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座题目:文化因素在古代中医素质中的表现.docx
-
资源ID:1880190
资源大小:8.9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医讲座题目:文化因素在古代中医素质中的表现.docx
中医讲座题目:文化因素在古代中医素质中的表现授课教师:*地点:肺病脾胃病科医生办公室时间:202*年4月8日参加人员亲自签名:内容要点讲座题目:文化因素在古代中医素质中的表现在农耕文明下产生的中医药体系,既是治病救人的自然科学,又是与“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密切相关,讲究“悬壶济世”的社会科学;在二千多年的发展史中,中医学吸收了诸子百家多个社会学派的优秀成果,逐渐形成了极具人文特色的思辨、诊疗体系。有感于越来越多的伤医事件,今天暂且放下理法方药等具体的学术讨论,单就中医学体系中的具有文化特色的因素和大家一起梳理,希望能够达到增加诊疗活动中的人文色彩,缓解医患矛盾的目的。首先,中医学认为“医乃仁术”,这是从儒家吸取的思想。儒家认为人需要具备“仁、义、礼、智、信”的品质,“仁”是排在第一位的,是儒家思想的精神核心。中国自古就有“儒医同道”之说,早在百家争鸣的先秦时代,儒家的“仁”学就开始向医学道德渗透。“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成为许多读书人的理想追求。历代多有知识分子跻身医道,以致有“儒医”之称。“仁”是“慈仁、爱人、关心人”的意思,是从医者最基本的品德要求。一个医生如果缺乏仁爱之心,对患者的痛苦漠不关心,不管他的技术多么高明,都不具备行医资格。第二,中医治病救人要求“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我认为这是从墨家“兼爱”思想中吸取的营养,与现代人提倡的“平等、博爱”的观点相近,体现了一种基本的人道精神。“人不患贫患不均”,如果患者被医生不平等的对待,往往会引发患者不满,甚至直接导致医患冲突。第三,“忠孝思想”,忠孝是儒家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核心,忠孝两全被看作是人的最美品德,这种道德观念深深地影响着古代医学家的人生追求。伤寒论序言中说“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其中“上疗君亲之疾”,就属于儒家的忠孝思想。张从正的儒门事亲直接用书名来表达以医药侍奉双亲的思想。事实上,古代医家也并没有把服务对象仅仅局限于“君亲”,而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把患者当亲人来对待,无疑能够缓解病痛,拉近距离,减少矛盾。第四,在中医诊疗过程中,往往有些细节能够体现丰富而独特的人文精神。比如说问诊中,问患者口渴时,关心渴喜冷饮还是热饮。这样细致的询问,就是推己及人,对患者痛苦感同身受的表现。古代中医所处的小农经济、宗法制度和“熟人社会”的社会格局已一去不复返,执行中医诊疗的医生,与接受医诊疗的患者,都不可避免的进入了现代社会。中医诊疗的形式可以改变,但是中医诊疗的内涵不能改变。所以,不要让厚厚的化验单增加了医患之间的距离,不要让冷冰冰的听诊器冷却了医患之间的感情。在源远流长的中医诊疗体系中,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有鲜明的文化色彩,把它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对拉近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避免伤医事件,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