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公路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公路发展规划一'“十四五”发展回顾1二'发展需求与问题3(一)发展需求3(二)现状路网存在问题5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7(一)指导思想7(二)发展目标81 .对外交通112 .市域交通123 .中心城区134 .农村公路13四'主要任务135 一)市区外公路路网规划136 二)中心城区道路网规划20五'保障措施22“十五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公路交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显著增强,特别是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编制好公路发展“十五五”规划,对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促进交通运输事业全面进步,推动高质量赶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十四五”发展回顾“十四五”期间,我市紧紧围绕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始终坚持以重点项目为引领带动路网建设、优化干线公路等级结构、加强运输服务一体化衔接,公路枢纽功能显著增强。重点实施了总投资208.5亿元的太行山高速、环城公路、国道G340、G308等18个项目,道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农村公路完成投资51亿元,建设里程3389公里,均圆满完成了“十四五”规划既定目标,路网布局更加合理,密度明显提高,形成了以多中心、网络化为主形态的多层次道路网络布局,在打造交通强市的征程中迈出坚实一步。截至2025年底,我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12万公里,公路密度170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二。干线公路里程2665公里(含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密度21.43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一。其中高速公路通车6条段649公里,形成了“三纵三横加一环”的高速公路网,即:京港澳高速、大广高速、青银高速、邢衡高速公路、东吕(邢临-邢汾)高速、太行山高速公路,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普通国省干线通车2017公里,其中国道9条段902公里、省道22条段l114公里,农村公路1.8万公里。图1截至2025年底各地市公路网面积密度对比图图2截至2025年底各地市国省干线公路密度对比图图3一市公路现状示意图二、发展需求与问题(一)发展需求“十五五”时期是市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深入实施交通强市战略的历史机遇期。全新的发展形势、繁重的发展任务对公路交通保障能力和服务品质的提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战略的现实需要。建设交通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落实交通强国战略,必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转变发展思路,结合实际,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公路交通体系,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美丽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二是建设交通枢纽城市的现实需要。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中,市处于横跨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核心地带,是冀中南物流的重要节点城市,位于晋冀鲁豫四省连接的核心位置,350公里半径内有八大机场(北京、天津、郑州、济南、太原、石家庄、邯郸、沙河等),四大港口(天津港、黄骅港、秦皇岛港、唐山港)。为了更好发挥区位优势,必须充分发挥公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有效连接各种运输方式,真正将打造成为集各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区域性综合枢纽城市。三是适应城镇化发展趋势的现实需要。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必然伴随着客运需求的持续增长。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报告显示,至2025年,市总人口711万人,城镇人口385万人,户籍人口城镇率达到54%;至2030年,市域常住人口73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2.5%;至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75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2%左右。在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人均出行次数不断增长的双重因素影响下,居民出行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特征,亟需进一步促进公路路网布局科学化、合理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路交通发展的新需求。(二)现阶段路网存在问题1 .高速公路路网不均衡,缺少中东部地区纵向高速以及北部县域横向高速通道,与山西中北部地区连接不畅,绕行距离较远。市高速公路“三纵三横加一环”主框架已基本形成,但纵向京港澳高速与大广高速之间距离过长,约有70公里,中东部区域高速路网还不完善,需在中东部黑龙港流域谋划建设一条贯穿南北的高速公路,形成京港澳高速与大广高速之间的加密通道,进一步带动我市中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北部地区宁晋县、临城县、柏乡县、隆尧县缺乏横向高速通道,与市区高速路网通达不畅,绕行距离较长,需谋划北部横向高速,优化北部地区高速路网布局,解决北部地区与市区快速直达性不强的问题。市至山西省只有东吕高速(原邢汾高速)一条通道,且位于市南部区域,通往山西(太原)方向需绕行石家庄,距离较远,十分不便,需谋划我市至山西方向高速公路,增加出省高速通道。2 .高速公路布局不合理,缺少与副中心连接直达通道。京雄商高铁将于“十五五”期间建成通车,该项目在我市清河县设置高铁站一座,建成后将实现我市与珠三角地区发达城市的快速连接。但市区与清河西站暂时仍未实现高速直达,需研究谋划直达清河高铁西站的高速公路,方便清河这一副中心城市的人员、物资流动,实现京广、京九高铁快捷联通。图4一市三纵三横高速骨架图3 .新规划升级的国省干线公路等级较低,不能满足交通发展需求。截至2025年底,全市一级公路占国省干线公路里程的43%,全市公路(含农村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及以下公路的比例为1:3:21,高等级公路比例偏低,无法满足我市快速增长的出行需求,道路服务能力不强,市区与周边乡镇交通可达性较低,部分道路及节点需进一步完善。4 .农村公路标准低,通行能力差,通达深度不足。目前农村公路技术等级普遍较低。至“十四五”末,全市技术等级在三级公路以上的农村公路仅有3025公里,占比约为16%,总体仍以四级公路为主。村道安防设施仍有欠缺,通达自然村深度不足。特别是受地形条件限制,山区农村公路网络化程度较平原区偏低,技术等级以四级公路为主,宽度较窄,整体道路通行能力有待提升,与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和经济发展对路网功能的要求尚有差距,服务能力和水平还有欠缺,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路网功能的要求。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赶超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战略,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提升、一体化融合和创新驱动,全面推进公路建管运协调发展,努力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公路交通体系,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美丽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规划充分体现战略性与全局性、前瞻性与可行性、综合性与协调性,基本原则如下:着眼全局,服务大局。服从国家及省级上位交通发展规划,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服务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做好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协同管理、分类指导;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公路网规划应与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协调,统筹考虑未来城市发展方向、城镇空间布局、产业及人口分布和用地状况,做到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安全可靠,融合发展。公路建设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理念,全面提高公路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应对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等突发事件的保障能力,加强与现代物流、旅游等融合发展,形成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态势,提高整个公路运输体系的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二)发展目标到2030年,在“三纵三横一环”的高速公路路网布局的基础上,构筑以市区为中心覆盖市所辖主要县(市、区)的1小时交通圈,覆盖市域范围内各主要城镇的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网络的2小时交通圈,进一步强化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和各县城开发区、重点旅游景区的高速出入口建设,使高速路网更加完善,百姓出行更加便捷。在城乡交通一体化方面,所有乡、行政村均可在30分钟内通达干线公路或高速公路。远期至2035年,我市高速公路网将由“三纵三横加一环”变为“四纵五横加一环”框架,路网通行能力及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形成“一环十横十二纵加五联络线”路网布局。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陆海空立体互联大交通格局全面构筑,联系周边节点城市的综合运输通道全面畅通,基本形成“5124出行交通圈”(中心城区至卫星城0.5小时通勤、与所有县城1小时通达,中心城区及所有县城与京津冀主要城市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4小时覆盖)和“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居全省前列,交通运输基本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市、美丽当好开路先锋。中远期储备项目完成投资及项目建设,根据项目土地、资金要素落实情况,结合前期工作进展确定。规划期末,我市谋划“五横四纵”为主框架的高速公路网络:“五横”指东吕高速、邢衡高速、青银高速、临宁高速、邢昔高速;“四纵”指京港澳高速、大广高速、太行山高速和京武高速。图5一高速公路规划图普通国省干线:形成“一环十横十二纵加五条联络线”的国省干道骨干网络。一环十横十二纵五条联络线S105环线G339(滨州港一榆林)S340(德州一嶂石岩)S341(德州一昔阳)S342(建国一昔阳)S343(临清一和顺)G340(东营一子长)G308(文登一石家庄)G514(齐河邯郸)S345(馆陶一蝉房)S338(景县一)G234(兴隆至阳江)S242(石家庄一观台)G107(北京一香港)G515(定州一浚县)S240(新乐-临漳)S234(易县-官亭)S247(阜平一耿庄桥)G230(通化-武汉)S237(大子文-边马)G106(北京-广州)S229(肃宁-临清)S344(尖冢一永年)S544(宁晋一南智邱)S546(隆尧一临城)S547(隆尧一临城)S548(史召一鸡泽)S224(文安一大名)L对外交通以两轴一带为基础,突出“一环六通道”形成包括省外辐射通道、省内联系通道的立体对外运输通道。两轴一带:南北向北京一石家庄邯郸发展轴,东西向太原一一济南发展轴和大运河沿岸文化发展带;一环:由邢衡高速、京港澳高速、东吕高速组成的绕城高速;六通道:通往北京、天津方向的公路(出省通道);通往太原方向公路(出省通道);通往济南、德州方向的公路(出省通道);通往石家庄方向的公路(省内通道);通往邯郸方向的公路(省内通道);通往衡水方向的公路(省内通道)。图6一市对外交通图2 .市域交通形成市县直达、县区直连的高等级干线公路网市区与县区实现一级及以上高等级公路连接,县区与县区之间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连接。加强市区外围各功能区及各主要乡镇间交通联系;完善以市区为中心的放射型市域交通通道,强化市中心与各区县的交通联系,发挥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各县或组团之间的联络通道建设;提高道路等级,网络连通度,减少绕行、迂回,增强路网应急能力及安全性,强化构建综合运输体系。3 .中心城区构建“两环六横六纵”城市路网构建以“两环六横六纵”为骨架的干线路网,辅以城市次、支路网建设,提升市内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打通、扩宽断头路,改造重要交通节点,强化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的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