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学习贯彻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发言.docx
-
资源ID:1886810
资源大小:13.05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5年学习贯彻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发言.docx
学习贯彻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发言近日,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2024年全国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指出全国应急管理系统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急人作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员”,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有我担当”守护“万家灯火”。下好应急“先手棋”,做到“时时放心不下”有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基础,稳定是强盛的前提”,作为把握企业高质量发展“生命线”的应急干部,要自觉在思想上熔炼安全观,在政治上维护安全观,在行动上践行安全观。要坚持将安全生产作为“天大的事”来抓,唯实唯细扫清安全生产盲区,精准有效打通安全生产堵点,严禁“刮风式”检查,杜绝“走秀式”监督,以“在岗一分钟,尽职六十秒”的责任担当承担起“保安全、促发展”的时代使命。应急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要以强化督导检查确定突发情况的“防线”,用重点领域安全风险研判划出可能出现的“红线”,用提升人防物防技防兜住应急保障的“底线”,推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企业安全生产“把脉开方”。既要抓大抓重点不松劲,又要抓小抓苗头不松手,着力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消除短板,擦亮执法“利剑”,绷紧“安全弦”,把好“安全关”,与企业拧成一股拉动共同发展的韧劲绳,钾足“一股劲”、共绘“一张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急力量。打好应急“组合拳”,做到“事事冲锋在前”有我。自然灾害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在防灾减灾救灾这场“大考”面前,年轻干部要身先士卒,交出“满分答卷”,把深入一线作为检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主动置身其中,积极投入“先锋岗”“责任区”“突击队”,织密“防御网”、筑牢“安全墙”,让“为民线”贯穿防灾减灾工作的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在每一次应急处突中积累经验,在每一次抢险救援中增长才干,在每一次急难险重中砥砺前行,做到心中有数、手里有招、脚底有力,才能真正磨砺应急干部临考不惧、临危不乱、临险敢为的斗争精神。建设一支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应急救援队伍,善于在复杂严峻的应急突发事件中不断积累经验,既要提防“灰犀牛”,又要高度警惕“黑天鹅”,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运用以防为主的思维“高度”主动应对复杂风险挑战、把握防灾减灾救灾的工作“细度”增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将应急管理的责任扛在肩上、记在心上、抓在手上。筑牢应急“保障屏”,做到“处处为民着想”有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应急人作为百姓幸福的“守门员”,要以绝对忠诚之心在其位、谋其政、尽于责、守初心,才能在回应群众关切时有“准度”、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时有“温度”、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时有“力度”。应急管理工作一头连着社会“安全指数”,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幸福指数”,要时刻拧紧思想的“阀门”,上紧行动的“发条”,练就应急“真功夫”,才能形成群策群力的强大格局,从而“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打赢各领域风险防控的“人民战争”。当好人民群众身边的“幸福卫士”,就是要常怀“备豫不虞,为国常道”的忧患意识和居安思危的能力,培养情感和业务的“左右脑力”、保持信念和执行的“上下定力”、狠抓认识和落实的“两条腿力”,全面把握当前应急管理工作形势,做到在战略部署上“扣扣子”,在责任履行上“担担子”,在任务落实上“钉钉子”,不折不扣做到应急管理工作与时代“脉搏”同步,真正让群众品尝幸福果实。供参考在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上的交流发言一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对XX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应急管理部有力指导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落实“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重大要求,坚持把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大力巩固拓展“一年小灶”“三年大灶”成果,认真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巩固提升、基础建设强化推进“两个年”行动,坚持重心向下、注重强基固本,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双下降”,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一是突出企业层面抓安全,从严管控生产源头安全风险。紧盯15个重点行业领域,持续深化专项整治,从源头上管控风险。大力推进设备设施更新改造,省级补助2亿元专项资金,开展危化品企业老旧装置更新改造三年行动;更换不合格燃气灶管阀,船龄27年以上的老旧渡船全部停航。创新实施工程技术治理,推动危化品企业运用全流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推动劳动密集型企业安装烟感报警装置,试点推行“两客一危”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状况智慧化监管。切实健全现场管理机制,聚焦小施工屡屡引发事故问题,组织中小企业开展现场安全管理整治提升行动,完善全覆盖常态化安全管理机制。二是突出治理体系抓安全,真正压实基层一线安全责任。以重心下移、监管高效为工作目标,拧紧责任链条,健全完善基层安全治理体系。建强监管队伍,出台实施加强基层安全生产和消防监管能力建设的意见,组建乡镇(街道)安全生产和消防综合监管队伍,实现“一支队伍管安全和消防”。打通“神经末梢”,推动企业配备专兼职安全员,小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配备专兼职消防安全员,发挥基层网格员作用,真正打通了“最后一米”。优化督导巡查,对县(市、区)开展“下沉式”巡查,组织7个省级督导组,推动各地压实责任、管住风险。三是突出教育培训抓安全,持续强化社会各方安全意识。把培养人的安全行为作为固本举措,全面提升社会公众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强化干部培训,深化“百团进百万企业千万员工”宣讲活动,举办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开办应急管理干部大讲堂,强化各级干部安全素养、责任意识和情怀担当。强化人才培养,加强省级应急管理学院建设,实施特种作业实操考试实景化改造,投用矿山安全监察监管执法“逢查必考”系统。强化公众宣传,举办“安全应急科普环省行”活动,制作展播消防、燃气公益宣传片和事故警示片,开展高频次安全风险提示。但是,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省安全风险依然点多面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复杂。2024年,我们将强化“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隐患无处不在,成绩每天归零”的危机感,把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作为中心任务,围绕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一条主线,把握治标和治本、当前和长远两个关系,扎实推进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提质增效、专项整治巩固提升、基础建设深化推进三项重点任务,以高标准、严要求、硬举措,全面抓安全、扎实打基础、反复抓落实,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一是聚力防大风险、除大隐患,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实施企业分级分类整治,充分利用工业企业风险报告系统,把企业不落实主体责任作为最大隐患,以定期自查隐患、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为关键点,对重点企业组织专家开展深度排查,对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反复检查提醒,督促一般企业开展自查,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消除安全隐患。强化小场所安全监管,推广使用全省社会面小场所安全监管系统,全面摸清社会单位风险底数,推行每天扫码自查;逐一明确监管责任,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安全巡查,实现对小场所的精准监管,严防“小单元”发生大事故。加大整治跟踪问效力度,出台重大事故隐患责任倒查实施办法,发挥问题处置监管平台作用,紧盯危化品、冶金工贸、矿山、道路运输、城镇燃气、既有建筑、渔业船舶、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对排查整治不到位甚至引发事故的地区、行业、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二是深化专项整治、集中攻坚,持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持续推进设备设施更新改造,滚动改造危化品企业老旧装置,探索建立工贸领域高风险设备更新改造机制,淘汰升级铝加工企业落后的固定炉和卷扬系统,严禁新上项目使用固定炉。全面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推进硝化等高危企业应用连续流、泛厘米智能集成技术,推广煤矿智能打钻、智能掘进,落实湿法除尘、打磨抛光“降尘减人”等先进措施。不断加大智慧监管力度,深化危化品安全生产数字化监管,全面提升企业DCS、SlS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试点推行“两客一危”道路运输企业、车辆、驾驶员“安全码”赋码管理,强化危险货物运输协同监管;推动“密室逃脱”场所全面落实“一键开灯、一键解锁”装置,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安装消防”一键报警”系统、餐饮场所安装工商级燃气泄漏报警器。三是坚持夯实基础、筑牢根基,着力强化安全生产支撑保障。有效提升基层监管队伍能力,加强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能力建设,开展专兼职安全员、消防安全员规范化建设,发挥基层“网格员”作用,推动责任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具体到人。切实推动安全责任落实,以县级领导和乡镇(街道)书记、镇长(主任)为主体,开展短而精培训,压实领导责任;开展市、县两级应急管理局局长常态化培训I,推动提升业务水平;推动出台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条例,将报告对象从工业企业扩大至所有行业领域,将报告事项由较大以上风险扩大到所有风险,要求企业每月报告一次风险管控情况,压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有序推进全社会安全教育,发挥化工园区安全技能实训基地作用,开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火灾事故应急疏散逃生演练;完善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深入推动安全教育进中小学教材,加大安全教育体验馆建设力度,分级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