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案例-请谢谢挂嘴边:礼貌用语的魔力.docx
-
资源ID:1883197
资源大小:8.84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幼儿园大班案例-请谢谢挂嘴边:礼貌用语的魔力.docx
请谢谢挂嘴边:礼貌用语的魔力一、案例背景幼儿园大班的幼儿正处于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建立规则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然而,在日常观察中发现,部分幼儿虽然能够背诵“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却难以在实际生活中主动使用。为了帮助幼儿真正理解礼貌用语的价值,将其转化为内在素养,班级开展了“文明小天使”主题活动,通过情景模拟、绘本共读等方式引导幼儿实践礼貌行为,在此过程中,小宇的转变成为了极具代表性的案例。二、案例描述小宇是个活泼好动的男孩,但在与人交往时常常表现得“没礼貌”。游戏时,他会直接从同伴手中抢走玩具,还理直气壮地说“我要玩这个”/老师分发点心时,他接过餐盘就转身离开,从不表达感谢。这样的行为不仅引发了同伴间的矛盾,也让小宇逐渐被孤立。在“文明小天使”活动初期,小宇对情景表演兴致缺缺,每当被提醒使用礼貌用语,他总是敷衍地嘟嚷一句。直到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老师特意安排小宇扮演“商店老板”,其他小朋友则是“顾客”。当“顾客”们礼貌地说“请问这个玩具多少钱”“谢谢老板”时,小宇第一次感受到被尊重的愉悦。活动结束后,小宇若有所思地说:“原来好好说话,别人会很开心。”此后,老师抓住契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鼓励小宇使用礼貌用语。分发餐具时,老师会蹲下来提醒:“小宇,如果请同伴帮忙递勺子,应该怎么说呀?”渐渐地,小宇开始有了变化:借蜡笔时会说“请借我用一下”,收到帮助后会真诚地说“谢谢”,就连不小心碰到别人,也能主动说“对不起”。小宇的转变不仅改善了他与同伴的关系,还带动了班级其他幼儿更加积极地使用礼貌用语。三、案例分析从幼儿心理发展角度来看,小宇最初不使用礼貌用语,是因为他尚未理解这些语言背后的社交意义。对于幼儿来说,抽象的礼貌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体验才能真正内化。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小宇站在“被请求者”的角度,切身感受到礼貌用语带来的积极情感体验,从而激发了他主动使用礼貌用语的意愿。这印证了心理学中的“换位思考”理论,当幼儿能够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时,更易理解行为规范的合理性。此外,教师及时且恰当的引导也至关重要。老师通过情景化的提醒和鼓励,为小宇提供了明确的行为示范,帮助他将礼貌用语与具体生活场景建立联系。同伴的积极反馈则强化了小宇的礼貌行为,形成了良性循环,使礼貌用语逐渐成为他的习惯。四、案例反思这个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幼儿的礼貌教育不能停留在机械记忆层面,而要注重情感体验与实践引导。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设计更多生活化、趣味性的活动,让幼儿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感受礼貌用语的魔力,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运用”的转变。同时,教师的引导方式需要更加灵活和个性化,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采取适宜的教育策略,关注每个幼儿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此外,家园合作也不可或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以身作则,营造讲礼貌的家庭氛围,与幼儿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