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案例-汉服之美:试穿改良汉服学习传统服饰礼仪.docx
-
资源ID:1883136
资源大小:8.91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幼儿园大班案例-汉服之美:试穿改良汉服学习传统服饰礼仪.docx
汉服之美:试穿改良汉服学习传统服饰礼仪一、案例背景随着传统文化复兴浪潮的兴起,幼儿园大班幼儿对中国传统服饰表现出浓厚兴趣。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发现孩子们常模仿古装剧中的服饰动作,对“古人怎么穿衣服”“衣服上的花纹有什么含义”等问题充满好奇。同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5-6岁幼儿应感知和体验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基于此,教师设计“汉服之美:试穿改良汉服学习传统服饰礼仪”活动,旨在通过直观的试穿体验与礼仪学习,帮助幼儿感受传统服饰文化魅力,萌发文化认同感。二、案例描述活动伊始,教师通过精美的PPT展示不同朝代汉服的款式、色彩与纹样,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汉服“交领右衽”“宽袍大袖”的特点,孩子们目不转睛,不时发出惊叹。随后,教师拿出提前准备的改良版汉服简化系带设计,采用柔软透气的面料,方便幼儿穿脱。孩子们兴奋地围上来,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自己动手穿衣。有的孩子因分不清前后左右急得小脸通红,同伴主动帮忙/有的孩子系不好腰带,教师耐心示范“蝴蝶结”系法。穿衣完成后,教师结合汉服特点,开展传统礼仪教学。以“作揖礼”为例,教师先示范动作要领:男生左手在前、右手握拳,女生右手在前、左手轻搭,弯腰时目光温和下垂。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模仿,虽然动作起初略显笨拙,但在反复练习中逐渐有模有样。在“行万福礼”环节,女孩们提着裙摆屈膝行礼,宛如一个个“小淑女”;男孩们行拱手礼,颇有“小君子”风范。活动最后,孩子们穿着汉服,以走秀形式展示学习成果,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三、案例分析此次活动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实践体验深度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从认知发展角度看,通过观察、触摸、试穿汉服,幼儿直观感知传统服饰的造型特点与文化内涵,有效拓展了知识面;在社会性发展方面,穿衣过程中的互助行为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礼仪学习则培养了他们的行为规范与社交能力,促进良好品格形成。同时,改良汉服的使用兼顾安全性与可操作性,既保留汉服特色,又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使传统文化教育真正“落地”。此外,走秀环节为幼儿提供展示平台,增强了自信心与表现力,进一步深化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四、案例反思活动虽达到预期目标,但仍存在改进空间。在材料准备上,汉服款式可更加丰富,增加不同朝代、身份的服饰,如襦裙、深衣等,让幼儿感受汉服的多样性/礼仪教学环节,可引入故事、儿歌等形式,将礼仪知识融入趣味情境,提升幼儿学习积极性。此外,活动时间安排较紧凑,部分幼儿在穿衣、礼仪练习中未能充分体验,后续活动需预留更多自主探索时间。未来,教师可将汉服文化与其他领域结合,如开展汉服绘画、汉服故事创编等延伸活动,构建多元化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持续激发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