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第一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切实维护残疾人平等权利,着力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增强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推进我县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把县建设成为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县作出应有贡献。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明确党委、政府有关部门残疾人工作职责,为残疾人保障和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多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实现与全县人民同步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我县“十五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到2030年,农村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全面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多层次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多形式残疾人就业支持体系基本形成,均等化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无障碍社会环境持续优化,残疾人事业基础保障条件明显改善,残疾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生活等方面平等权利得到更好实现,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专栏1“十五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主要指标指标单位2025年2030年1.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年均增速%与全县生产增长基本同32.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比例%100%100%3.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率%100%100%层次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困难和重度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惠及更多三、四级持证残疾人和符合条件的非本地户籍持证残疾人,残疾人的养老、医疗、康复、托养、住房等基本民生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残疾人就业创业支持体系更加完善。全县扶助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法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多渠道、多形式提升残疾人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技能,切实维护残疾人劳动权益,促进残疾人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更加协调,残疾人通过生产劳动过上更好更有尊严的生活。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供给结构更加合理,供给能力明显提高。全县残疾人逐步享有均等化、便利化、专业化、差异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残疾预防工作体系和防控网络更加完善,残疾人的康复、教育、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残疾人平等权利合法权益更好实现。全县残疾人权益保障法规制度建设更加健全,残疾人法律援助与信访维权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工作方式不断创新,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民主参与、民主协商渠道持续拓宽,无障碍社会环境显著优化。-残疾人保障和发展体制机制更具活力。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市场推动、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残疾人保障和发展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跨部门协同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扶残助残活力充分激发,残疾人服务业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显著提高,残疾人及残疾人组织的主体作用发挥更加明显。城乡残疾人服务机构和基础设施更加完备,残疾人事业人才培养和经费保障机制更加畅通,基层残疾人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残疾人及残疾人组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第二章主要任务在“十五五”时期着力打造残疾人保障和发展领域基本民生保障体系、就业创业支持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权益保障体系、社会参与体系、基础保障支持体系等工作体系,全面推动我县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残疾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一节为残疾人提供更稳定更高水平的基本民生保障通过健全防止残疾人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强化残疾人照护和托养服务,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残疾人保护,加强伤残退役军人和伤残民警抚恤优待,持续改善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切实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1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农村低收入残疾人实施常态化监测,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救助范围。健全农村低收入残疾人常态化帮扶机制,完善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实施农村残疾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扶持农村残疾人参与富民乡村产业,保障农村残疾人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深化拓展消费帮扶,促进农村残疾人增收致富。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助残结对帮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帮扶。2 .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进一步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推进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健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调整优化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儿童早期康复治疗救助机制。进一步落实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提高辅助器具适配率。建立健全残疾孤儿保障体系,提高残疾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提升儿童福利机构安全管理水平和应急响应服务能力。推动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生活用水、电、燃气费用优惠和补贴政策。落实持证残疾人免费或优惠乘坐县内公共汽车。推动医疗、教育、文化、体育、法律、通信等公共服务机构为残疾人实施费用减免优惠,并提供优先服务和支持性服务。3 .强化残疾人社会救助保障。建立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残疾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的覆盖面和精准度。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提供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或最低生活保障。对于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残疾人家庭或个人给予急难社会救助。将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以及三、四级智力、精神残疾人,按照“单人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继续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适老化)改造项目,在优先保障重度残疾人家庭的改造需求的基础上,放宽改造对象条件,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适老化)改造,提高改造质量。完善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儿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门诊和住院救助政策,强化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互补衔接。建立健全多部门协同的精神障碍患者风险评估筛查制度,落实分类救治救助。加强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残疾人的救助帮扶和寻亲服务。4 .扩大残疾人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推动全县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应保尽保,按规定落实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和三、四级智力、精神残疾人及残疾儿童个人缴费资助政策。促进已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村转移残疾人依法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鼓励灵活就业残疾人自愿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持就业残疾人依法参加失业保险,推动就业残疾人依法参加工伤保险。落实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发放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病残津贴、为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和个体户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按照国家部署,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鼓励残疾人参加意外伤害、补充养老、补充医疗、护理保险等商业保险。5 .保障残疾人基本住房安全便利。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优先轮候、优先选房、优先安排公共租赁住房,不断改善残疾人居住条件。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中,优先解决低收入残疾人家庭住房安全问题。对无力自筹资金实施危房改造的农村残疾人家庭给予倾斜照顾。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统筹考虑无障碍需求。6 .加强残疾人托养和照护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照护服务,整合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力量,为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服务、日间照料、邻里互助等社会化照护服务。继续实施社区康园中心、“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项目,为16至59周岁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推进乡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协助乡镇经办残疾人事务,为残疾人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建立社区康园中心分类管理、专业督导、星级评定、资金保障、机构退出等机制。落实托养服务机构扶持政策,健全托养服务补贴制度,加强托养服务人才培养。强化普惠型养老服务机构的残疾人服务功能,接收符合条件的盲人、聋人等老年残疾人,对无法互相照顾的老年人和成年残疾子女实施共同入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培育专业化社会服务机构参与残疾人照护和托养服务。7 .健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残疾人保护。由县残联积极协助政府有关部门,推动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法规政策中增设残疾人保护相关内容,编制适合残疾人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推动应急避险设施和公共场所的无障碍建设与改造。加强残疾人集中场所和残疾人服务机构安全保障、应急服务、消防安全能力建设。开展残疾人应急科普宣传,增强残疾人自救互救能力。8 .加强伤残退役军人和伤残民警抚恤优待。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和伤残抚恤管理办法,落实国家关于伤病残军人安置管理和服务优待规定。落实残疾军人除享受国家给予的特殊待遇外,同时享受当地社会残疾人的相应待遇。落实残疾军人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享受惠及所有残疾人的政策待遇;符合条件的残疾军人按照有关身体残疾的特殊要求享受惠及特定残疾人的政策待遇。落实伤残民警按照人民警察抚恤优待办法享受相关待遇。专栏2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重点项目L最低生活保障: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或个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重度残疾人和三、四级智力、精神残疾人参照单人户施保。2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按照省统一规定,完善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扩大补贴对象范围。3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依据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为我县户籍及经批准的具有省户籍0-6岁符合条件的视力、听力、言语、智力、肢体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救助。4 .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资助: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给予政府补贴。5 .残疾人信息消费支持:鼓励运营商及广电网络合理降低残疾人使用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宽带网络等信息消费费用,减免残疾人使用助残公益类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流量资费。6 .残疾评定补贴:为低收入和重度残疾人残疾评定提供补贴和便利服务。7 .残疾人托养服务补贴: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分类补贴制度,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或托养服务机构给予托养服务补贴。8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为全县190户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无障碍(适老化)改造提供补贴,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标扩面。9 .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按规定为符合条件的肢体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发放燃油补贴。10 .残疾人走访探视服务:村委会、残疾人协会和社工站点对困难残疾人开展经常性走访探视,及时反映和解决问题。IL低收入家庭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鼓励逐步将低收入家庭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目录;鼓励有条件的镇为有长期照护需求和意愿的低收入家庭重度残疾人提供集中照护服务;有条件的村委会依托公共服务设施,为重度残疾人提供集中照护、日间照料、居家服务、邻里互助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化照护服务。12 .就业年龄段残疾人托养服务:依托社区康园中心,为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护理、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运动功能训练、职业康复与劳动技能训练等服务。13 .残疾人社会工作和家庭支持服务:为残疾人及其家庭提供社会工作服务,协助其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为残疾人家庭提供临时照护“喘息服务”、心理辅导和康复、教育等专业指导。推动在残疾人服务岗位中设置社会工作岗位。14 .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中困难残疾人急难救助:对因疫情防控在家隔离的残疾人,落实包保联系人、加强走访探视、及时提供必要帮助。对因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导致监护人无法履行职责的残疾人,村委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第二节促进残疾人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