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工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工业发展规划前言6一、“十四五”时期发展回顾7(一)主要成绩7(二)发展短板13二、“十五五”时期面临形势14(一)发展机遇14(二)面临挑战16三、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19(一)指导思想19(二)基本原则20(三)发展目标20(四)空间布局24四、产业发展重点27(一)有色金属产业271 .发展思路272 .发展目标283 .发展重点284 .主要措施301 .发展思路322 .发展目标333 .发展重点334 .主要措施35(三)生物资源加工产业371 .生物医药产业372 .绿色食品产业41(四)先进装备制造产业461 .发展思路462 .发展目标463 .发展重点464 .主要措施47(五)新能源产业48L发展思路482 .发展目标493 .发展重点494 .主要措施50五、主要任务51(一)实施强链补链工程51()实施绿色循环示范工程53(四)实施数字赋能工程53(五)实施产业人才培养工程54(六)市场主体培育工程55六、保障措施55(一)加强组织保障55(二)强化要素支撑56(三)提升项目落地服务能力56(四)加大资金扶持力度57附件:县“十五五”工业和信息化项目谋划储备表(2026-2030年)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五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作为我县重要的支柱产业,随着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尤其是新冠疫情持续发酵,全球经济面临倒退萎缩的艰难处境,工业要打破困局、脱颖而出,就需要全面系统客观分析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紧紧围绕市“一极两区”、县“一区两城''发展定位,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加速产业转型升级,逐步补齐缺环短板,把发展机会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为适应省、市、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指导和调控工业经济建设,优化工业布局,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促进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加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五五”发展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结合工业发展实际,编制县“十五五”工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工业规划),作为宏观调控我县工业经济发展、为我县工业企业提供服务的重要依据。本规划期限为2026年-2030年。一、"十四五"时期发展回顾(一)主要成绩"十四五"时期,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的严峻形势,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工业"首位意识",始终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全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业整体实力稳步提升,为十五五"时期加快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扩大工业有效投资,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强化发展要素保障,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全县工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十四五”期间,全县规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38.6亿元,年均增长4.35%;工业总产值从2015年的122.5亿元增加到2025年的160.5亿元,年均增长5.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015年的80.8亿元增加到2025年的123.8亿元,年均增长8.9%;工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36亿元增加到2025年的37亿元,年均增长8.2%,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达28.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26.4亿元增加到2025年的36.3亿元,年均增长9.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从2015年的3.7亿元增加到2025年的7.9亿元,年均增长16.2%,工业经济发展成效明显。表1-1“十二五”末与2025年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对比情况单位:亿元年份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利税2015年122.580.836.026.43.72025年160.5123.837.036.37.92 .传统产业提年均增速56%I8.9%I8.2%I9.6%I162%I质增效“十四五”以来,县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先后实施了铜业高效环保清洁化生产改造工程、铜冶炼渣浮选、余热发电项目,陶瓷企业中高档墙地砖技术及产能提升项目、药品生产扩模、食品加工企业精深加工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通过科学合理的转型升级,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产品竞争力,把有色金属、陶瓷建材和食品药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真正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主导产业。3 .招商引资硕果累累重点围绕有色金属产业、水泥陶瓷建材产业、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引进、培育一批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以新兴产业的增量发展带动我县工业经济的整体转型发展。“十四五”以来,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目标任务考核中一直保持前三名,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31个,较“十二五”末增长42.4%,引进市外国内资金324.52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411.2%。康贝特公司植物提取物及保健食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官房钢构公司钢结构铝合金门窗铝模板生产线建设项目等一批项目的开工建设和投入运营,进一步夯实了县在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的产业规模和发展基础。4 .园区建设势头良好县坚持以调整优化工业布局为抓手,以提升项目承载能力为重点,以引导产业集聚为核心,改造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加快工业项目入园落地,实现园区提档升级。“十二五”末,园区工业总产值118.02亿元,2019年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大关,达到224.27亿元,比“十二五”末增加106.25亿元,增长90.03%。2025年园区工业总产值有所回落,达到160.22亿元,在市排名第三。“十四五”以来,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共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2亿元,完成了麦子田片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期、40000平米标准化厂房等多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业园区先后被命名和授予“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省省级重点工业园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农业科技园区”。此外“十四五”期间,以深化园区实体化改革为重点,持续深化园区人财物等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明确主责主业,焕发体制活力。表1-2“十二五”末与2025年园区主要指标对比情况单位:亿元5.发展质量显2016年,荣越发展先进县,速居全省第一;总值、固定资产年份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固定投资2015年118.0284.6233.7625.6383.7842.022025年160.22123.8237.0436.28223.5056.14年均增速7.15%9.26%1.94%8.31%33.35%6.76%著提升获省县域经济跨连续两年经济增2017年实现生产投资“双百亿”目标,GDP增长17.6%,增速居全省第二,被评为全省民营经济争先进位10强县。曾连续四年经济增速位居全市第一。被列为“国家资源枯竭转型发展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试点。6 .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开展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工作,鼓励和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技术(工程)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十四五”期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户、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1户、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户、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累计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192个,获得立项支持165项,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7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强对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监督管理,遏制新增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项目,推动工业节能降耗。“十四五”以来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8.3%,累计完成15户“百千万”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网上填报工作。引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转型发展,先后淘汰落后粗铜产能5万吨、水泥产能120万吨、平板玻璃产能321万重箱、红砖产能3300万块,建成国内先进成熟的富氧底吹熔炼技术生产线;提前完成立窑水泥的淘汰任务,建成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2条及水泥粉磨站1座,在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条,我县年水泥熟料总产能达240万吨,逐步形成了省内重要的水泥熟料生产基地。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进一步推动工业行业结构性优化。(二)发展短板综合来看,县工业发展在“十四五”期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工业经济仍然存在着一些短期内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客观审视现实,县正处在转型发展的“攻坚期”,困难多、基础弱、任务重。1 .工业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工业在滇中城市群49个县(市、区)中处于中下游,园区承载能力不强,项目支撑不足,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三次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发展不充分。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虽然工业总产值跨过两百亿元关口,但与周边发展好的园区和其他发达园区相比仍然较小。2025年末县规上企业数量只有54户,在54户规上企业中,产值超过1亿元企业有12户,占22.2%;产值超过3亿元企业有4户,占7.4%;产值超过10亿元企业有2户,占3.7%;重点企业、骨干企业少,保持高速增长难度大。2 .工业经济发展方式总体粗放工业产业发展门类较多、行业较散且弱,产业结构单一、层次较低、集聚能力不强;工业经济总量偏小,工业企业规模过小、产品单一,以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主导产业以冶金、建材等传统工业为主,单位能耗高,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亟待加快。3 .园区开发建设滞后工业园区规划滞后,开发建设进展缓慢,基础设施的投资不到位,同时园区统筹资源和要素保障不足,承接和支撑项目的各类要素不配套,最基本的"三通一平''建设进度缓慢,导致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入驻需求。二、“十五五"时期面临形势(一)发展机遇L“工业革命”带来了产业颠覆式增长。“十五五”时期,是全球产业链分工变革的关键时期,一是科技创新赋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带动了新经济、新产业崛起。二是产业迭代。目前,我国处于产业转型迭代的换挡期,新产业对传统模式带来挑战,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赋能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三是产业链变革。在“互联网+”、数字经济和智能技术的驱动下,传统产业链分解,跨界融合和创新,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和平台型企业、平台经济崛起。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企业或产业链内的数字化生态和企业内部数字资产运营已是大势所趋,将广泛的运用于各个生态体系。2,双循环”新格局有助于推动完善产业链布局。“十五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利用国内内需巨大的优势,兼顾国内外市场,加强产业间的内循环,降低全球经济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抓住国家构建产业链“双循环”机遇,积极谋划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主动融入国家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打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大产业垂直整合力度,扭转工业招商的被动局面,培育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国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赋能园区建设为支撑点,积极承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