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夏季管理技术指导意见.docx
棉花夏季管理技术指导意见一、中耕培土。地膜覆盖棉田,于盛蕾期采用复式作业机械一次性完成中耕、除草、破膜、培土,中耕深度810厘米,培土高度达到棉秆基部子叶节以上,促进根系下扎和防涝抗倒。结合破膜培土,同步清除田间地膜,进行无害化处理。二、肥水管理。进入开花结铃期要重施花铃肥。春棉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一般于盛蕾期结合浇水或降雨,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蒜(麦、饲)后直播短季棉,于现蕾期,每亩追施氮(N)Io14千克,磷(P2O5)69千克,钾(K2O)610千克,其中蒜后直播短季棉按上述标准的下限用量。花铃期蒸腾量大,需水多,也是棉纤维发育关键时期,有条件的棉田遇旱要及时浇水,保证棉铃正常发育。三、防灾减灾。5月份以来,我省持续高温少雨,部分棉区旱情显现。有灌溉条件的棉田应及时浇水,避免大水漫灌,提倡采用隔沟灌溉或滴灌等方式。78月份进入汛期,强降雨、台风等天气易引发棉田渍涝,需提前做好沟渠疏通、培土固根等工作,确保排水顺畅,防止田间积水。若暴雨后棉田出现积水,应及时抽排,排涝后尽快扶正倒伏棉株,推株并拢,促进田间水分蒸发和根系活力恢复;如遇冰雹灾害,要分类施策,轻度雹灾棉田,灾后管理与普通大田基本一致,要注意排水、适当浅中耕,及时防治病虫害等;中度雹灾棉田,灾后管理要注意及时排水、酌情施肥、注意化控和加强病虫害防治;重度雹灾棉田,要及时改种。四'系统化控。化控应遵循“少量多次、前轻后重”原则,实现棉株“壮而不旺、稳健生长现蕾前后根据棉花长势和土壤墙情,每亩喷施缩节胺05l克;盛蕾至初花期每亩喷施缩节胺1L5克;于7月20日前后或棉株出现1012个(短季棉78个)果枝时,每亩采用58克缩节胺喷施棉株,侧重喷施主茎顶和叶枝顶,株高控制在90110厘米(短季棉7090厘米)。对于密度高、长势旺的棉田要适当增加缩节胺使用次数和用量,干旱或长势弱的棉田要酌情减施。五'简化整枝。对于中低密度棉田(5000株/亩以下),建议采用“摺裤腿”简化整枝,保留主茎叶,去除下部老叶;高密度棉田(5000株/亩以上)则可免去叶枝处理。按照“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进行打顶,全省各棉区打顶一般在7月15日一20日,最迟不晚于7月25日。有条件的高密度棉田,可于7月底每亩采用58克缩节胺喷施主茎顶,实现自然封顶,代替人工打顶。需要注意的是,中低密度(5000株/亩以下)慎用化学封顶技术。六、病虫防控。重点防控棉盲爆、棉奸、棉叶螭、棉铃虫、黄萎病等病虫害。棉盲蜻需关注成虫迁入棉田的高峰期,及时开展药剂防控;棉铃虫重点监测低龄幼虫数量,当虫量达10头/百株时,应立即进行药剂防治;棉叶螭一旦出现点片发生且有扩展趋势,需迅速采取药剂防控措施。针对病害,应密切关注棉花黄萎病发生动态,在发病早期及时拔除病株并带出棉田妥善处理。药剂防控时,优先选用植物源、微生物源及高效低毒的环境友好型农药,实施精准防治。同时,重视生态调控与生物防治技术应用:利用黄蓝粘板监测诱杀螃虫、烟粉虱、棉蓟马;通过化学信息素诱芯、迷向剂或挥发物引诱剂,诱杀棉盲蜷、鳞翅目害虫;在田壤、田边、林下等非作物生境,或于棉田中每隔20米伴种1米宽的蛇床草带,借助其涵养的天敌防治棉蜥、棉蓟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