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工巨头放弃欧洲市场原因与机遇分析.docx
过去一年中,诸多国际化工巨头选择将部分装置退出欧洲市场,对外宣称的主要原因是欧洲成本增长,导致竞争力下降。国际化工巨头纷纷退出欧洲,背后有哪些更深层次的原因,对中国企业有哪些影响,有哪些机遇,在此进行分析一、近期退出欧洲市场的国际化工巨头部分产品2025年3月18日,利安德巴塞尔表示正在考虑出售欧洲某些烯煌和聚烯煌资产,并与科思创联合决定,永久关闭位于荷兰MaaSVlakte工厂的P0/SM生产装置。2025年2月180,全球碳纤维巨头西格里碳素(SGL)正式宣布,决定对亏损的碳纤维业务部门进行重组,而不是出售进。2025年1月份,日本帝人集团旗下的帝人芳纶宣布,计划关闭其位于荷兰阿纳姆的芳纶纤维生产基地,同时计划在未来几年裁员15%o2025年1月13日,英力士宣布关闭英国最后一家合成乙醇工厂,位于英国格兰奇茅斯的苏格兰乙醇工厂是欧洲仅有的两家合成乙醇工厂之一,年产能为18万吨/年。2025年1月份,阿克苏诺贝尔宣布计划减少211名员工,转让给独立合作伙伴,以及关闭部分门店。2025年3月25日,壳牌公司再次仔细审查其在美国及荷兰的化工部门,可能会导致这些化工部门部分甚至全部关闭。2025年5月,陶氏化学宣布永久关停德国施科保的氯碱及乙烯基工厂,这是其全球“资产优化”计划的一部分,同时裁员1500人并推迟加拿大低碳项目。2025年3月,巴斯夫宣布关闭欧洲部分较小工厂,并继续投资20亿欧元建设中国湛江一体化基地。2024年4月,沙比克关闭荷兰赫伦的烯煌3裂解装置,涉及乙烯产能53万吨/年、丙烯产能32.5万吨/年。2024年4月,埃克森美孚关闭法国格拉雄翁的蒸汽裂解炉及相关部门,涉及乙烯产能42.5万吨/年、丙烯产能29万吨/年。2025年1月,帝人集团关闭荷兰阿纳姆的芳纶纤维生产基地,并计划裁员15%o二、国际化工巨头退出欧洲市场的行业特点从近期退出欧洲市场的信息来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退出的装置大部分为产业链中间体装置,即为产业链的基础原料产品。这些产品秉承了产业链精细化生产的重任,同时也是全球供应量较大的产品。国际巨头大部分是一体化项目,产业链配套存在较大冗余,所以这些化工项目的退出,可以规避高成本带来的劣势,通过战略性撤退来提升余留项目的竞争力。第二、退出的装置多为老装置,投产时间较长且技术先进性较弱,这些化工项目是国际巨头陆续淘汰或迭代升级的主要范畴。第三,淘汰或退出的项目,大部分存在与亚洲市场的竞争,特别是中国规模快速增长,带来全球化竞争的项目。三、国际化工巨头退出欧洲市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国际化工巨头退出欧洲市场,更多是因为能源成本、碳税成本以及整体生产成本的增加,加之全球经济增速趋缓,美国对全球发起关税挑战,欧洲产品流入美国的市场空间大幅降低,欧洲化工生产的压力快速增长。不过我们也需要看到,欧洲仍是全球第三大化工生产基地,拥有全球最大的化工生产企业,欧洲市场始终是中国化工品的重要输入基地。国际巨头退出欧洲市场,对中国石化企业也将带来长远期影响,或将加速全球石化格局重塑。一,基础化学品出口市场可能会有所扩大。欧洲国际巨头关闭相关化工装置,直接导致欧洲基础化学品供应缺口扩大,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定的替代空间。欧洲乙烯、苯乙烯等基础化学品产能退出后,中国出口欧洲规模可能会达到8%以上的复合增长率。二,中国从欧洲进口的高端材料替代或将加速。欧洲化工企业退出高端精细化学品市场,为中国企业提供技术升级和市场拓展的双重机遇。欧洲芳纶、特种工程塑料等领域产能收缩,中国金发科技、红宝丽等企业加速技术突破,在特定的细分领域给中国企业提供了驱动力。I,生物基材料和可持续材料的出海战略拐点或将显现。了解到,欧盟“绿色新政”推动生物基材料需求增长,加之国际巨头在欧洲的产能陆续退出,当地对于新能源材料和绿色材料的需求缺口有望放大。中国部分企业已做好了前期战略准备,如新阳化工的柠檬酸镁产品在欧洲市场占有率跻身前三,无水柠檬酸镁等单品出口量全国第一。万华化学的生物基聚氨酯、卫星化学的生物基丙烯酸酯等产品已通过欧盟生态认证,在汽车内饰、包装材料领域可以替代传统石油基材料。四,中国企业与国际巨头的技术合作和产能承接或将提速,国际巨头剥离的资产和技术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介入机会。五,全球产业链重构与区域布局调整将提速,短期内或可见分晓。看到,中国有部分企业加速构建“中国+海外”的双基地模式,承接欧洲产能转移。另外,欧洲化工园区的产业链协同断裂,为中国企业通过本地化仓储和物流网络抢占市场提供了契机。四、机遇分析中国化工产业目前仍处于规模化扩张阶段,尚未出现大范围产业整合和战略调整,加之国际巨头纷纷放弃欧洲市场,为中国化工企业提供了基础化学品出口放量、高端材料替代、生物基绿色产品扩张这三大机遇。国内有实力的化工企业可以做好充分准备,但也需要警惕贸易战、区域贸易摩擦、技术壁垒、产品认证风险和知识产权风险,中国化工企业可以以本国市场为发展基础,适当布局欧洲区域,期待在全球化工产业链重构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