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卫生与健康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卫生与健康发展规划健康是幸福之源,健康是强国之基。“十五五”是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更是推动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指引下,按照国务院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2030年)规划纲要、市“十五五”卫生与健康规划(20262030年)的总体部署,根据国家、省、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围绕深入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立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站位“大卫生、大健康”格局,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要为目标、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落脚点,为全面推进健康建设,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层次健康服务需求,有效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实现卫生健康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十四五”期间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状况县地处省东北部、市北部,国土面积3588.38平方公里,辖9镇4乡3街道、175个村(居)委会、1577个自然村,2025年户籍总人口57.64万人,常住人口46.07万人。“十四五”期间,我县加快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平性和可及性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质量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群众的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居民综合健康指标均已达标。截至2025年,全县居民人均期望寿命提高至76.17岁;孕产妇死亡率2018年为13.26/10万、2019年为13.62/10万、2025年为30.42/10万;婴儿死亡率2018年为8.35%。、2019年为6.54%。、2025年为7.76%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18年为10.48%。、2019年为8.85%。、2025年为105%o°居民健康三大指标均超过省平均水平,居民综合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十四五”期间,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建设投入,截至2025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88个,较2015年增长40个,其中公共卫生服务机构6个、公立医疗机构21个(县第一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县卫生健康局驻看守所医务室、县卫生健康局驻福利院医务室和16个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营医院14个(含1个单采血浆站)、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175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72个。全县共有卫生人员总数达359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819人,较2015年增长1257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37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3.44A;卫生技术人员学历结构有所改善,本科人员占比达36.4%。医疗卫生机构实有病床3222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5年4.8张增长到2025年6.85张。全县拥有养老院2个,床位474张。相较2015年,各项医疗卫生资源均大幅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十四五”时期,全县医疗机构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公立医疗机构100%通过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进行药品采购,基本药品100%实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使用率为73.13%o加大政府投入,实施薪酬制度改革,深入贯彻落实“两个允许”,不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自2026年起,将全县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县财政全额保障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工资及“五险一金“,切实减轻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担,稳定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医疗机构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增强。“十四五”期间,全县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5家公立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均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县妇幼保健院和县中医医院为全市同行业中率先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2025年,全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未发生因防控措施不力而导致的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按期完成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疾病预防控制规划;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149.75/10万,发病率较2019年下降14.16%,远低于全国发病水平(559.41/10万);通过早布置、早安排,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疫情态势平稳;实现“3个90%”防治艾滋病目标;全县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逐年提升,2025年分别达至U65.5%、67.5%和91.43%。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管理持续加强。县第一人民医院完成“卒中中心''"创伤中心”“胸痛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中心建设;县中医医院完成整体迁建并投入使用;16个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1个达到“国家推荐标准”、9个达至卜省级甲级标准”、6个达到“乙级标准”,圆满达到市委、市政府的要求。2025年,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189.5730万人次,比2015年的185.3351万增加2.28%,其中县级医院达60.6815万人次(占3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122.3324万人次(占64.5%)o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签约服务质量,全县共有2912名家庭医生,组建了562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签约居民44.5415万人,履约44.2974万人,履约率为99.45%,签约居民人均履约次数为3.39次。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加快实施中医药发展,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投资3.6亿元完成县中医医院整体搬迁,有力提升了全县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切实发挥县中医医院在全县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县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建成全国基层名中医工作室1个(王杏林名中医工作室),带徒3人,省基层名中医工作室1个(潘绍林名中医工作室)。16个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成中医馆。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完善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模式,实施继教医学教育项目62项,跨省区培养紧缺人才8人,招收订单订向医学生40人,安置订单订向医学生19人。乡村医生学历提升201人,村级卫生室乡村医生全部具备中专及以上学历。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全面两孩政策有序稳妥实施,生育水平继续稳定在一个适度的水平。2025年全县共出生5238人,人口出生率9.05%o,自然增长率4.16%oo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更加完善,2025年兑现发放计划生育奖励与扶助资金676万元。根据省、市的安排着力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工作,为家庭自身发展提供外部支持政策,开展政策宣传与咨询,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机构,全县托育服务实施方案和机构登记备案工作正有序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建成县第一人民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基本实现了二级公立医院的医疗数据和卫生信息专网的全覆盖。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已完成在全县16个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家庭医生签约管理系统实现组建签约团队562个,参与签约团队人次数1510890人次。妇幼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已覆盖全县500多家医疗助产机构、妇幼保健机构。“互联网+医疗服务”领域,“一部手机办事通一我要看病”已在2所公立医院上线,县第一人民医院已纳入“滇医通”平台。县卫生健康“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一览表别指标单位66十四五”规划值“十四五”末期完成值(2025年)数据年份居民健康状况人均预期寿命岁7876.52025婴儿死亡率%0<87.76202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0<910.52025孕产妇死亡率/10万<2030.422025工生资源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张6.086.852025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2.52.372025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人33.442025人均基本公共卫生元67420服务经费O25当发公共事件卫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OO11002520生应急社区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率%00198.212520生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0>95.922520幼卫生儿童系统管理率%90>98.8252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99.892520工城镇日供水千吨以上集中式供水现场卫生监督覆盖率%001982520生监督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覆盖率%001972520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满意率%001982520V常住人口规模万人6.17556.402520划生育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07<4.162520人口出生率%013<9.052520腐品安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机构监督覆盖率%0011002520(二)“十四五”期间卫生与健康事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充分肯定“十四五”期间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卫生与健康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医疗卫生整体水平不高。“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尚未形成,不同级别、类别之间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服务提供缺乏连贯性。县级医院整体服务能力不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总体不强,诊治水平与群众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近年来虽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就医条件仍然落后、医疗技术水平不高、发展不均衡、特色学科优势不明显,不能很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医疗资源空间分布相对不均衡。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东部片区7个乡镇(街道)服务人口28.3万人,有医疗卫生机构20家,每千人拥有床位数、医师、护士分别为7.68张、3.03人、4.01A;西部片区9个乡镇(街道)服务人口28.1万人,有医疗机构14家,每千人拥有床位数、医师、护士分别为4.17张、0.92人、1.73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全县知名专家较少,学科实力普遍一般,建设内涵不足,市级以上重大学科较缺乏。医院和医务人员积极性调动不够有力,卫生人才队伍高层次人才紧缺,引不进、难留住现象依然比较突出。全县卫生健康系统中高级以上职称仅有340人,占比35.3%,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高级以上职称仅有92人,占全县的27%。偏远乡镇卫生院很难招聘到具有较高业务技术的人才,如2025年省应对新冠肺炎影响面向全国开展医疗卫生机构专项招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全县计划专项招聘151人,通过两批次招聘仅招到40人,有Ill个岗位无人报名。应急救援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存在明显短板和不足。全县传染病医疗救治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实验室检测等核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县第一人民医院只有传染科隔离病房5间,感染科改扩建项目尚未完成;县疾控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不够,缺乏核心检验检测仪器装备;全县流调溯源能力对照省市要求还有差距,还需进一步提升;各类应急队伍需进一步加强实战演练,医疗救治设施设备有待进一步建设完善。卫生健康投资发展项目入库较少。由于政策制约、疫情影响、资金来源及项目储备等原因,达到固定资产投资入库标准的项目匮乏,达到入库标准的由于资金缺口大项目进度缓慢,固投及招商引资指标任务完成困难,还需进一步解决项目储备、资金筹集等问题,加快推进现有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引进新项目。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有待改善。居民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