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心得体会一.docx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心得体会金融,现代经济的核心,国民经济的血脉。从2019年2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到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首次明确金融强国的建设目标,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金融篇日益丰富完善。金融是“国之大者”,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金融在国民经济总体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金融工作搞得好不好,金融能否稳定,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全局,关系着国家的安定团结。”30年前的1995年5月,福州市金融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了金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就对金融事业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进行了许多前瞻思考和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弘扬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我省金融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一路走来,习近平同志始终高度重视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深刻把握金融的本质、定位、规律、功能等重大问题,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探索了先期经验和实践范本。2023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宏阔战略视野和深邃历史洞察,首次系统论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要义,将其概括为“八个坚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位列“八个坚持”之首,成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根本保证。“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生动比喻,指明了经济和金融之间的紧密联系。坚持经济和金融一盘棋思想,统筹推进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不断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锚定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国式现代化前景无限光明。金融是“国之大者”,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和统筹谋划,推动金融事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构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金融篇。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基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外金融发展状况,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广阔视野、前瞻思维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围绕如何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金融发展道路,进行了一系列深入探索与具体实践。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中国国情的鲜明特色,是一条前无古人的创新之路。这条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政治性筑牢发展根基,以人民性锚定价值坐标,并通过“两个结合”实现金融体系的制度创新与实践突破,为全球金融发展和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彰显大国金融的战略航向。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的金融论述和实践,系统完备、内涵深刻、成果丰富,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前后承启贯通,在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上一以贯之,在思想内核和内涵要义上一脉相承,为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提供了源头活水和重要指导,具有超越时空、历久弥新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人类文明的演进,总是在时代的浪潮中淬炼真金。当西方金融模式日益暴露其极化与脆弱性时,世界正需要一种新的金融文明逻辑。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持续深化对中国特色金融之路的理论构建与实践创新,不仅能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彰显金融力量,还将为全球金融治理贡献更多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持续推进中国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经过多年探索和不断发展,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呈现出“政治性与专业性的有机结合”“效率与公平的协同推进”“自主性与开放性的动态平衡”的鲜明特点,在服务国家战略、促进共同富裕、防范系统性风险、赋能全球金融治理等方面开辟了独特路径。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17年半,领导和推动了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在福建工作期间,他对金融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命题,进行了深邃研究和前瞻思考,形成大量原创性理念,开创多项变革性实践,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提供了源头活水和重要指导。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总是善于跳出金融看金融,从政治高度和战略全局去把握金融的本质、定位、规律、功能等重大问题,这些探索实践蕴藏着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这里能寻找到习近平同志金融领域治国理政思想的活泼发萌和生动注脚。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本质意义,在于重构金融与社会的新型契约关系,开辟了一条“金融向善”的制度化路径。中国方案以实践回应了一个世界性难题:金融不应沦为资本自我增值的“利维坦"而应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助推器。中国金融治理模式最深刻的全球启示在于,通过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和市场机制的创新融合,实现了三重范式突破一一将金融从华尔街的“金钱游戏”转变为实体经济的“供血系统”,从精英阶层的“财富机器”转变为普惠发展的“资源配置枢纽”,从周期性危机的“策源地”转变为维护系统性稳定的“减震器”。这一东方智慧昭示:当金融被有效嵌入国家治理框架,其服务人类共同价值的潜能将得到极大释放。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理论渊源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条道路不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更以“和合共生”“义利并举”的东方智慧为世界金融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展现中华文明的当代价值,终将形成兼具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的现代金融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应对全球金融风险挑战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