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养老服务体系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docx
-
资源ID:1887956
资源大小:49.72K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十五五”养老服务体系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养老服务体系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为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养老产业,依据省“十五五”养老服务体系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6年一2030年,展望至2035年,规划基期为2025年。第一节发展基础“十四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立足实际,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服务政策不断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初步成型,养老服务领域有所突破,为老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养老服务队伍日趋壮大,农村留守老人关爱制度逐步完善。1 .养老服务政策不断完善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市先后出台一系列有关养老服务业政策。2014年,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普惠型高龄津贴制度,印发了市高龄津贴发放管理暂行办法(濮政办(2014)19号);2015年11月5日,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濮政201574号);2016年,印发了关于推进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工作的意见(濮民201674号);2017年,联合11部门转发了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联合13部门转发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的通知;2018年印发了市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濮民2018)59号)。2025年印发了市(20192022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市(20192022年)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濮民202526号)。不断完善的养老服务政策涉及养老产业规划、土地、资金、用工、保险等方面,社会投资热情高涨,产业发展初见成效。2 .养老服务体系基本成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基本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养老服务网络,促进了全市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市加大了投入力度,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养老机构建设。十四五以来,新增民办养老机构10余家、床位1000余张;县(区)级特困供养服务设施已建成2家,并投入使用。投入6000万元筹建了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具有托底功能的养老服务综合体。二是农村幸福院建设。在农村建立农村幸福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空巢老人生活和精神慰藉等问题。三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选取基础条件比较好的社区创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家政服务等。四是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对全市71所乡镇敬老院进行改造提升,全面改善乡镇敬老院的居住和生活条件。3 .养老服务领域有所突破在农村,探索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村民互助、志愿帮扶为主要形式,以农村幸福院为载体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在医养融合发展上,建立养老机构与卫生机构合作机制,养老机构与当地卫生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开辟就医绿色通道,签约率达到100%。支持养老机构根据自身情况申请开办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科,兴办或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我市不断加大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加入养老服务队伍。4 .为老服务水平逐步提升(1)建立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在全省率先实施普惠型高龄津贴制度。从2014年10月起,高龄津贴制度实施以来,共发放高龄津贴约2.25亿元,惠及老人402万余人次。(2)养老服务队伍日趋壮大“十四五”期间,培训养老护理员、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养老院院长等养老从业人员2000余人次。(3)组织开展尊老助老活动以开展“敬老月”活动和“敬老文明号”创建为抓手,落实老年优待政策,广泛开展走访慰问、文艺演出、评选表彰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关爱老年人的浓厚氛围。(4)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20172025年,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完成了网上信息采集摸底工作,并对查找的问题进行自查整改,养老院服务质量得到了较大提升。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实行备案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逐步建立完善多部门联合综合监管机制。(5)开展民办养老机构走访调研活动由市局班子成员带队,分包县(区),在规定时间,完成对包括养老机构在内的民政服务机构的走访调研,对照台账和统计数据进行检查确认,对发现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立即或限时整改,做到记录在案、督促整改。5 .农村留守老人关爱制度逐步完善市民政局联合9部门制定印发了市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濮民201859号),安排部署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强化赡养义务人主体责任;发挥村(居)民委员会基础作用,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联络员制度,定期探访留守老年人;发挥农村老年人协会和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对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情况进行调解,责令依法履行赡养义务。开展留守老人信息管理系统培训,按照民政部要求录入留守老人基本信息,建立动态管理台账。第二节“十五五”养老服务面临的形势1 .新发展战略机遇,对养老服务业发展提出新要求“十五五”时期,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康养产业发展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变化。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新目标。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实施老年人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工程,培育智慧养老等新业态新模式,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2 .老龄化程度加深,使养老服务业发展面临新挑战到2030年,预计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70万人,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2万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农村实际居住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我市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老龄化逐年加速上升的态势仍将不变,老龄化窗口期将迎接更大挑战。3 .经济供给侧改革,为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新动力“十五五”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引领转型、深入推进全面建设的关键时期。预计到2030年末,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3.9万元,老年人购买力将达到253亿元,在国家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为创新养老服务业发展带来新思维,推动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4 .顺应社会新形势,需养老服务业发展推出新举措在我市经济社会转型期,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多样性和差异性,老年人不仅需要物质上的供养和经济上的支持,还需要精神和心理层面的慰藉和关怀。现有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暴露了不少问题和矛盾;一是体制制约,机构性质不同导致的发展不平衡。二是供给不足,养老服务供给和需求不匹配。三是城乡差异,农村居家养老困境突出。四是人才短缺。解决好当前养老服务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决策部署,把握市人口发展趋势和老龄化规律,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养老需求为根本目的,在做好“保基本、兜底线”的基础上,立足市情,积极探索,聚焦顶层设计,突出地方特色,不断充实养老财富储备,挖掘劳动力供给潜能,扩大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科技支撑和服务能力,加快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为谱写新时代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营造良好环境。第二节基本原则1 .坚持政府主导与多方参与相结合发挥政府在养老服务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明确政府对特殊、困难老人的养老兜底责任,通过制定实施公共服务标准和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撑,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加强社会力量在养老服务中的主体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家庭和个人的基础作用,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均衡协调、健康、多元发展,努力构筑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共担的养老服务责任机制。2 .坚持保障基本与普惠多样相结合继续坚持分层分类发展托底型养老、扩大普惠性养老、支持社会化养老,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原则,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供给、高端有市场的社会养老服务格局。坚持基本与普惠双向并举,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推动基本养老服务惠及全市老年人,重点保障高龄、失能、失智、独居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统筹协调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发展,加大对基层和农村养老服务的投入,推动城乡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3 .坚持深化改革与能力提升相结合加快完善养老服务法规政策体系,继续深化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养老服务体系的空间布局,提升养老服务的科技支撑水平,实施养老服务的精准化和网格化服务,全面推动实现基础公共养老服务均等化、普惠性、可及性要求,努力促成养老服务共享化发展的良好格局,共同推进养老服务多元融合发展。4 .坚持突出重点与系统推进相结合坚持事业和产业双轮驱动,突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作用,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短板,推广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强化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积极引入先进经验、优质资金、服务模式、运营机构和康养人才,推动养老康养服务市场化、产业化、集群化发展。第三节发展目标1 .远景目标2035年远景目标:以公共养老服务为基础、康养产业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架构基本成型,多层次、可持续、全方位的“濮惠养老”格局全面形成。2 .“十五五”建设目标到2030年底,全面建立与小康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逐步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事业产业协同发展的养老服务整体格局。3 .具体目标居家社区养老主体地位夯实。到2022年,每个街道有1处综合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县城区、街道办街道级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每个社区建设1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目标,实现城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打造城镇社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将农村幸福院纳入乡村振兴建设规划,升级存量、做大增量,实现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打造农村“一公里”居家养老服务圈。机构养老补充作用明显。特困供养服务设施,解决应建未建、已建未用问题,补齐县(区)、乡镇特困供养服务设施缺口,实现每个县(区)、乡镇特困供养服务设施全覆盖,护理型床位不低于55%;全面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建立健全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和养老服务评估制度。进一步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大力推行公建民营。民办养老机构快速发展,床位数占比达到60%以上。事业产业协调发展的养老格局初步形成。政府在养老服务中保基本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凸显,老龄化社会福利水平不断提高。发挥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在养老资源整合及经营服务上的优势,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主体。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优化市场环境,调整养老服务业发展结构,逐步形成多领域、大规模、市场化的现代养老服务新格局。专栏L“十五五”时期市养老服务主要发展指标指标名称2030年目标值指标属性养老服务床位总量2.8万预期性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100%预期性新建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100%约束性新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数9个预期性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55%约束性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招生规模显著增长预期性每千名老年人配备社会工作者人数1人预期性每个县(市、区)老年大学数量1所约束性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老年病科比例三60%预期性全域开展敬老月活动的县(市、区)100%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