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案例-小小舞者——通过舞蹈培养节奏感和身体协调.docx
-
资源ID:1883015
资源大小:8.75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幼儿园大班案例-小小舞者——通过舞蹈培养节奏感和身体协调.docx
小小舞者通过舞蹈培养节奏感和身体协调一、案例背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动作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在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方面仍需系统培养。舞蹈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肢体能力,还能激发艺术感知力。本次教学活动以小小舞者为主题,旨在通过趣味舞蹈课程,帮助幼儿提升节奏感和身体协调能力,同时增强自信心和团队协作意识。二、案例描述在第一节舞蹈课上,我播放轻快的儿歌健康歌,孩子们听到音乐便不自觉地扭动身体,但动作杂乱无章。我先带领孩子们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拍拍手、跺跺脚、扭扭腰,引导他们感受音乐节拍。随后,我将舞蹈动作拆解成“小熊拍蜂蜜”“小鸟展翅飞”“小兔蹦蹦跳”等趣味十足的模仿动作,每个动作对应不同节奏。比如“小熊拍蜂蜜”是两拍一次拍手,“小鸟展翅飞”是四拍一次挥动双臂。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跟着模仿,可有的孩子手脚动作不同步,有的跟不上音乐节奏,比如朵朵总是在“小熊拍蜂蜜”时多拍一下手,浩浩在做“小鸟展翅飞”动作时,手臂摆动和脚步移动配合不起来。针对这些问题,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利用彩色地垫摆出节奏图谱,红色地垫代表拍手,蓝色地垫代表跺脚,让孩子们根据图谱完成动作;另一方面,邀请节奏感强的孩子当“小老师”,带领大家练习。经过几节课的练习,孩子们有了明显进步。在最后的成果展示中,孩子们伴随着幸福拍手歌,整齐划一地完成舞蹈动作,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三、案例分析从儿童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大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将舞蹈动作设计成趣味模仿游戏,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能够有效吸引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运用节奏图谱和同伴互助的教学方法,充分考虑了幼儿的个体差异。节奏图谱将抽象的节奏可视化,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小老师”的示范则为其他孩子提供了模仿学习的榜样,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通过听音乐、做动作,调动了听觉和本体感觉,促进了大脑对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控制。同时,舞蹈练习中的队形变换和合作动作,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空间感知能力。四、案例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在培养幼儿节奏感和身体协调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课程设计上,对个别能力较弱幼儿的关注还不够,后续应设计更多分层教学内容,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学习需求。此外,舞蹈音乐和动作的选择可以更加多样化,融入不同风格的音乐和具有挑战性的动作,进一步拓展幼儿的艺术视野和身体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幼儿的兴趣和特点,设计更加丰富有趣的舞蹈课程,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舞蹈中享受快乐,收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