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
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区根据“一港两江三区三带”的战略布局,突出抓好工业项目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五场大会战,城区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市生态环境局紧紧围绕区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全面贯彻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上级生态环境部门部署要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两山”建设为突破口,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开展本辖区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为深入了解区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科学合理编制市区生态环境保护“十五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编制组于2026年1月22日起,围绕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对“十五五”规划目标任务、工程项目建议等内容与市生态环境局各股室,区相关单位进行交流并收集资料汇总,有效掌握了第一手生态环境现状情况。根据收集的资料,根据国家、自治区、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基于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能力建设情况、存在问题,规划编制组深入分析区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困难和需求,初步制定区生态环境保护“十五五”规划目标、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并形成市区生态环境保护“十五五”规划初稿。2026年4月9日,市生态环境局在区组织召开市区生态环境保护“十五五”规划审查会,参加会议的有特邀专家、区政府办、发改科技局、财政局、经信局、农业农村局、住建局、交通局、新兴产业园区管委会、自然资源局、乡村振兴办、文广体旅局、投促局、统计局、蒲庙镇、那楼镇、百济镇、中和镇、新江镇相关人员和编制单位规划组。根据会议的精神及意见,规划组对规划报告进行修改,于2022年4月形成终稿。规划共分列十三章,回顾“十四五”环境保护完成情况,展望“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涵盖水环境、大气环境、噪声环境、土壤、固废、风险、绿色低碳等内容。目录第一章建设美丽新征程第一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机遇和挑战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主要目标第三章优化空间,构建绿色低碳体系第一节统筹优化空间布局第二节紧跟绿色转型步伐第三节落实优化资源环境第四节建设绿色科技创新空间体系第四章深入实施碧水工程第一节持续对流域水环境的防治管理第二节强化重点领域水污染治理第三节落实水生态环境管理及修复第四节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第五节推进河库建设笫五章持续改善声环境第一节持续强化噪声排放源监督管理第二节加大重点领域噪声污染防治力度第六章开展碳行动,改善气候环境第一节开展碳排放,碳达峰行动第二节推进清洁能源体系第三节健全气候变化能力体系第七章持续提升“蓝”品质第一节持续对大气环境的管控第二节深化工业源污染治理第三节持续推进Vc)CS治理攻坚第四节加强移动污染防治第五节强化大气面源污染防治第八章深化土壤污染防治,打好净土保卫战第一节摸清并控制土壤污染第二节推动土壤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第三节持续深入重金属污染防治第四节加强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第九章响应乡村振兴,改善乡村环境第一节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第二节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第三节加强农业源污染防治第十章严抓环境风险底线第一节健全风险防控和应急管理体系第二节加强危险废物管控第三节推进固废利用处置第四节加强危险化学品等其他新污染物风险防控第十一章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第一节加强生态空间管控第二节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第三节加强生态系统的管控及修复第十二章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第一节健全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第二节完善生态环境法治体系第三节发挥市场机制激励作用第四节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监管能力第十三章强化规划实施保障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第二节加大环保投入第三节推动项目实施第四节完善实施评估名词解释第一章建设美丽新征程“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区根据市实施“一港两江三区三带”的战略布局,突出抓好工业项目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五场大会战,城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区紧紧围绕城区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全面贯彻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上级部署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开展本辖区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第一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十四五”期间,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继2018年12月区获全国第二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后,为巩固提升“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打造自治区级生态建设示范县(区),并成功获得“2019年自治区级生态县(区)”称号命名。以“两山”建设为突破口,强力打造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为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提供强有力保障。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多年达90%以上,6项主要污染物连续5年稳定达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居市前列;2025年综合指数为2.98,空气优良率高达97.5%,空气质量位于全市前列。邕江、八尺江的水质逐年变好,至2025年,邕江蒲庙断面(区控断面)的水质指标达到11类水体指标;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为100%;八尺江水质由2015年的V类好转为IV类;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水体指标。2025年城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6.3%,高于规划目标10.3个百分点。林地保有量47420.20公顷。环保有力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培育“工业树”,打造“产业林”,突出高端特色产业集聚带动作用,加大建链、补链、强链力度,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铝精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等高技术水平和高附加价值的产业链,高标准打造重点产业基地。形成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铝精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三大主导产业产值由2016年的15.05亿元增加到2025年的68.54亿元,比重由45.6%提高到72.78%。2025年区规上企业32家,亿元企业19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94.17亿元,初步形成十亿元企业引领、五亿元企业带动、亿元企业支撑、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格局。淘汰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工业企业23家,淘汰拆除燃煤小锅炉75台,取缔关停沿江企业14家,截流沿江污水直排口14个。完成对52家企业的环保基本情况进行摸排调查并提出解决方案;引进“环保管家”,建立辖区企业环保档案,全面掌握重点污染源情况,进行精细化管控。指导企业完成减排工作,特别完成排放主要污染物大户华宏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和蒲新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削减任务。完成城区水污染物结构减排项目共2个。实现镇镇建成污水处理厂。开展乡村环境卫生“四清理”、“四整治”行动,完成全城区垃圾收运覆盖率和处理率100%;垃圾有效处理的行政村比例100%完成;加强农村污水治理,完成81个点“美丽”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截至2025年,新建农村户厕改造641户,已验收合格无害化卫生厕所641户,建成整村推进行政村示范项目4个,自然屯公厕3座。全面完成村庄环境“三清三拆”任务,实施环境乡土化整治,开展公共空间整治,建设“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微庭院”等,完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开展农房风貌塑造,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乡村风貌水平。支持规模化养殖企业利用经无害化处理后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推广“规模养殖+沼气+社会化出渣运肥”模式,发展种养一体化模式,推进沼渣沼液有效利用,促进养殖业和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十四五”期间,区各级各部门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并取得显著成效。蓝天保卫战成效明显。建立大气扬尘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重点区域扬尘污染治理,城区PMl。值长期处于七城区较低水平,各项指标在全市评比中位居前列;加强工业废气和秸秆焚烧污染管控,严厉打击大气污染违法行为,“蓝”成为常态。2025年度,组织网格员开展秸秆禁烧智能化视频监管系统培训,组织秸秆巡查检查554次,出动727人/次,发现违法焚烧点469个,现场制止469件。检查建筑工地625个次,检查物料堆场71个次,检查涉气工业企业88家次,检查餐饮单位、夜市烧烤79个(处)次,检查汽修企业(个体户)67个次,检查加油站46个次,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企业完成整改;共下发整改通知书44份,巡查发现并处置露天秸秆、垃圾焚烧火点38个。碧水保卫战成效显著。深入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对水体环境污染整治力度,邕江蒲庙断面水质由III类提升至II类,城市内河八尺江水质由2015年的V类好转为IV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污水处置,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基本达标。加强排查改造雨污管网错混接点,2019年完成率居全市首位;全面推行河长制,清理河岸和水域面积359.42万平方米,河库“四乱”问题全部整改到位;积极推进邕江和八尺江环境整治工作,清理水上漂浮杂物共约51.63吨;清理河道水面面积共120万平方米、乱搭乱盖4处共500平方米。拖离八尺江滞留“三无”船只共33艘。定期对入河排污口以及水源地取水口水质进行跟踪监测,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基本达标。重点对英雄水库等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无证无照违法生产的小企业、生态环境保护能力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大清查大整治工作,共出动240多人次,排查各类企业35家,排查饮用水源地4个。实施“千吨万人”乡镇及以下饮用水环境问题排查及整治。2025年,区印发并落实调整后的禁养区划定方案(通告),重新划定后的禁养区范围128.46平方公里。出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指导新建、改建、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推广采用粪尿分类、雨污分离、固体粪便堆肥处理利用、污水就地处理后农地回用等技术,提高畜禽资源化利用水平。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开展辖区疑似土壤污染企业的监管、核查、排查等工作。深入开展污染源整治排查,建立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清单,多部门联合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单位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单位的固体(危险)废物产生、经营、贮存、转移和利用处置,台账建立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继续推进土地整治、表土剥离、土地复垦等工作。制定了市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62025),建立了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系统。噪声污染防治效果明显。2025年,针对建筑工地噪音扰民问题,区下发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区开展午夜间施工噪声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组织有关部门持续开展午夜间施工噪声联合执法专项行动,特别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投诉案件,集中开展午夜间施工噪声联合执法,形成严管重罚高压态势,遏制建筑施工噪声信访投诉上升势头,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解决好噪声扰民问题。年内,共出动执法人员1680人次,巡查707家次,立案查处7件,劝阻停止施工81家次,约谈夜间违法超时施工的项目业主和施工方8次共32家。生态优势品牌不断扩大。区2018年荣获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