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
先秦文学包括了中国上古时期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两个社会形态的文学思想和作品,为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文学的先声。先秦文学最先是口头的,然后才有了文字,有了文学。例如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先秦文学不单纯是文学,它同时是历史,如左传等;是哲学,如老子道德经等;是政治思想范畴的东西,如孟子等。总之,是内涵很丰富的作品。因此,要了解先秦文学,必须首先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概况。不然,对某些作家、作品以及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就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例如屈原等。基本知识1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说:“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2 .周易的筮辞(卦辞和爻辞),可以看到原始歌谣的影像。3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NBF6C。载于吴越春秋。4 .神话的产生通行的两种解释为劳动起源说和宗教起源说。5 .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像中的“神化”了的现实生活。6 .女竭的神话,主要叙述她的两个功勋,一是造人,一是补天。7 .羿是远古时的一位善射者。8 .鲁迅的故事新编,也是对神话故事的改编。9 .情感、形象和想像,正是使神话具备文学特性的三个关键因素。10 .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1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本称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才尊为“经”。12 .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305篇。13 .诗经有国风160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40篇。14 .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15 .“笙诗”6篇,仅存诗题。16 .采诗和献诗都是汇集诗经作品的重要渠道。17 .汉代有“孔子删诗”的说法,最早提出此说的是司马迁。18 .最早明确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大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19 .“风”指音乐;雅是正声,为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颂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舞曲。20 .秦以前,除去祭祀、宴享时奏唱外,诗经还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常常作为外交场合言谈应对的辞令,一是作为教育的课本。21 .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赵人毛甚。22 .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毛诗遂独行于世。23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鸿,就是蛤蟆。是讽刺卫宣公霸占儿子的新娘。24 .大雅的五篇史诗,叙述了周人自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史迹和传说。五篇为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25 .闻一多说七月是“一篇韵语的夏小正或月令”。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26 .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六诗”或“六义”。27 .诗经大多彩用的是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28 .殷商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卜辞”为我国最早的文字。29 .汉书艺文志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30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是尚书。31 .尚书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言辞。文字古奥迂涩,所谓“周诰殷盘,佶屈鳌牙”(韩愈进学解)。32 .铭文,铸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33 .春秋为鲁国的编年史,经孔子修订而成。34 .孔子在春秋中以谨严的笔法和微言大义,暗寓褒贬,表达他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维护统一等思想。35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36 .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都是阐述春秋经的传,合称“春秋三传”。37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后人称左传为春秋内传,国语为春秋外传。38 .战国策经西汉刘向整理编订,成三十三篇。39 .战国策记叙纵横家游说之辞“敷张扬厉,变本恢奇”。40 .汉书艺文志著录先秦诸子九流十家,影响最大的为儒、墨、道、法四家。41 .老子是道家学派开山的理论著作。42 .论语主要记录孔子的言行,兼记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论集。43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瞰邑(今山东曲阜)人。44 .孔子主“仁”倡“礼”。45 .孟子,名轲,刍口(今山东邹城市)人,为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46 .孟子主张行“王道”,施“仁政”。后世以孟子为“亚圣”。47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曾做过漆园吏。48 .庄子寓言自道其书“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49 .荀子,名况,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尝“三为祭酒”。50 .荀子赋篇存有礼、知、云、蚕、针五篇赋作。51 .韩非子是先秦诸子著作中使用寓言最多的,载于内外储说、说林上下。52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53 .汉成帝时,刘向编集屈原、宋玉等人作品,命名为楚辞。东汉王逸为全书作注,名为楚辞章句。54 .楚辞依“兮”而咏,语句参差错落。55 .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谓之楚辞。56 .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57 .屈原,名平,楚国贵族。58 .屈原一生可能被放逐了两次。离骚可能作于屈原被流放江南之时,即作于顷襄王初年。59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60 .屈原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具体治国方略。61 .屈原不放弃他的政治理想而苦苦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62 .他反复抒发坚定追寻理想,九死不悔精神的表白:“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63 .屈原希望辅佐楚王,使楚国富强:“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乎先路!”64 .屈原不愿去国,最后决定以死殉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体现了他深挚的爱国情感。65 .王逸楚辞章句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66 .九歌是屈原被逐江南时,在民间祭神歌舞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67 .九歌共十一篇,除礼魂为组曲通用的送神曲外,每首歌曲都主祭一神。68 .东皇太一为司天之神,云中君为云神,东君为日神;司地之神如湘水神(湘君、湘夫人)、河神(河伯)、山神(山鬼);司人之神如命运之神(大司命、少司命)等。69 .山鬼中曼妙清新的描写如“被薜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辛夷车兮结桂旗"。造就奇特瑰丽、色彩斑斓的艺术境界。70 .九章平实素朴的艺术表现,体现着屈原创作的另一种风格。71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句出屈原九章哀郢。72 .针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和远古历史、社会现实提出一百七十多个问题的是屈原的天问。73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句出宋玉九辩。简单解释题1 .上古神话神话是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希望征服自然愿望的反映。它是想像或幻想的,就是说,人类在传达这一愿望时经过了带艺术意味的加工。2 .四家诗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为鲁、齐、韩、毛四家诗。鲁、韩、齐三家为官学。毛诗则出现稍晚。(2)东汉末,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郑学大昌,毛诗独行于世。其余三家诗消亡。3 .六诗或诗六义风、雅、颂与赋、比、兴合称为诗六义。风、雅、颂为诗经的音乐体制,赋、比、兴为诗经的表现手法。4 .周诰殷盘,佶屈鳌牙这是唐代韩愈在进学解一文中对我国第一部历史文集尚书文字古奥迂涩、艰深难懂的评价。5 .微言大义(或春秋笔法)(1)春秋是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孔子以谨严的书法和微言大义,暗寓褒贬,表达他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立场和态度,宣扬他尊王、正名等思想。语言准确而简明。6 .战国策(1)战国策为“春秋三传”之一,多记纵横家的言论。(2)战国策记纵横家游说之辞“敷张扬厉,变本恢奇”,形成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7 .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1)春秋末至战国初,老子、论语和墨子,多为语录体,辞约义丰。战国中期,孟子和庄子的说理文,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文辞富赡,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比喻、寓言迭出,行文波澜起伏,有浓厚的文学色彩。战国后期,荀子和韩非子为先秦说理文的高峰,它们论题集中,逻辑严密,文辞富丽。8 .楚辞楚辞是战国后期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代表作家为屈原、宋玉。(2)楚辞依“兮”而咏,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拘。以抒情、议论、描绘为主,主观抒发意味特别浓重。铺排夸饰,想像丰富。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各楚物,即在独具特色的楚地文化土壤中产生的。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紧密。9 .骚体骚即离骚,为屈原代表作,亦为楚辞的代表作,后世往往将楚辞体诗歌称为骚体。(2)离骚为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作于被流放江南之时。10 .九歌(1)九歌是屈原被逐江南时,在民间祭神歌舞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也寄托着屈原的身世之感。(2)九歌所祭之神,既有神的灵异,亦有神的“人性”,因而使作品具有浓厚的人间情味,同时屈原创造了清新凄艳,幽渺情深的艺术境界。思考题1 .举例说明我国神话的基本特征。我国神话始终紧紧围绕人的生存这个主题,无论是战胜自然灾害,还是清除人间邪恶势力,都贯串着为人生的意义,如女蜗补天、后羿射月等。(2)中国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昂的斗志和百折不回的英雄气概,无论面对的是多么巨大的自然灾害还是凶狠的残暴敌人,他们都主动积极去面对,甚而视死如归。神话中饱含着对人生的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情感、形象和想像,为中国神话的特色,这三点使中国神话有着浓烈的情感并具有鲜明的形象,体现着中国初民的强烈的爱憎。2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有何影响?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揭示了方向。它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成为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而神话富于情感、形象和想像的特征,也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丰富多彩而独具魅力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从诗歌散文到戏曲小说,无不得到神话的滋养。屈原、庄子、李白、李贺、苏轼到元明戏曲、明清小说都和神话有着不可割舍的血肉联系。3 .诗经中的社会政治诗有何内容?(1)诗经中有相当多的诗篇,表达着下层人民对统治者的讥刺和对国事的批评。如新台讽刺卫宣公霸占儿媳的丑行;相鼠表现人民对贵族统治者荒淫无耻的批判;君子于役反映繁重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伐檀表达人民对剥削者不劳而获的愤怒。(2)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篇有特殊的认识价值,他们或抒发忧国忧民之心,或直斥高层统治者的昏庸无道,如小雅中的正月、十月之交,揭露政治的昏暗,批评君王无道,奸佞得宠,导致国家混乱、人民受难的黑暗局面。(3)诗经还有一些诗作,赞美尽瘁为公的执政者。4 .诗经中的情爱诗有何内容?(1)诗有许多作品歌咏美丽多姿的爱情。一些爱情诗表白男女的悦慕,或直率、大胆而浪漫,或温文典雅,或含蓄委婉。静女、兼葭均是代表作品。还有一些抒写婚姻生活的诗,除描写婚姻的美满外,还有表现弃妇的痛苦经历的诗,反映了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女性在爱情和婚姻上的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