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十五五”规划.docx
生态环境保护“十五五”规划县生态环境保护“十五五”规划,根据中国共产党县委员会关于制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国家、自治区、市有关环保规划,结合县生态环境保护实际情况编制,主要阐明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是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编制依据。第一章开启生态文明强县建设新征程“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县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抢抓新发展机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起步期、走出发展困境的攻坚期、加快产业发展的关键期、实现转型提质的加速期,也是全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开启生态文明强县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成就“十四五”时期,全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市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方责任,加大环保投入,推进各项工作,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县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四五”规划18项指标圆满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不断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优良。“十四五”时期,县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总体改善。2025年全县AQI(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为96.1%,PM2.5(细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均值分别为31微克/立方米、48微克/立方米,均比2019年有明显改善。县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无劣V类水体,无城市和农村黑臭水体。县城区域交通噪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良好,达标率总体上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全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取得进展,实现1台工业炉窑煤改气,45台燃煤锅炉的淘汰、治理和改造,全县完成了13家砖厂的烟气治理设施整治,淘汰落后工艺1家,对造纸、堞丝、木材加工等传统行业实行了超低排放改造,达到了预期效果。为有效防治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推进县城5个施工项目安装扬尘在线监测,严格建筑施工工地扬尘防控施工监管,进入施工现场276余次,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65多份。全县共计完成26个加油站的地下油罐更新改造,3个加油站停业待迁建,完成率100%o污染减排工作扎实推进。推进实施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重点排污企业减排和养殖业污染治理等项目,污染减排取得明显成效。我县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85.99%,污泥无害化处理率已完成目标值100%。全面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县畜禽规模养殖场有23家需要进行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核查,其中有22家已通过核查验收,即畜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配套率达95.65%o2025年,全县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1.1%、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与2015年持平,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完成自治区下达我县减排目标任务。自然生态保护修复效果显著。202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9.66%o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取得积极进展,获得自治区级生态乡镇7个,自治区级生态村65个,市级生态村22个,11月顺利荣获“自治区级生态县”称号。森林、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取得成效、植被生态质量和生态改善程度显著。环境风险防控全面加强。“十四五”以来,县加大执法力度,防范环境风险,保障环境安全。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得到加强,危险废物处置水平有所提升,开展各类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行动,并进行源头把控,使得危险化学品安全得到有效解决。严格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确保辐射环境安全。每年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提升生态环境部门应急处置能力。“十四五”期间,全县未发生较大及以上辐射事故和重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十四五”重大项目落实情况。“十四五”期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水环境综合整治和大气环境综合整治为龙头,辅以生态保护、固体废弃物综合整治的总体措施,确定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16个,已全部完成。现代治理体系稳步构建。成立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有效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县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等文件陆续出台,有力推动了我县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完成生态环境机构管理体制调整和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成立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完成乡镇“四所合一”改革,环境执法网络会商系统、无人机、执法记录仪等现代化装备,全县环境监察执法体系基本完善。开展全县环境质量预警预报工作,对重点排污企业实施了污染源联网监控。专栏1县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四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类别号指标201年环境质量1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2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In类水体比例(%)100劣V类水体比例(%)0改善3县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4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5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总量控制6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7氨氮排放总量减少(%)8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9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污染治理1O城镇污水处理率()80.11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12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粪污综合利用率()90风险防范13较大及以上级别辐射事故未生14重大及以上级别突发环境事件未生生态保护15森林覆盖率(%)45.监管能力16县环境监测站标准化达标率()01县环境监察大队标准化达标率()07注:2015年为标况值,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况值,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评价。“一”表示当时不具备监测手段或未纳入统计等原因,无相关号内为五年累计数。按照国家考核的52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统计。为2019年数据。2025年起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不再单独统十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面对新挑战工业结构重化趋势攀升和能源结构继续优化难度增加成为完成减污降碳任务的突出瓶颈。工业结构方面,我县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年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但第二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制糖、化工、造纸、缭丝、砖瓦、木材加工等资源型高能耗行业发展速度高于第二产业平均水平,重工业化特征日趋明显。能源结构方面,“十四五”时期,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能快速增长需要,我县大力开发了以水电为主的非化石能源,但受上游来水减少,非化石能源发电比例低于装机比例,且逐年下降。由于水力资源基本开发完毕,风电、光伏资源禀赋有限,如无技术突破,能源结构继续优化难度增加,预计“十五五”以后,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速度将放缓,经济社会发展用能还得主要依靠增加火力发电来弥补,由此导致煤炭消费可能将增加,碳排放也将增加。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难度较大。随着环境治理措施深入推进,污染减排难度逐步加大,污染治理任务艰巨,在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农业投入结构调整方面,部分地区仍对传统产业存在路径依赖,结构性污染问题依然突出。生活源和农业源是水污染治理重点,今后城镇人口逐渐激增,但是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且农村生活污染、种植业污染、养殖污染等治理难度较大。工业二氧化硫、颗粒物排放量占比均较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颗粒物)排放量排名前10的行业均为传统产业,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短期难以完成。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不足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随着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逐步加大,新的环保法律法规的修订出台,以及环境监管体制机制的改革,环境部门承担的职能越来越多,责任越来越大,但现有的环境监管机构设置和能力建设不完善、不适应、不平衡。生态环境队伍薄弱,尤其是基层专业人员严重缺乏,基层环境监管能力与面临的管理要求不匹配。环境监管仍更多依赖于传统手段,生态保护科技支撑不够,对互联网+、大数据、卫星遥感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创新融合应用依然不足,生态环境大数据集成应用尚未充分发挥作用,环境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及环境治理精准化水平亟待提高。环境安全形势总体可控但环境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局部区域和化工等行业生态环境风险隐患仍存。因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次生突发环境事件(均为一般等级及以下事件)占比增加,跨省进入我县的非法转移处置危险废物案件尚未彻底遏制。部分地方物资储备和快速反应能力不能完全跟上环境应急形势发展需要,应急监测能力仍有待进一步加强。互花米草等部分外来入侵物种对区域生态安全造成威胁。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迎来新机遇生态环境保护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亲自指导推动,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遵循,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提供了思想指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202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强调,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县委、县政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列入县委常委会工作要点、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扎实推进,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进一步落实,为我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系统的制度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基础坚实。县生态资源环境优势明显,森林覆盖率达49.66%,自然生态状况良好,水、大气等各项环境质量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市考核要求,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总体稳定,环境风险防控扎实有效;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生态环境的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先进科学的治理能力不断提高,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保障。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相得益彰。县将长期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碳达峰与碳中和行动,全面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全国、全市一起进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大格局。我县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外部动力更强劲,生态优势和发展优势将相互促进,扩大有效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的方向更明确,更加注重结构、质量和效益;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的决心更坚定,污染物新增排放压力可望有所趋缓;产业“补链强链延链”更着力,经济社会将更快发展,发展的成果将更多地投入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为补齐环保短板并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的基建保障。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合力显著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将进一步提高,企业环保意识和环保投入力度将明显加大,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合力显著增强,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良好的社会保障。第四节生态环境保护踏上新征程党中央国务院绘就推动绿色发展新蓝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推动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