都区(原县)装备制造、宁晋线缆、临城泵业等一批具有应急产业基础特色的产业集群,应急产业中预防防护与救援处置产品领域特色突出,具备了规模化发展应急产业的基础。发展机遇态势良好。国家对公共安全的重视程度、社会对应急产业的需求、企业发展应急产业的积极性均进一步提升,应急产业发展迎来了历史机遇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外部动力注入,为提升市的应急产业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提供了有力支撑。省应急产业发展规划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促使应急产业朝向更加共享有序的方向前进。市应着力利用区位优势和政策环境,将应急产业发展扩大转变为自身核心动力,激发本底资源优势,打造应急产业新高地。第三章应急产业发展规划一、应急产业区域发展态势应急产业是为预防、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产品和服务而形成的活动集合。应急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5)中确定应急产业共分4个领域,15个方向,266项产品服务。(一)国家发展格局根据中国安全和应急产业地图白皮书(2020年)公布内容,我国应急产业已经形成“两带一轴”的安全产业和应急产业两业融合总体格局,国家级安全和应急产业示范园区(基地)30家,在建产业基地还有10多家。专栏L国家两带一轴第一带:北起吉林省长春市、南至广东省深圳市,从长白山沿海南下,直至珠江口的“东部发展带”;产业总体规模最大,是我国沿海经济带健康、安全、高质量发展坚实保障。其中江苏省和广东省产业规模最大,位居国内前列。第二带:西起新疆乌鲁木齐、南下至贵州贵阳,从天山脚下到云贵高原的“西部崛起带”;是我国西部安全和应急产业对外发展和对内保障的大动脉。区域内重庆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安全应急产业基地,曾是我国国家级安全和应急产业园区的开路先锋。一轴:由安徽省合肥市到湖南省长沙市,包括安徽、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