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市新型城镇化规划.docx
“十五五”市新型城镇化规划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新时代扩大内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十五五”时期是市全面开启“四个、一个高地、一个中心”建设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镇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对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规划依据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62035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C)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重点明确未来五年全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是指导全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规划期限为20262030年,展望至2035年。第一章发展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省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新型城镇化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提供了有力支撑。第一节发展现状“十四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市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化质量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城乡融合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为“十五五”新型城镇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2025年,全市城镇常住人口188.5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9.97%,较2015年提高9.4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89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居于第二位,与全省的差距由2015年的6.34个百分点缩小到5.46个百分点。户籍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进城落户门槛全部取消。率先在全省实施居住证制度,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帮扶、公共服务、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配套政策不断完善,城市包容性进一步提高。城市空间格局更趋优化。豫鲁冀省际区域中心地位进一步凸显,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城市功能和辐射能力不断增强。中心城区框架不断拉大,建成区面积由2015年的72.3平方公里增至133平方公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起步区基本建成,高铁片区、东北片区、东南片区等开发有序实施,濮濮、濮清一体化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超过60%,南乐县被评为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跨越,交通“瓶颈”制约逐步打破,济郑高铁至郑州段通车运行,京雄商高铁台前东站获批复。台辉高速全线通车连通山东,濮卫和阳新高速段、国道240杨集和省道304白堤黄河大桥加快建设。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供水、供热、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100%、98.6%、98.6%o园林绿化建设有序推进,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75%、绿地率达到36.3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城市文化内涵不断提升,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配套更加完善,城市新建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评价居全国第4位,获国务院督查激励通报表彰。改革热度指数持续位居全省第一,营商环境综合评价获全省第4名。成功蝉联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被评为2026年全国特色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深化。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全省领先,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2025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81元,比2015年增加5091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26o全市城乡居民喝上丹江水,农村供水“四化”做法获国务院督查表扬。农村综合改革入选全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华龙区荣获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县成功创建为第二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域社会治理创新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网上可办率、”最多跑一次”实现率均达到100%。智慧城管实现全市“一张网”,精细化管理水平得到新提升。市域治理现代化加快推进,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人民调解“清丰模式”叫响全国,“12341”社区治理模式全省推广,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连续7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工作优秀市,连续8年公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连续10年获评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市。同时,市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镇化水平仍相对落后,区域间发展不均衡。市城镇化水平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排名靠后,各县(区)之间城镇化水平极不均衡,中心城区城镇化水平较高,县域整体城镇化发展较慢。二是中心城区规模小,竞争力较弱。市是省仅剩的两个“一市一区”省辖市之一,中心城区总面积27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6.8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705.61亿元,分别为全市的6.52%>25.6%、39.8%,国土面积空间有限,经济总量偏弱,难以支撑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收入比高于周边地市。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15年的2.55缩小至2025年的2.26,但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6),且远高于安阳(2.08)、鹤壁(1.71)等豫北协同发展区城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待进一步缩小。同时,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动力和能力不足,依然有大量农业转移人口没有成为完整意义上的城镇居民。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与布局不平衡并存,城市公办学校不足,优质教育资源普遍供不应求,养老托育服务设施明显不足,县城短板弱项更为突出。第二节发展态势“十五五”时期,是深度融入中部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关键机遇期,全市城镇化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城镇化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趋势、新特征。城镇化进程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依然庞大。根据诺瑟姆城市化规律曲线,城镇化水平正处于中期发展的前半部(30%50%),未来十五年将迈入中期发展的后半部(50%-70%),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仍是发展大趋势。城镇化空间格局进入优化重塑阶段。随着济郑高铁开通运营,将加快融入郑州、济南两大都市圈,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带动周边县城和小城镇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形态将更加凸显,中心城区、县城、清丰县城等城镇化优势地区人口和经济比重将不断提升,辐射带动效应不断显现,逐渐成长为增长引擎。城市发展模式进入转型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要求城市在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和健康安全等方面提供高品质供给,城市发展方向、功能定位更加明确,产业支撑更加有力,产城融合持续深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城市发展方式逐步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逐步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城乡进入深度融合发展阶段。随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跨界配置更为频繁,城市人才、工商资本及金融资本入乡投资发展成为常态,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将不断缩小。第二章总体要求立足全市城镇化发展新阶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科学确定未来一段时期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要求和总体部署,以高质量城镇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深入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八次党代会安排部署和省委书记楼阳生莅濮调研指示精神,突出资源枯竭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主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统筹推进濮濮清同城化、市域一体化发展,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镇,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治理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增幅高于全省,为高水平建设产城融合发展、宜居宜业宜游的豫鲁冀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提供重要支撑。第二节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公平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营造人文关怀、普惠共享的城市环境,坚持以人的城镇化引领促进人的现代化,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走出一条城镇化后发地区的跨越式发展道路。系统思维、四化同步。牢固树立系统观念,更高水平统筹全域一体化发展,构建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自由流动机制,加快信息化驱动城镇化,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城镇功能、产业支撑、要素吸纳、人口集聚联动统一。优化布局、协同联动。坚定不移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发挥各县比较优势,强化基础设施联通、产业分工协作、公共服务资源合理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推动重点小城镇发展,形成层次清晰、各显优势、融合互动、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绿色低碳、安全和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把绿色发展贯穿于城镇化建设全过程,推动城市集约发展和低碳转型,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增强灾害应急保障能力,推动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城乡融合、共同富裕。以体制机制改革和试点突破为牵引,高水平重塑新型城乡关系,促进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优化配置和自由流动,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缩小城乡发展和收入水平差距,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全面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第三节发展目标2030年,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实现“一个全面提速、一个基本形成、三个显著提升”的发展目标。一个全面提速。城镇化发展全面提速。城镇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显著增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全面加速,现有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镇,全面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比2025年提高10个百分点,与全国、全省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一个基本形成。市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濮濮清同城化基本实现,市域一体化取得显著成效,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明显提升,县城带动作用更加突出,小城镇建设富有特色,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开放前沿作用日益彰显,基本建成豫东北门户枢纽城市,豫鲁冀省际区域中心地位更加巩固。三个显著提升。现代化城市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城市发展方式实现新转变,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功能品质全面提升,建成和谐宜居、健康安全、富有活力、特色彰显的现代化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建设,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实现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规划在城市治理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更加显著,精明增长、集约高效的空间治理方式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初步构建,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程度明显提升。展望2035年,将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城镇空间形态更加完善,产业发展与人口布局更加协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总体完成,全市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市发展方式明显转变,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基本建成。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城市运行运转更为智慧高效。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全面建立,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基本形成。专栏1: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指标2025年2030年203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9.976072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6.652161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