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复习.docx
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复习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教学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事实上,我们在新授课时都会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进来,可一到复习课,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教学时自然而然就会选择老师讲学生听的“吃快餐”的模式。久而久之,那些意志力薄弱、底子一般的学生就会慢慢游离于复习课之外,失去兴趣,从而使复习效果大打折扣。为此,我们作为教师,要在复习课上转变观念:复习课不能由老师包讲,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的机会;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只有树立了这种观念,才能让我们的复习课吸引学生,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复习。一、在复习课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认知能力不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对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掌握不够熟练,然后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切实有效的复习。对学习有困难、基础较差的学生,老师要多给予关照与帮助,降低学习要求,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树立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而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我们在复习中除了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外,老师还应高标准严格要求他们,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广阔的思维空间,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本能。二、在复习课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讨论。讨论是老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的需要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发表意见,展开争辩,互相补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学生参与讨论,可以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让他们充分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想像力。如果复习课上只是老师一味地讲解说明,而学生只是照本宣科,这和新授课以有什么区别呢?复习课上,大多数知识都是学习过的,老师过多讲解只是一些无用功,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学习毫无兴趣,这样根本起不到复习的效果。通过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有助于他们创新自主地发展,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了,学生就会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三、在复习课中,教师要注重展示习题的开放性。要让学生自主创新地发展,我们老师首先应该给他们提供广阔开放的思维空间,给他们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的思维不局限于某一点。例如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整理与复习时,就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我们学校为了增加绿化面积,需要建造一个16平方米的花坛,你能帮忙设计一下吗?”这道题就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花坛可以设计成长方形、正方形,也可以设计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者是梯形,甚至还可以设计成组合图形。这样的开放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还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学生对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理解,真正起到了复习作用。当然,复习题的开放性不仅表现在学习思维的开放性,还表现在我们的习题要贴近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如:教学了小数乘、除法以后,在进行复习和整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已学过的计算方法去算一算自己家里的电话费、水费、电费等日常所需费用。学生计算了日常费用,作为老师,还可以适时地进行德育教育,这样让学生既复习了功课,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品课。总之,在复习课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