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现代化“十五五”规划.docx
市场监管现代化“十五五”规划“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二个五年,是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第二个五年,是市区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五年。为全面推进我区市场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大力推动我区高质量发展,根据省市场监管现代化“十五五”规划、市市场监管现代化“十五五”规划和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发展基础“十四五”时期,我区市场监管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不断深化市场监管改革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维护市场秩序,守住守好市场安全底线,扎实做好市场监管领域应对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各项工作,基本完成“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为“十五五”时期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市场监管体制不断完善。按照机构改革的部署,扎实推进市场监管机构改革,整合优化市场监管机构和职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3月9日正式挂牌成立。新机构整合了原市工商局分局、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原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职责,承接了区发展和改革局的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执法、区商务局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执法、区科学技术局的知识产权管理职责。随后,商务领域的执法职能划入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机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职权进一步集中统一行使,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稳步推进。市场准入环境持续优化。市政府出台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行动方案,持续深化覆盖企业准入、准营、退出全生命周期的商事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对272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分类推进改革,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开办企业提速至“半天”办成,推行企业开办“一窗通取”服务,一次性领取营业执照、免费印章、发票等。落实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实现1个工作日内注销企业营业执照。推进政务服务提速,推行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推进“我要开餐馆”、“我要开便利店”等“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自主推行市内企业迁移便利化改革。“十四五”末期,全区市场主体总量达1.89万户,其中企业O.34万户,比“十二五”末期分别增长87.28%、96.69%o市场安全底线更加严实。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市区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清单,明确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属地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建立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的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体系。全区食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落实主体责任自查制度;食品小作坊持证率100%。全区67家学校食堂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接入,食品抽检量超过每千人5批次,超额完成“十四五”拟定目标。在农贸市场开展食用农产品快检常态化,累计快检食用农产品1.32万批次,不合格产品处置率达100%,充分发挥快检筛查的“防火墙”、“过滤网”作用,强化市场准入把关。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级别食品安全事故。“两品一械”监管不断加强,实施风险分级监管,防范系统性、区域性药品安全风险,药品常规检测能力参数覆盖率达100%o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疫苗安全、无菌和植入医疗器械监督检查、化妆品生产非法添加、电梯、起重机械等多个专项整治工作,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开展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强化。“十四五”期间,全区共抽检药品363批次、医疗器械26批次、化妆品57批次,对抽检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均已及时查处;共检查特种设备单位1236家次,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735份;共抽检工业产品55批次,综合产品质量合格率90%以上。质量强区建设迈上新台阶。深入实施质量强区战略,积极开展卓越质量标杆企业(组织)认定,建立和完善企业责任约谈机制和企业质量信用档案管理机制,依法开展不合格产品后处理工作,全力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各项工作均取得较好成绩。“十四五”期间,全区稳步实施标准化战略,共有30家企业开展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累计上报47项标准,涵盖66种产品,其中国家标准5个、行业标准4个、企业标准38个;累计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全区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16项,建成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1个,新增检验检测机构7家,认证证书350张。深度参与我区产业落地攻坚年行动,协助区产业招商落地工作,共有8个项目提前竣工。知识产权实施取得新突破。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更加健全,实现专利、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商业秘密的集中统一管理,成立知识产权办公会议、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等领导架构,形成多部门联合、市县联动、合力推进的知识产权协同管理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效能大幅提升,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示范建设试点工作,组织“铁拳”、“剑网”等专项行动,持续形成打击侵权假冒高压态势。深入推进商标发展战略,开展地理标志促进运用指导,推进“肇实”、“文方鲤”等区域品牌建设,我区共有地理标志商标1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件。根据市出台的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管理办法(试行),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全区现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市场竞争环境更加公平有序。健全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和审查机制,开展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的审查清理。强化价格监管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加强广告和网络交易监管,严厉打击传销,规范直销,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优化。自开展扫黑除恶工作以来,全区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478宗,罚没462多万元,其中1个案例被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公安厅评为2018-2025年全省打击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违法犯罪优秀案例,“'412,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化妆品案”得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表扬。完善消费维权机制,着力建设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立统一的投诉举报工作机构;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12315工作机构,各市场监督管理所成立12315工作站,实现与市12345平台、全国12315平台无缝对接,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渠道进一步畅通。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全区各类企业参与“创建放心消费承诺”110家、“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4家。在全国12315技能大比武中获得全市第1名,其中2名同志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先进个人的奖励。“十四五”期间,全区(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共接受各类咨询、投诉(申诉)、举报2979宗,为消费者挽回损失约2345.54万元。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基本建立。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年报公示工作,加强信用监管和协同监管,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基本建立。“十四五”期间,全区企业年报率从2016年的84.05%提升到2025年的95.01%,企业年报率逐年提升;共开展双随机抽查市场主体2452户;全区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1453户次,经改正违法行为后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163户次,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16户。加强市场监管法治建设,建立健全干部学法制度,大力开展“七五”普法工作,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全面清理并动态调整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健全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制度,规范重大行政决策及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流程,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市场监管法治建设不断加强。2025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区市场监管系统闻令而行、攻坚克难,超常规、超强度履行监管职能,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服务了全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严禁非法野生动物交易,严打哄抬价格、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严查药械质量安全,严格防疫用品认证监管,迅速稳定市场秩序;用足用好省出台的应急备案政策,助力区内4家企业取得医疗器械应急备案,均为疫情期间转产企业并已取得CE认证;全区医用口罩日产量达30万只,医用隔离眼罩日产量达2万只,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突破,保障了防疫物资供应;疫情期间对涉及医疗生产的企业开办和变更实行特事特办、优先办理。对布凡精纺技术有限公司、市中禾箱包有限公司、市鼎康医疗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庆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市雷克兰士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项目许可实行特事特办,优先为其办理医疗用品经营范围,为其他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安全保障。强化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实施“人员、产品、环境”核酸检测全覆盖,突出冷链食品安全监管,全面应用“冷库通”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织牢市场监管领域疫情防控安全网。全区查处市场监管领域疫情防控相关案件4宗;强化价格监管,全区曝光价格违法典型案例3宗,立案3宗,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护航全区经济稳中求进。第二节面临形势“十五五”时期,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市场监管事业发展面临新情况新要求,挑战与机遇并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我省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经济实力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谋划部署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部署支持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省委、省政府着力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推动包括在内的珠三角核心区打造经济发展主引擎,在布局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为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我们正处于千载难逢的黄金时期,区委、区政府将带领全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按照“湾区所向、所优、所特”,着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特色精品城市,抢抓“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等三大平台建设重大机遇,全面实施“绿色崛起、产业强区”战略,全力争当加快建设珠三角核心区西部增长极的桥头堡和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新都市的领头羊。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我区市场监管部门必须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高位对标对表先进,以更高的目标、更大的魄力、更强的力度推进市场监管改革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供给质量、增强发展动能、保障市场安全,助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从市场监管自身看,党中央、国务院对市场监管工作愈加重视,市场监管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对市场监管有新期待和新需求。当前,我区市场监管工作仍有不少薄弱环节:营商环境与先进地区相比、与企业的期待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还需加强;知识产权工作还比较薄弱;基层建设亟需加强,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科技支撑和智慧监管能力水平有待提升。我区市场监管改革发展应立足发展的新定位和新目标,主动融入国家战略部署,从全国、全省、全市、全区发展大局中思考和研究谋划,牢固树立“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理念,不断推进市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市场运行效率,提高市场监管效能,在护航高质量发展中有更多担当、更好作为、更大贡献。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章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至U“两个维护”。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把握“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着力完善市场准入基础性制度、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强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