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考点总结.docx
围护桩顶垂直位移A的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建筑物沉降A建筑物倾斜A全站仪、反射片等围护桩水平位移A测斜管、测斜仪等掌握基坑开挖过程对周围土体、围护结构及地下水位的影响土体水平位移A二十九、隧道监测项目、对象及方法一览表监测项目监测类别监测方法监测对象地表沉降A全自动电子水准仪、锢钢尺等掌握施工过程对影响范围土体、地下管线和周围建筑物的影响程度地下管线沉降A建筑物沉降A拱顶下沉A建筑物倾斜A全站仪、反射片等三十、监控方案应包括监控目的、监测项目、监控报警值、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测点的布置、监测周期、工序管理和记录制度以及信息反馈系统等。三十一、监测总报告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监测项目和各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采用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监测结果评价。三十二、工程竣工报告主要内容:(1)工程概况;(2)施工组织设计文件;(3)工程施工质量检查结果;(4)符合法律法规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5)工程施工履任设计文件情况;(6)工程合同履约情况。一、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应在结构建立预应力后拆除。二、预应力混凝土配制:(1)应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粗骨料应采用碎石,其粒径宜为525m11.(2)混凝土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及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三、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设计无规定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应控制在强以内。四、预应力张拉时,应先调整到初应力(。),该初应力宜为张拉控制应力整COn)的10%15%,伸长值应从初应力时开始量测。五、先张法预应力施工:放张预应力筋时混凝土强度设计未规定时,不得低于强度设计值的75%。六、后张法预应力施工:(1)预应力筋安装:穿束后至孔道灌浆完成应控制在工Mfl间以内,否则应对预应力筋采取防锈措施:空气湿度大于70%或盐分过大时,7d;空气湿度40%70%时,15d;空气湿度小于40%时,20do(2)预应力筋张拉:混凝土强度设计未要求时,不得低于强度设计值的75%。曲线预应力筋或长度大于等于25m的直线预应力筋,宜在两端张拉;长度小于25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在一端张拉。七、当因降水而危及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时,宜采用截水或回灌方法。八、排水明沟宣布置在拟建建筑基础边04m以外,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应不小于0.3m。排水明沟的底面应比挖土面低0.30.4m。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0.5m以上,并随基坑的挖深而加深,以保持水流畅通。九、大体积混凝土设置后浇带(宽70100em,间距1020m,一个方向要贯通,留缝不断筋):各块(单元)间留设后浇缝带,池体钢筋按设计要求一次绑扎好,缝带处不切断,待块(单元)养护28d后,再采用比块(单元)强度高一个等级的混凝土或掺加UEA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灌筑后浇缝带使其连成整体。十、防水混凝土灌注时的自由倾落度高度不应大于2m。灌注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槽或振动溜管下落。十一、结构拆模时间:非承重侧墙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时方可拆除;承重结构顶板和梁,跨度在2m及其以下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跨度在28m的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跨度在8m以上的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IO0%设计强度方可拆除。一、柔性路面: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在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累积变形,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柔性路面主要代表是各种沥青类路面,包括沥青混凝土(英国标准称压实后的混合料为混凝土)面层、沥青碎石面层、沥青贯入式碎(砾)石面层等。二、刚性路面: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板体作用,抗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很小,呈现出较大的刚性,它的二十七、热拌沥青混合料主要类型:(一)普通沥青混合料即蛆型沥青混合料。(二)改性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适用城市主干道和城镇快速路。(三)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简称SMA)。SMA是当前国内外使用较多的一种抗变形能力强,耐久性较好的沥青面层混合料;适用于城市主干道和城镇快速路。二十八、改性(沥青)SMA:路面有非常好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低温变形性能和水稳定性,且构造深度大,抗滑性能好、耐老化性能及耐久性等路面性能都有较大提高。二十九、沥青路面再生剂技术要求:1.具有软化与渗透能力,即具备适当的黏度;2.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质;3.具有溶解分散沥青质的能力,即应富含芳香酚;4.具有较高的表面张力;5.必须具有良好的耐热化和耐候性。三十、再生剂选择与用量的确定应考虑旧沥青的黏度、再生沥青的黏度、再生剂的黏度等因素。三十一、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三十二、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指标(马歇尔指标):空隙率、矿料间隙率、饱和度、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等。三十三、城市道路路基工程包括:路基(路床)本身及有关的土(石)方、沿线的涵洞、挡土墙、路肩、边坡、排水管线等项目。三十四、路基附属构筑物:涵洞(管)等构筑物可与路基(土方)同时进行;地下管线施工必须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原则。三十五、路基施工要点:(一)填土路基:L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冻土块或盐渍土。填土内不得含有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0mm的土块应打碎。2,排除原地面积水,清除树根、杂草、淤泥等。应妥善处理坟坑、井穴,并分层填实至原基面高。3.填方段内应事先找平,当地面坡度陡于1:5时,需修成台阶形式,每层台阶高度不宜大于300mm,宽度不应小于Loln。4.根据测量中心线桩和下坡脚桩,分层填土,压实。5.碾压前检查铺筑土层的宽度与厚度,合格后即可碾压,碾压“先轻后重”,最后碾压应采用不小于12t级的压路机。6.填方高度内的管涵顶面填土50Omm以上才能用压路机碾压。7.填土至最后一层时,应按设计断面、高程控制填土厚度,并及时碾压修整。(二)挖土路基:L路基施工前,应将现况地面上积水排除、疏干,将树根坑、粪坑等部位进行技术处理。2.根据测量中线和边桩开挖。3.挖方段不得超挖(最后部分人工挖),应留有碾压而到设计标高的压实量。4.压路机不小于12t级,碾压应自路两边向路中心进行,直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5.碾压时,应视土的干湿程度而采取洒水或换土(翻浆时换土)、晾晒等措施。6.过街雨水支管沟槽及检查井周围应用石灰土或石灰粉煤灰砂砾填实。三十六、路基质量检查与验收:主控项目为压实度和弯沉值(mm100);一般项目有路基允许偏差和路床、路堤边坡等要求。三十七、路基压实试验段试验目的:以便确定路基预沉量值。合理选用压实机具;选用机具考虑因素有道路不同等级、工程量大小、施工条件和工期要求等。(3)按压实度要求,确定压实遍数。(4)确定路基宽度内每层虚铺厚度。(5)根据土的类型、湿度、设备及场地条件,选择压实方式。三十八、路基压实:1.压实方法(式):重力压实(静压)和振动压实两种。2.土质路基压实原则:“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迹重叠”。压路机最快速度不宜超过4kmh03.碾压顺序:应从路基边缘向中央进行,压路机轮外缘距路基边应保持安全距离。4.碾压不到的部位(井口、路边缘)应采用小型夯压机夯实,防止漏夯,要求夯击面积重叠1/41/3。三十九、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一)淤泥、淤泥质土及天然强度低、压缩性高、透水性小的一般黏土(软土):表层处理法、换填法、重压法、垂直排水固结法等方法;具体可采取置换土、抛石挤淤、砂垫层置换、反压护道、砂桩、粉喷桩、塑料排水板及土工织物等处理措施。(二)湿陷性黄土:防止地表水下渗、换土法、强夯法、挤密法、预浸法、化学加固法等方法。加筋土挡土墙是湿陷性黄土地区得到迅速推广的有效防护措施。(三)膨胀土路基应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减轻和消除路基胀缩性对路基的危害,可采取的措施包括用灰土桩、水泥桩或用其他无机结合料对膨胀土路基进行加固和改良;也可用开挖换填、堆载预压对路基进行加固。冻土:调整结构层的厚度或采用隔温性能好的材料等措施来满足防冻胀要求。炙孔矿渣是较好的隔温材料。四十、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控制:(一)路基排水:分为地面和地下两类。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设置各种管渠、地下排水构筑物。在有地下水或地表水水流危害路基边坡稳定时,可设置渗沟或截水沟。(二)路基隔(截)水:设置隔离层或采取疏干路基等措施。路基疏干可采用土工织物、塑料板等材料或超载预压法稳定处理。(三)附属构筑物:L过街支管与检查井周接合部应采取密封措施,防止渗漏水造成路面早期塌陷。2,管道与检查井、收水井周围回填压实要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相关规定,防止地表水渗入造成对道路的破坏。四十一、常用的基层材料:(一)石灰稳定土类基层:良好的扳体性,但其水稳性、抗冻性以及早期强度不如水泥稳定土。温度低于廖时强度几乎不增长。石灰土巳被严格禁止用于高等级路面的上基层,只能用作高级路面的底基层。(二)水泥稳定土基层:在暴露条件下容易干缩,低温时会冷缩,而导致裂缝。水泥土只用作高级路面的底基层。(三)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基层(二灰土):具有明显的收缩特性,但小于水泥土和石灰土,也被禁止用于高等级路面的基层,而只能做底基层。二灰稳定粒料可用于高等级路面的基层与底基层。(四)抗冻性:二灰土水泥土石灰土。四十二、石灰稳定土基层与水泥稳定土基层宜在春末和气温较高季节施工,施工最低气温为5。石灰工业废渣(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碎石)基层(二灰混合料)应在春末和夏季组织施工,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并应在第一次重冰冻(-3-5°C)到来之前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完成。级配砂砾(碎石)、级配砾石(碎砾石)基层宜采用机械摊铺且厂拌级配碎石,级配砂砾应摊铺均匀一致,发生粗、细骨料离析(“梅花”、“砂窝”)现象时,应及时翻拌均匀。可采用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进行养护,养护期为714d。四十三、土工合成材料的功能与作用:加筋、防护、过滤、排水、隔离。(一)路堤加筋: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叠合长度不应小于15Omm,以提高路堤的稳定性。土工格栅、土工织物、土工网等土工合成材料均可用于路堤加筋,其中用作路堤单纯加筋目的时,宜选择强度高、变形小、糙度大的土工格栅。土工合成材料应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且应具有较高的撕破强度、顶破强度和握持强度等性能。(二)台背路基填土加筋: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对台背路基填土加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路基与构造物之间的不均匀沉降。加筋材料宜选用土工网或土工格栅,相邻两幅加筋材料应相互搭接,宽度宜不小于20Omm。(路面裂缝防治:1.土工合成材料如玻纤网、土工织物,铺设于旧沥青路面、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沥青加铺层底部或新建道路沥青面层底部,可减少或延缓由旧路面对沥青加铺层的反射裂缝,或半刚性基层对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用于裂缝防治的玻纤网和土工织物应分别满足抗拉强度、最大负荷延伸率、网孔尺寸、单位面积质量等技术要求。土工织物应能耐170以上的高温。2.首先要对旧路进行外观评定和弯沉值测定,进而确定旧路处理和新料加铺方案。施工要点:旧路面清洁与整平,土工合成材料张拉,搭接和固定,洒布粘层油,按设计或规范规定铺筑新沥青面层。3.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处理要点: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评定;旧路面清洁和整平,土工合成材料张拉、搭接和固定,洒布牯层油,铺沥青面层。四十四、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一)施工准备:沥青混合料面层应在基层表面喷洒透层泄,在透层油完全渗入基层后方可铺筑面层。施工中应根据基层类型选择渗透性好的液体沥青、乳化沥青做透层油。双层式或多层式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面层之间应喷洒拈层泄,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