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十五五”城乡融合发展规划.docx

    • 资源ID:1888010       资源大小:81.75KB        全文页数:7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十五五”城乡融合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城乡融合发展规划目录刖三第一章现状基础与发展形势一、主要成就二、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三、发展形势四、重大意义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四、指标体系第三章以统筹规划为抓手,促进城乡空间融合共荣一、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二、优化城乡体系和镇村布局三、城乡融合空间特色化发展四、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五、推进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六、提升美丽乡村规划七、建立国土空间统一用途管制制度第四章以产业振兴为基础,推动城乡经济融合互促一、持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二、发展科技农业和智慧农业三、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着力打造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五、创新农业经营机制体制第五章以公共服务为重点,推进共同富裕融合互利一、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二、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三、营造城乡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四、促进城乡体育事业一体化五、健全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六、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第六章以人居环境为核心,推进基础设施融合共建一、建设美丽城镇二、提升乡村风貌特色三、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四、改善基础设施五、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机制第七章以生态优先为理念,促进城乡环境融合共生一、保护生态安全格局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三、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四、强化农村污染治理五、创新生态产品价值第八章以机制创新为支撑,引领城乡要素融合互通一、促进城乡人口有序流动二、完善金融服务支农体系三、推动科技成果入乡转化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五、引导企业助推要素融合第九章以社会和谐为目标,推动城乡治理融合联动一、培育多元治理主体二、健全城乡治理体系三、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四、优化基层治理机制第十章以党建引领为统领,建立城乡发展协调融合机制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二、强化基层网络治理三、提升党员教育质量四、促进党建融合业务五、提升党群服务实效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二、加强财政支持三、加强用地保障四、加强人才交流附件:市“十五五”城乡融合发展重点项目表党的十九大明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初步确立了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建设框架,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改革阶段目标以及建立健全五大类体制机制的工作任务。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确定在全国设立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其中宁锡常接合片区覆盖我市漂阳市和金坛区。市委市政府在“532”发展战略中着重提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标志着城乡融合发展列入市委市政府近期重点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提出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时代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行动,切实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全市城乡全面融合发展,开启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特编制本规划。本规划突出目标导向,紧抓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契机,聚焦破除现行体制机制障碍,瞄准城乡融合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构建体制机制灵活、政策体系健全、时间表和路线图清晰的方案,力争城乡融合发展全省示范、全国领先。第一章现状基础与发展形势一、主要成就“十四五”期间,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发展中改善和保障民生,城乡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202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805.3亿元,为2015年的1.48倍,人均GDP约2.4万美元,稳居全国前10位,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位列第11位,深阳市位列县级市第28位。奋力开展蓝天保卫战,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省生态园林城市,漂阳市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城乡居民生态福祉不断增进。扎实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创新型城市建设,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指数第16位、中国先进制造业城市第17位。全域创成全国文明城市,“道德讲堂”创成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品牌,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全省唯一蝉联“长安杯”的设区市。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初步确立。在国家、省多项政策基础上,在乡村产业振兴、人力资源保障、财政金融支农、基金项目管理、农村土地资源统筹配置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有力强化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供给。在资金保障方面,出台了市乡村振兴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健全了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在土地资源配置方面,出台了市农村土地资源统筹配置示范点培育行动方案、关于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关于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实现形式的实施意见,推进了土地高效利用;在人力资源保障方面,出台了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关于高水平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成效。全市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到100%。社会保障体系在城乡全覆盖的基础上待遇水平稳步提升,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综合覆盖率达到98%以上。居民医保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面合并,低保、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实现一体化。医疗、养老、托幼、体育等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建成一批重大卫生基础设施,健康医疗大数据试点、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成效明显。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取得新进展。不断巩固农村户厕无害化建设改造成果,全市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9.86%;持续改善农村出行环境,实现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和镇村公交全覆盖,城乡客运和物流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持续巩固提升,区域供水入户率达到99%,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地区能源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覆盖全市的4G移动通信网全面建成,农村光缆覆盖到自然村,城乡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M。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迈上新台阶。2025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8.4亿元,增长4.8%。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全市16家示范园入园经营主体达370个,示范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万元。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在全省率先以大市为单位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较快,深阳市曹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财政部试点项目,提高了产业发展能力。新北区入选首批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以大型市场为主导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已基本形成。农民多渠道增收致富取得新成效。202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364元,同比增长6.1%,近五年年均增幅超过9%,连续多年高于我市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2014年的1.96:1缩小到1.87:1。富民增收行动成效凸显,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平均收入稳步提高,年收入K)Oo万元以上的村达50个。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万元以下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完成脱贫任务,“两不愁三保障”较好解决,茅山老区帮扶、“阳光扶贫”深入推进,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平均达125万元。城乡统筹和区域发展展现新局面。坚持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常金同城化、常深一体化;强化区域合作,全面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一点居中、两带联动、十字交叉、米字交汇”的长三角中轴枢纽雏形初现;全面强化与上海的功能对接与互动,苏锡常都市圈建设加快推进;深阳市、金坛区成为国家首批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加入南京都市圈限化产业对接、科创合作和服务共享力度。二、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城乡空间规划体系融合不充分。一方面,我市城镇和乡村地区在规划的类型、内容、深度、管控方式等方面存在区别。另一方面,城镇地区规划管理覆盖率稳定在100%,乡村地区规划管理覆盖率达90%,城乡规划管理覆盖水平尚有一定差距。城乡规划体系融合的不充分导致城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布局的不均衡,进而影响城乡协调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当前规划体系转型的机遇期,应当着重补齐乡村地区规划编制和管理的短板。二是城乡要素融合流动机制不健全。我市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激发农村资源活力等方面的探索已经走在前列,但仍应清楚地认识到,城乡二元土地制度依然是阻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与平等交换的首要因素,市场在全市城乡土地、人口、资本、技术等要素配置过程中尚未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农业经营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催生农村金融需求结构和科技服务体系的调整变化,亟需创新金融服务支农服务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三是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还待提升。2014-2019年全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68%、8.29%,11.05%o第一产业作为乡村经济基础,其发展速度和效率明显滞后,不利于产业融合深入发展。同时,城镇和乡村地区在资源配置、要素投入等方面的差别,限制了城市产业向农村进一步延伸布局。城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降低了农村产业发展支撑条件。此外,农民作为乡村振兴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城乡产业链条不畅通、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等问题,也加剧了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不充分。四是城乡公共服务体系融合不均衡。一方面,市域基本公共服务配置和标准面临着区域和城乡间不均衡不统一的现象,如全市39个涉农乡镇幼儿园配置达标率仅为75.66%。另一方面,我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目前仍以政府直接供给为主,市场化、社会化程度相对不高,部分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偏低、内容不够丰富,与“宜居美丽明星城”建设目标要求尚存在一定差距。五是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发展机制尚不完善。随着城镇基础设施管网向乡村不断延伸覆盖,城镇周边农村地区基本确立起较为稳定的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和管护机制。但在更广大的乡村地区,仍然面临着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运营投入大、管护标准和规范不统一等共性问题,以管道燃气为例,全市涉农乡镇管道燃气覆盖率超过90%,但实际接管对象多位于镇区周边,其他行政村接管覆盖率明显偏低。六是城乡融合基层治理体系亟待优化。总体来看,我市城市治理体系依托于各级政府与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机构,目前发展较为成熟。在乡镇和村级,特别是乡镇政府的规划建设、环境维护、食品安全、健康卫生、市场监管等职能相比城市存在一定差距,而村级治理往往面临着人才储备不足、治理模式不精细等问题。三、发展形势已迈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7.1%,工业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持续深化,逐渐迈入更高层次的城乡融合发展阶段。城乡居民的需求日益多元化、高级化、个性化,有利于农村电商、创意农业、乡村旅游等乡村新业态发展,为我市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契机。省委省政府对城乡融合发展走在前列提出明确要求。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综合统筹城镇布局、城市功能、产业定位、基础设施建设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遵循新发展理念和“四化同步”的要求,继续在改革上下功夫、制度上多创新,促进资金、技术、人才向乡村流动,推动城乡交互发展、共同繁荣融入新发展格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亟需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农业农村现代化依然是现代化进程的薄弱环节,全市最大的不平衡仍是城乡之间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仍是乡村发展的不充分。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解决乡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全力践行“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作出贡献。四、重大意义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加快实现

    注意事项

    本文(“十五五”城乡融合发展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