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省"十五五"商务高质量发展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一)主要成就"十四五”期间,面对国内外各类风险挑战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持新发展理念,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体制机制改革构筑商贸流通新发展格局,坚持疫情防控、商务发展两手抓,"六稳""六保"高效落实,数字商业蓬勃发展,流通供应链畅通稳定商文旅融合焕发勃勃生机,商贸流通总体运行平稳、稳中提质,满足市民多样化和多层次的消费需求,为全市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十四五"期末,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至59.5%,比"十二五"期末提高8个百分点。新冠肺炎疫情下的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达到2994.36亿元,同比仅下降1.0%,较全国同期少降2.9个百分点,较全省高0.6个百分点,较好地实现了“十四五”发展目标,并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1 .数字商务空前发展加快数字商务赋能"双循环”新发展,助推企业转型、产业升级,助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保主体、促“两稳,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的内外循环,推进创新链、服务链、产业链融合,引领作用凸显。依托国家级、省级建设项目,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和农村电商等数字商务新业态新模式获空前发展。电子商务规模品质持续提升。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项目有序高质推进,数字商务展示、交流、交易等公共服务平台发挥巨大能效,推动一批企业开展"线上+线下""展示+交易""销售+体验,等新零售业务。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开展,020电商、移动电商、社群电商、生鲜电商、直播电商等新商业模式呈现爆发式增长,倒逼企业数字化快速转型。2025年,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突破85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约24.4%,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6.1%,电子商务发展对消费增长贡献度持续攀升,有力保障了疫情下的市场供应和复工复产。截至2025年底,我市获评2个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数字商务企业,5个省级电商众创空间、3个省级电商示范社区、17个省级示范基地、30个省级电商示范企业、6个省级数字商务企业。农村电子商务精准助农扶贫。农产品直播、快递下乡等侬产品+电商”融合发展得到快速推进,整合了供销合作社、农产品购销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优势,农村电商快递产业链供应链日趋完善,孵化了一批农村电商自主品牌。2025年,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15.5亿元,同比增长15.5%o截至2025年底,宜兴市、江阴市成功获评国家农村电商综合示范县,全市累计获评6个省级农村电商示范镇,2个省级乡镇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园(街区,19个省级电商示范村。全市53个村和19个镇获评2025年淘宝村和淘宝镇。培养培训数字商务技能人才。每年开展电商创新创业大赛,支持本地高校开展新职业"互联网营销师”直播销售员专项能力考证,跨境电商运营、网店运营推广等T+X"证书考核工作,与优秀直播电商MCN机构合力培养直播电商、电商运营等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首开新职业"互联网营销师"直播销售员专项能力考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成立首个市农村电商学院,年均培养培训数字商务高素质强技能专业人才5000余名,有力缓解了数字商务人才供需矛盾。2 .商文旅+"融合持续深入依托"省级商贸流通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项目,深入推动"商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聚焦构建"大商业、大文化、大旅游"都市产业发展新体系,活化市域空间资源、人文资源和智慧资源,统筹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有机更新,打造"最高品位购物休闲城市名片。建成"省级商贸流通创新发展示范区梁溪区"省级商贸流通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项目高质量完成,智慧商圈打造活化了主城区“商文旅”资源智慧+吃住行游购娱”提升了消费者购物消费体验,深度提亮了"精致城区、品质梁溪"的最"形象。“十四五”期间,梁溪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批零贸易业销售总额等各项商贸服务业指标在全市各区名列前茅。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成功获评省级高品位步行街试点街区,崇安寺生活步行街区成功获评省级高品位步行街培育街区,再现展示传统成长生活空间的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形成以家装设计为特色的广益家居小镇,以及以餐饮、休闲、养生多态融合的南长街南下塘街区等。线上线下消费活动相互促进。"十四五”期间,全市重点商圈、大型商企年均开展200多场各级各类赛事、展览、直播等消费促进活动,为线上线下消费者提供巨量优惠和消费乐趣,有效促进了旅游、餐饮、商贸、休闲、文化的交汇融合。以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拈花湾等重点商圈为主阵地,以夜游主题游乐活动、夜游特色餐饮、夜游时尚购物、高层次艺术展览等为主要形式,全方位融合"商文旅"夜间经济模式释放强劲活力,提升了城市夜间经济"IP"形象。2025年,“锡惠有你"市惠民消费券活动向市民派发245万张百货、餐饮、文旅消费券,撬动线下消费超10亿元。老字号文化商业价值深度呈现。依托"老字号''"中华老字号申报项目,深度挖掘了一批"老字号"企业(品牌)的文化内涵、历史记忆和商业价值,为"老字号"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加油蓄能,有力助推了老字号企业运用品牌优势再增自主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市三凤桥肉庄有限公司的"三凤桥、市玉祁酒业有限公司“双套"等商标成功入选"中华老字号",山禾集团健康参药连锁有限公司李同丰参药店等25家企业晋级"老字号",扩大了以"老字号"为代表的品牌影响力和城市美誉度。3 .网点布局日臻完善在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十四五”发展规划框架下,商业网点布局持续优化,形成体现市商业发展水平的地标性"双核"商业集聚区、特色商业街、精品社区商业、专业交易市场、便民农贸市场等商业网点体系,消费环境日趋数字化、绿色化、便利化,增强了市民美好生活获得感。商业中心拓展提能级。三阳广场中心商圈已形成一站""二路两寺""四广场"商业网点布局,三阳广场500米内地上地下、东南西北无缝联结,形成规模大、层次高、业态优、辐射力强的高端化、精品化、多元化、国际化商业业态集聚区和引领区。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TOD指数报告(2025)中交通对城市一体化的影响"指标显示,拥有27个出站口的三阳广场地铁站,在全国2770个地铁站点中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南京"新街口站。海岸城、万象城、金匮里、八方汇、嘉业国际城、国际博览中心、万科方糖等多个高水平、现代化、一站式商业体,连线成片形成太湖新城开放的新商圈。专业市场升级作示范。专业交易市场逐步实现转型升级,优化了结构、改善了设施、拓展了功能、强化了特色、培育了品牌,逐步实现由传统交易场所型向现代综合服务平台型的转变。2025年末,全市拥有生产、生活资料专业市场122家。天鹏食品城、金桥食品城、国联金属材料市场、华东石材市场被评为省级转型升级示范市场。社区商业便民优品质。社区商业“三进三提升"便民工程有效落实。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商业与居民生活愈发紧密,更多品牌以各种形式走进社区,社区团购等“小而美”的社区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263家便利店、智能提货柜、社区菜店,全家、罗森、苏宁小店、便利蜂、十足、食行生鲜、小兔买菜等国内外知名连锁经营企业,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进社区、进乡镇,配置综合超市、农贸市场、便利店、大众餐饮等,提升了社区商业便利化、信息化和品质化水平,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消费需求,推动社区商业高质量发展。完成58家农贸市场标准化、智慧化改造升级,改造面积22万多平方米,带动社会投入约6.3亿元,受益群众150多万人。绿色商场创建树标杆。依托绿色商场建设项目,全面倡导绿色、节能、环保消费新理念,推广应用节能设施设备,开展绿色回收,提升绿色消费体验,满足个性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重点推进绿色商场创建工作,打造了一批提供绿色服务、引导绿色消费、率先实施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商场和行业绿色供应链体系。惠山万达、大东方百货、荟聚等3个企业成功获评国家级绿色商场,大东方百货、荟聚、惠山万达、江阴万达、苏宁广场、滨湖万达、八佰伴、宜兴八佰伴、万象城等9家单位获评省级绿色商场创建单位,位居全省前列。4 .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十四五”期间,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助力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商贸流通运行体系持续完善。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全面建成,助推商贸物流市场提档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建设优化10个城市综合物流中心、40个城市公共配送中心和100(X)多个城市快递配送点,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通道顺畅,基本建成"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深度融合”的城乡配送服务网络。拓展标准托盘等物流标准载具应用领域,全市标准托盘占有率达36%0培育12家网络货运平台,货源、停车场、闲散社会车辆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获批第三批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全国首批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城市、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快递龙头企业市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和物流装备企业中科微至智能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总部企业。邮政、顺丰等14个主流快递品牌、区域总部、处理中心等集聚苏南快递产业园,总投资突破120亿元,占地2.5平方公里,为总部经济、枢纽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外贸易竞争力持续提升。在贸易环境不友好、基数较高的情况下,对外贸易逆势奋进,稳外贸有力有效,对外投资质量有提升,外资利用结构优化稳中提质,实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呈现更加开放、更趋多元的发展格局。通过政策、金融和信贷等扶持组合,通过技术变革、产业变革等释放外贸效能,推进外贸企业平稳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不断实现“优进优出",贸易伙伴位次发生向好移动。"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行榜中,名列全国第11位,省排名升至第2位,外向型经济竞争力再度提升。2019年,实际使用外资36.2亿美元,总量位居全省第三位,协议注册外资超3000万美元的重大外资项目50个。92家企业获评"20252022年度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获评企业数量占全省421家的21.9%,蝉联全省第一。红豆集团参与建设的柬埔寨"西港经济特区”取得阶段性成果,成为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战略的楷模。商贸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对标深圳、杭州等先进城市,剖析营商环境问题实质,出台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5)的通知,商贸政策环境持续向好。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全链通"平台系统功能,实现开办企业全程网上办,商贸政务环境持续向好。推进商务诚信建设,开展信用评级工作,建立“大数据、宽通道、广联网"的信用信息系统,专项治理失信行为,动态公布红名单和黑名单,商贸营商诚信体系持续向好。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排名中,在全国位列第九,位居全省前列。2019年入选全国万家民企评价营商环境十佳城市,成功获评全国第二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成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获得全国社会综合治理领域最高奖"长安杯",建成全国首个双拥模范城市群,"太湖明珠江南盛地"城市形象更加彰显。市商贸流通业十四五时期标志性成果序号荣誉/项目数量级别年份1全国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城市1国家级20192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3国家级20183国家级绿色商场3国家级201820194首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数字商务企业1国家级20195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项目4国家级20196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国家级20257国家农村电商综合示范县1国家级20198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1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