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城市更新和城镇人居环境建设规划.docx
“十五五”城市更新和城镇人居环境建设规划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十四五”时期取得的成就“十四五”时期,市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一是基础设施配套日趋完善。推动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共实施基础设施项目586个、完成投资643.23亿元。全市新建改造城市道路410.6千米,打通了75条断头路、卡脖路,人均城市道路面积16.85平方米。供水普及率达98%,天然气普及率达98.6%,供热普及率达98.6%。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平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人居环境水平大幅提升。中心城区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计划安置套数132814套,基本建成15824套,竣工验收16567套,交付使用15675套。开工棚户区改造项目152个、132814套,基本建成69440套。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06万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75%、绿地率36.3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平方米。2018年,老马颊河全面消除黑臭。三是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整合“老李服务热线”和“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职能,建设“为民服务平台”,提供咨询、缴费、受理投诉等便民服务。网上可办率、“最多跑一次”实现率均达到100%。连续6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工作优秀市,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第二节发展机遇当前,国家更加注重完善城镇化战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方向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为我市城市更新和城镇人居环境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郑济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即将建成,为我市高质量建设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了难得机遇;以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兴起,为我市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以及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孕育了重大机遇。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城市更新和城镇人居环境建设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加快建设富强、生态、创新、幸福,加快打造中部地区创新开放高地、豫鲁冀省际区域中心,全面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第二节基本原则政府主导,规划引领;以人为本,多方参与;绿色生态,低碳发展;注重品质,精细管理;改革创新,完善机制。第三节发展目标到2030年,全市城镇人居环境整体改善,基础支撑体系逐步完善,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历史文化保护和风貌彰显能力进一步提升。展望2035年,市城市更新和城镇人居环境建设全面提升,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成熟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形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健康、安全、宜居的人居环境。第四节指标体系专栏1市“十五五”城市更新和城镇人居环境建设规划主要指标指标202520302035属性城市城市、县城公共供水普及率(%)95,8597,9099,95约束性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10%以下9.6%以下9%以下约束性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市中心城区75%,县城4%市中心城区三80%,县级城市270%,或者在现状基础上增加10%市中心城区三85%,县城三75%约束性再生水利用率(%)中心城区231.2%,其他县城三29.5%中心城区三35%,其他县城三30%中心城区三40%,其他县城三35%约束性城市建成区易涝积水点消除比例(%)100100约束性污泥无害化处理率()城市98%,县城87%城市100%,县城92%城市100%,县城95%约束性城市道路网密度(公里/平方公里)3.989预期性管道燃气普及率()城市97.5,县城60城市99,县城75城市99,县城85预期性海绵城市达标面积(%)城市20%,县城10%城市65%,县城45%城市85%,县城80%预期性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63840预期性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1516预期性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55%预期性住房棚改安置房新开工和基本建成“十四五”期间新开工12.30万套、基本建成6.94万套“十五五”期间新开工3.61万套、基本建成2.42万套预期性老旧小区改造“十四五”期间,老旧小区改造3.06万户“十五五”期间,老旧小区改造5.03万户约束性住房公积金归集总额(亿元)213565预期性住房公积金便捷化服务一网通办、零跑腿办结率45.73%住房公积金全部业务(除贷款外)全部实现网上办理住房公积金数字化服务基本实现,全部业务一网通办预期性第三章主要任务第一节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构建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落实国家和区域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黄河生态带建设。依托濮清南城镇发展轴、濮范台城镇发展轴,大力发展都市协同发展区、沿黄农旅发展区、高效农业发展区。以金堤河、引黄入冀补淀一卫河(大运河)、马颊河(第一濮清南)、第二濮清南等主要河流为骨架,打造四条生态廊道。加快构建“一带、两轴、三区、四廊”的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加快推进濮濮清一体化。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城市增长极培育和重要发展区域提升。有序实现城市“中心集聚、北进东扩、南连西调”战略,推动濮濮、濮清一体化,实现市城区与县城区完全融合,形成清丰县城区和东部化工功能区两个市域副中心,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积极引导重点区域更新。以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地为目标,鼓励市县级重点区域融合城市更新对存量用地的二次开发,鼓励集中连片实施更新,推进市城区内老城区、油田生活区、开发区濮水河、东南东片区改造,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功能优化,促进片区功能整体提升。“十五五”期间,对市城区建成区内局部片区更新改造,基本消除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和居住条件较差的区域。各县有序推进老城区部片区更新改造,全面提升县城形象。图1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合理控制建设密度。控制住宅建筑密度,新建住宅建筑密度控制在30%以下。落实规划环评要求和防噪声距离。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加大公共开敞空间“挖潜”供给力度。合理控制各类历史风貌保护地段的住宅建筑密度。严格管控建筑高度。结合区位、功能分区等划定不同的建设高度控制区,严格管控建筑高度,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新建I(X)米以上的建筑应相对集中布局,并与城市规模和空间尺度相适宜。严格执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批制度,对超限高层建筑要严格论证技术经济可行性,强化风貌管控,并与消防救援能力相匹配。严格管控住宅建筑高度,市市辖区新建住宅建筑高度原则不超过26层。限制县城民用建筑高度,新建住宅以6层为主,6层及以下住宅建筑面积占比应不低于70%o二、促进产业创新发展,推动存量低效空间产业提效推进中心城区范围内老旧厂区改造,引导规模小、低效率、能耗大、停产的企业业态转型。制定土地置换政策,引导分散但效益较好、环境影响低的企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化工企业向新型化工基地集中。挖掘石油文化遗址价值,完善建筑功能和配套服务设施,拓展文化生活空间。推动市县产业集聚区的提质增效,促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保障产业用地及相关服务配套设施供给,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协调发展,激活老旧厂区新活力。改造提质中心城区内老旧商业区,注重与周边资源有机融合、良性互动,将现代化商业设施建设与特色文化融为一体,建设新型消费场景。盘活低效用地,结合科教资源优势培育创业、创新、创意产业。三、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营造全龄友好包容社会加强城市医疗卫生、养老、教育、体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展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服务,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美好生活需求。积极拓展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实施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工程,根据群众就近健身需要,规划建设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小型健身运动场地和足球场等设施。每万人城市文化建筑面积增加500平方米。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加强无障碍和适老化设施建设,推进公共设施和老旧小区无障碍提质改造。补齐城镇无障碍环境建设短板,着力改善残疾人、老年人无障碍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覆盖率。加强养老设施建设。建设连锁化、标准化、网络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满足提供失能照护及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等服务的要求。推进公共场所、基础设施适老化改造,加强对失能失智特困老年人的兜底保障。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推进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儿童之家”、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推进城市街区、社区以及学校、医疗机构、公园、图书馆、绿地等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适幼化改造,推进儿童友好型服务设施、儿童友好型公共空间和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四、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十五五”期间,将老旧小区改造与完整社区、绿色社区有机结合,实现基本功能得到完善、居住环境明显好转、社区治理体系趋向完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积极开展适老化改造,建设无障碍设施,推动老旧住宅楼加装电梯,利用现状房屋和小区公共空间补充配套设施、增加停车设施。“十五五”期间,实施509个、2039栋楼、50278户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全面完成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提质任务,有选择地改造部分20002005年建成的老旧小区。推进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以“六有”(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有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有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有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有全覆盖的物业服务、有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为目标,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新建大型居住小区独立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便民商业服务和公共活动空间等设施。鼓励新建小型居住小区和老旧小区将存量用房和周边用房提供给所在街道、社区,用于小型居住小区、老旧小区养老托幼、医疗卫生等配套服务,充分利用现有周边街区承担便民商业服务功能。推进绿色居住社区创建行动。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统筹推进绿色社区创建行动,以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方式,推进居住社区人居环境建设整治,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社区设计、建设、管理和服务全过程,“十五五”期间,市新增绿色社区150个。专栏1城市更新专项行动L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十五五”期间,对中心城区内老城区、油田生活区、开发区濮水河、东南东片区更新片区实施城市更新。老城区更新片区:东至京开大道、西至濮上北路、北至黄河西路、南至建设中路。正大建材更新片区:东至长庆中路、西至京开大道、北至中原西路、南至黄河东路。油田生活区更新片区:东至文明路、西至大庆中路、北至中原西路、南至江汉路。开发区濮水河更新片区:东至华安路、西至濮水路、南至益华街、北至中原西路。东南东片区更新区:东至106国道、西至大庆路、北至胜利路、南至站前路。2.老旧小区改造“十五五”期间,实施509个、2039栋楼、50278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