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docx
“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目录前言-1-1规划背景-2-1.1 基本情况-2-1.1.1 自然地理-2-1.1.2 社会经济-4-1.1.3 资源概况-5-1.1.4 总体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7-1.1.5 "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及成效-9-1.1.6 "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建设和续接情况-17-1.2 水利改革发展现状-20-1.3 面临形势-21-1.4 存在问题-25-2总体思路-28-2.1 指导思想-28-2.2 基本原则-28-2.3 规划依据-29-1.1.1 律法规及重要文件-29-1.1.2 技术标准-30-1.1.3 相关规划报告和文件-31-2.4 规划水平年-32-2.5 主要目标-32-2.6 发展布局-33-3规划架构体系-35-3.1 以水定需,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35-3.1.1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35-3.1.2 大力推进重点领域节水-36-3.1.3 立健全节水激励机制-40-3.1.4 培养公民节水节水意识-41-3.2 防治并重,完善江河安澜的防洪体系-42-3.2.1 优化全县防洪空间布局-42-3.2.2 加快防洪薄弱环节建设-43-3.2.3 加强洪水风险防控能力-44-3.3 质量统筹,构建空间均衡的水资源配置体系-45-3.3.1 完善供水格局-45-3.3.2 加快重大项目实施进度-46-3.3.3 健全水资源配置体系-46-3.4 防治结合,恢复水清岸绿的水生态体系-47-3.4.1 加大重点河湖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力度-47-3.4.2 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52-3.4.3 大力开展农村水利综合整治-52-3.5 多措并举,加强城乡一体的供水灌溉体系-53-3.5.1 完善城乡一体化供水灌溉系统-53-3.5.2 提升城乡一体化供水灌溉水平-54-3.5.3 强抗旱应急能力-55-3.6 着眼未来,建立重大战略的保障体系-56-3.6.1 建立重大战略保障体系-56-3.6.2 加强水资源战略储备项目-57-3.7 稳步推进,健全调控精准的智慧水利体系-58-3.7.1 智慧水利体系规划-58-3.7.2 加快数据中心建设-59-3.7.3 加快工程管理监测系统建设-60-3.7.4 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60-3.7.5 加快水文、水土保持现代化体系建设-60-3.7.6 加快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60-3.7.7 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60-3.8 强化监管,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61-3.8.1 完善监管法治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监管制度体系61-3.8.2 强化江河湖泊监管,持续改善河湖面貌-61-3.8.3 强化水资源监管,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61-3.8.4 强化水利工程监管,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62-3.8.5 强化水土保持监管,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62-3.8.6 强化水安全风险管控,提高应急处置能力-62-3.8.7 强化水行政执法,维护水法规权威-62-3.9 改革创新,推进水治理能力现代化-62-3.9.1 全面推进依法治水,提升水利法制化水平-63-3.9.2 落实政府水安全保障责任,健全河湖管理长效机制-63-3.9.3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水利工程良性运行64-3.9.4 加强人才教育,提升水利行业能力-64-3.9.5 深化水资源税和水价改革,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65-3.9.6 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保障建设资金需求-65-3.9.7 加强创新引领,提升水利行业科技支撑能力-66-4投资规模匡算-67-4.1 投资主要指标-67-4.2 编制依据-67-4.3 编制方法-67-4.4 编制方法-69-4.5 投资汇总表-70-4.6 规划评价-73-5环境影响评价-75-5.1 环境影响分析依据-75-5.2 环境评价范围-77-53环境保护目标-77-5.4 水环境质量现状-77-5.5 规划环境影响因素分析-78-5.6 规划实施环境影响减缓要求-80-5.7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84-6风险评估-86-6.1 风险因素-86-6.2 风险应对措施-87-6.3 风险等级-89-7保障措施-90-7.1 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90-7.2 完善投资机制,拓宽资金渠道-91-73加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实施-91-7.4 力口强队伍建设,强化监督管理-92-附件错误!未定义书签。,刖三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实施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治理的国家水安全战略,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十五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推动县高质量跨越发展的重要机遇期。2025年是“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关键之年,为全面科学评估“十四五”水利改革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超前研究、系统谋划“十五五”水利发展的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建设布局、重大项目和重要举措,为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水安全保障,并力争更多重点水利工程项目进入国家“十五五”规划。针对县县情、水情,梳理总结了近年来县水利建设成效,分析水利发展的现状,围绕新时代县水利发展新要求新方向,基于以往工作基础,组织开展县“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县“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共规划项目56件,包含防洪、供水、水生态、水利信息化4大类,采用综合类比法进行估算,规划工程总投资为26.73亿元。1规划背景1.1 基本情况1.1.1 自然地理(1)地理位置县位于省中部偏南,介于东经,北纬,东西最长39km,南北最宽36.15km,呈海棠叶形状,总面积739.55km2,县城距省会昆明市138km,距市政府所在地50km,东接华宁,南连石屏、建水,西与、峨山交界,北邻江川,是历史有名的滇南重镇及经济和手工业发达地区。玉蒙铁路经过境内,交通极为便利。县境内由中山、平坝、河谷地貌组成,山地77.07%,平地21.63%,河谷占1.3%,在四面环山的平坝中镶嵌着面积达375km2的杞麓湖,成为供给坝区用水及调节气候的主要水源。县总体上属云贵高原湖盆山原地貌的一部分,其北部是一个以杞麓湖为中心的断陷盆地,地形南尖东西阔,北微弧状。地势北高南低,由盆地、中山、河谷三种地貌组成。县内最高为西部的螺峰山海拔2441m,最低为曲江河谷的马脖子,海拔1350m,最大高差1091mo县的主体杞麓湖盆地包括:等7个街道、乡镇的坝区,海拔17951830m,杞麓湖镶嵌其中,为冲积、湖积盆地,地形平坦,面积约155.90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1.63%o县域中部地形变化复杂,多为山原、台原、高丘和山间小盆地,海拔1450244Im,面积约555.67km2,占全县总面积的77.07%o县域南部河谷即高大乡的曲江及其支流库南河、路南河等河谷地带,面积约9.73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3%o(2)气候特征县地处低纬高原,属中亚热带湿润凉冬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秋两季主要受印度洋孟加拉湾西南及北部湾东西两支暖湿气流控制,热湿多雨;冬春两季受来自北非、西亚及印巴半岛等干燥气流和北方南下冷气流的控制,温燥少雨,具有四季寒暑不分明、干湿季节分界明显、年温差小而昼夜温差相对较大的特点。据县气象站近40年的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5.6,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8.4C,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0.5,极端气温分别为1982年12月27日的55。C和1966年5月1日的31.9;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049小时;多年平均蒸发量(20cm蒸发器观测值)1812.0mm,年内蒸发量差异不大,水面蒸发量在1000mm1200mm之间。蒸发量年际变化小,变差系数CV值仅在0.08左右;最多风向为正南,平均风速2.7ms,最大风速出现在1984年2月4日达到21ms,风向为西南方。县一般5月下旬进入雨季,10月中旬结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72.7mm,降水量年际变化不大,一般在800mm1000mm之间,最小年份(1963年)仅610.6mm,最大年份(1983年)为1208.9mmo年内分配不均,每年510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2.8%,114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17.3%,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容易发生干旱和洪涝。(3)河湖水系杞麓湖流域位于省中部,隶属市县,是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杞麓湖流域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位于东经102。33,48"102。52,36",北纬24436"24。14,2"之间,北枕江川星云湖,南望曲江干流,西依大河(曲江上游段),东邻华宁龙洞河。流域近似为一个封闭形的西东向平行四边形形状,四周群山环抱,山峦起伏,中部为湖泊,湖周为平坝区,主要分布在湖泊的南、西、北三面,坝区外围为中、低山,海拔高程多在19792100m之间,流域集水面积354.2km2,湖面面积37.5km2,湖岸线长42.2km,平均水深4m,最大水深6.8m,湖泊蓄水量1.68亿m3;根据省杞麓湖保护条例(2018年11月29日修订)杞麓湖最高蓄水位为1796.62m,湖泊蓄水量18285万m3;杞麓湖最低蓄水位为1793.92m,相应湖面面积34.4km2、湖泊蓄水量8440.00万m3;当湖水位为1796.22m时(正常蓄水位),东西长10.4km,南北平均宽3.5km,湖面面积37.3km2,约占全县总面积的5.0%o杞麓湖据省环境质量监测报告显示:2025年杞麓湖全湖水质综合类别为劣V类,水质状况为重度污染,湖泊营养状态为中度营养化。县境内河流及湖泊均属珠江水系南盘流域,县境内主要河流有红旗河、大兴河、者湾河、库南河、路南河、曲江河,其中河谷区主要河流为曲江(段高大河)、路南河及库南河,杞麓湖盆区主要有红旗河、大新河、者湾河,还有十里沙沟、二街沙沟、姜家冲沟、大桥沟和窑沟等14条季节性小河,最大的入湖河流红旗河由西北向东南穿越坝区后注入杞麓湖。1.1.2 社会经济县共有2个街道办事处、4个镇、3个乡,49个村委会、27个社区居委会,331个村民小组、219个社区居民小组,361个自然村。截至2019年末,县常住人口为31.17万人,自然增长率4.1%0o其中城镇人口17.05万人,城镇化率54.71%,年末全县户籍人口为10.5478万户29.21万人。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13.56万人,占总人口的46.4%;乡村人口15.65万人,占总人口的53.6%;少数民族人口5.04万人,占17.2%o2019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等严峻考验,县委、县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创新活县、开放兴县、文化和县”战略,经济运行总体稳中向好。全年完成现价生产总值(GDP)1567739万元,比上年增长8.9%o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