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 +素材-【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docx
-
资源ID:1884788
资源大小:16.03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 +素材-【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docx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素材-【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泊秦淮杜牧新课导入六朝烟月地,十里秦淮河。被后世誉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河流,因一首诗,而盛名天下。素养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背诵古诗词。(重点)2 .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赏析诗句的炼字之妙。(重难点)3 .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重难点)作者简介杜牧(803年一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少时显赫一时的贵族杜牧的祖父杜佑,贞元末为宰相,并且经历了德、顺、宪宗三朝。在这位谙练政治、博古通今的祖父的带领下,杜牧的伯父、父亲也都在长安为官,这个时期家族十分显赫。后期一一居无定所的寒士在杜牧10岁时,其祖父杜佑逝世;祸不单行,相隔不长时间,其父杜郁也因病去世。这让杜牧的家庭情况变得糟糕,经济上十分拮据。杜牧过上了飘零的生活,八年之中迁移了数次,没有固定的居所,生活十分凄凉。生活境遇的变化增添了杜牧悲天悯人的心性,对其后来的为官之道有极大影响。杜牧26岁中进士,作泊秦淮时为34岁,当时唐王朝已衰败,人民生活非常困苦,统治集团却纵情享乐,过着极端腐化的生活。诗人当时夜泊秦淮,看到秦淮河畔浮靡豪奢的景象,触景感怀,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背景资料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自主学习认真朗读诗歌及课下注释,疏通诗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精读课文时解决。1 .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学习诵读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 ng读准节奏读出韵脚感知诗意这是什么体裁的诗歌?七言绝句。它属于近体诗。了解文体近体诗一一七言绝句(律绝)近体诗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要求押韵,讲究平仄。了解诗意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深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烟:烟雾。笼:笼罩。泊:停泊。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理解诗意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烟沙笼意象叠加L请体会“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笼"和“寒”的妙处。“笼”字将“烟”“水"月”“沙”四个意象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暮烟与寒水,月光与沙色,绘成一幅极其朦胧、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清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手法意象叠加品味语言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 .按理,“烟笼寒水"是“夜泊秦淮”时所看见的景致,应该先写“夜泊秦淮”,然后再写“烟笼寒水”,而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妙处呢?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氛围,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一、二句这么一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些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欣赏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技巧诗句倒置调换顺序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3 .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后庭花全称是玉树后庭花是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所作诗歌,陈叔宝是南朝陈的最后一个昏庸皇帝,生活奢侈,不问政事,且喜爱艳词。传说陈灭亡的时候,陈后主正在宫中与爱姬妾孔贵嫔、张丽华等众人玩乐。王朝灭亡的过程也正是此诗在宫中盛行的过程。因此后庭花被称为亡国之音。隔江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的应该是那些豪门贵族。4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的人。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5 .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除了感慨、忧伤外,更有悲愤、鄙视和讽刺。所以“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族不引以为戒,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手法借古讽今小结全诗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反映了当时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这两方面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体会诗情主旨:借眼前之景,讽刺当朝统治者、大小官员的不作为,沉迷玩乐而忽略了身边的危机四伏,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忧虑与对统治阶层的不满。板书设计商女不知犹唱后庭花烟、水、月、沙夜泊近酒家写景叙事抒情议论忧国忧民泊秦淮1 .理解性默写。(1)唐朝杜牧在泊秦淮中借月亮创设了一种朦胧凄清的意境,这两句诗是“,O(2)杜牧泊秦淮中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9O课堂练习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 .从炼字角度分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犹”字。炼字角度:“犹”,不应当如此而仍然如此。当时的唐王朝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而歌女看客们“犹"唱、“犹”听,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呢?这个“犹”字,把历史和现实巧妙的连为一体,委婉又深沉。3 .诗词中要尽量避免重复用字,但是这首诗的第一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却有重复的字,请结合全诗分析这样写的妙处。示例一:“笼”字是“笼罩"之意,诗人连用两个“笼”字,巧妙地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绘出秦淮河边朦胧淡雅的景色,营造出迷蒙冷寂的意境。示例二:两个“笼"字,既运用了互文见义的手法,又构成了音调的回环往复之妙;适合传达含蓄深曲的情感,为下文的抒情蓄势。4 .杜牧在诗歌中擅长把“治乱兴亡之迹”也就是“治世乱世、兴国亡国的旧迹"融入诗歌中,请你结合诗歌后两句说说诗人是如何借“治乱兴亡之迹”表达情感的。示例:诗歌后两句借古讽今,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忧虑。分层作业【基础层】绘简易思维导图,标注诗中出现的所有意象及其对应的感官描写(视觉/听觉)。【进阶层】分析“烟笼寒水月笼沙"中双“笼”字的炼字妙处,对比李煜“月如钩"的写月手法异同。【拓展层】1 .比较阅读:结合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与刘禹锡金陵五题,归纳古代文人“借金陵兴亡抒怀”的共性。2 .以“历史的回声"为题,写300字短文,解读杜牧如何通过“酒肆乐声”与“旧朝战旗”构建时空对话。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