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docx
“十五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一、规划背景5(一)“十四五”养老服务建设成效5(二)机遇与挑战9二、总体要求10(一)指导思想10(二)基本原则11(三)发展目标12三、重点任务13(一)打造特色养老服务品牌14(二)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15(三)促进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增效17(四)加快农村基础养老服务发展18(五)促进医养结合深度融合发展19(六)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合作发展21(七)扩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规模21(八)提升养老服务社会保障能力22(九)加强养老服务监管规范建设23(十)构建老年友好社会环境氛围23四、保障措施24(一)加强党建引领24(二)强化组织协调24(三)加大资源保障25(四)巩固基层工作25(五)严格督查考核25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科学推进“十五五”时期我区养老事业发展,努力构建与幸福美丽生态之城要求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根据国家、省、市有关养老发展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养老服务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十四五”期间,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措施,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养老服务工作机制,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十四五”养老服务建设成效1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创新发展“幸福食堂+”特色品牌效果初显。我区在117家长者饭堂优化成51家的基础上,升级开展“幸福食堂+N”试点,做实“一个核心、两个平台、三支力量、四个机制、五项深化”,结合农村实际,建成江埔街凤二村、鳌头镇帝田村、良口镇碧水新村“幸福食堂”试点,为农村互助式养老探路,进一步打造特色社区养老服务品牌。目前,3家幸福食堂运营良好,日就餐200人次,直接受益老人100余人,打通基本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家政+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制定了市区促进“家政+养老”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引进5家优质家政服务机构进入居家养老服务领域,提供康复护理、生活照料、助餐配餐、文化娱乐等十项服务内容,居家养老服务对象722人(含特困人员),服务经费为167.96万元,为老年人服务累计72403人次。区、镇(街)两级居家养老平台逐步完善。设立区、镇街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成了1个区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8个镇(街)居家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基本养老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基本实现了镇(街)、村(居)全覆盖。为长者提供包括康复护理、生活照料、助餐配餐、医疗保健、日间托养、临时托养、文化娱乐、精神慰藉、临终关怀、“平安通”等服务,有效满足我区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切实增强老年人和其家庭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2 .机构养老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机构养老配置稳步提高。通过床位资助、运营指导、改建扩建等手段,有效推动了机构养老的发展。全区共建有养老机构8间,其中区级1间,镇街级6间,民办1间,各类养老服务床位3348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服务床位数40张。区敬老院新院建设完成,首期建设300张床位,远期建设床位将达100O张。B溪养老院与一心养老服务公司开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为周边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日间托老和上门照料护理服务。养老服务质量显著提升。持续开展养老服务机构质量建设行动。坚持每个季度民政部门联合卫健、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督导检查、每个镇每月开展一次养老机构检查、养老机构每周开展一次全面自查。促进养老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成7间农村敬老院消防验收和法人登记工作,相关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3 .医养结合深入推进试点护理站建设成效显著。推进社区护理站建设工作,已建成6个护理站,分布在街口街、江埔街、城郊街、鳌头镇、太平镇,其中江埔街的市区天下O护理站、街口街的乐善护理站和陆少英护理站、鳌头镇的杨珍萍护理站被评为市护理站试点单位。高照险工作稳步推进。全面推进高龄重度失能老年人照护商业保险业务,已有IIK)余名老人享受服务。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高。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医养结合率、养老机构、护理站医养结合率均达到100%,为老年人提供与需求匹配的医疗护理服务。4 .智慧养老试点成效突出智慧养老新模式成效初显。城郊街通过与乐善家庭服务有限公司合作,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工接入+链接医疗资源”的方式搭建远程智慧养老网络,建立由镇街监督指导、乐善公司负责软件系统开发及后期服务、社工提供志愿服务、社区医院提供技术指导的运作模式。智慧养老试点项目软件系统和智慧手环投入运营,“平安通”用户5300多户。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上新台阶。镇街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提供居家养老信息化管理手段,8个镇街的345个资助对象实现了居家上门服务,“刷卡结算”全覆盖。5 .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夯实政策支撑不断强化。出台了区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社会化改革实施方案、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方案、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市区民政局关于设立市区养老服务工作联席会议的通知等多份养老服务政策文件,加强对养老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有序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有所增强。通过免费培训、就业补贴、艰苦岗位补贴等措施,培训养老护理员,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全区在册统计的养老服务队伍规模达163人,其中护理员140人,全部具有职业资格证书。长寿保健金发放制度执行力度持续加大。不断规范并完善70周岁以上长者长寿保健金发放和管理工作,完成对70周岁以上长寿保健金系统在册长者摸查工作,确保发放规范有序。共发放长者长寿保健金1.26亿元,惠及3.35万名长者。总体来看,“十四五”期间我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均达到100%,城区已实现“10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养老服务的多项核心指标已经提前达到市指标要求。(二)机遇与挑战“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第一个五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资本积极进入、养老科技快速发展为我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带来了新机遇,但也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相对薄弱、优质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等新挑战。1 .发展机遇应对老龄化挑战尚处战略机遇期。全区共有60岁以上户籍老人8.69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3.38%,比全市占比低4.89个百分点;65岁以上户籍老人6.24万人,占户籍人口的9.6%,比全市占比低3.41个百分点。与中心城区相比,我区处于轻度老龄化社会1,养老形势相对较好,应对人口老龄化处于战略机遇期。粤港澳大湾区养老合作空间广阔。2019年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通知提出进一步放开养老服务机构设立许可,鼓励境外投资者举办民办营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在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服务合作等方面,我区生态环境、养老服务性价比优势突出,文化“同根同源”,合作空间广阔。新技术为养老服务发展创造新机遇。以云计算、超级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相互渗透融合,不断催生“互联网+养老”等养老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我区智慧养老发展将迎来发展机遇。1按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而65岁以上人口占比7%14%为轻度老年龄化,14%20%为中度老龄化,20%40%为重度老年龄化。数据来源于市统计局、市发改委。社会资本积极进入为养老产业发展带来新契机。养老的巨大需求和国家省市区对养老产业的扶持,使得各路资本跨界进入养老产业,房地产、保险、医药等资本均有意投资我区养老市场,养老服务面临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机遇。2 .面临挑战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城区与农村养老投入、服务质量、队伍建设差距大。山区较多、村(居)分散,村集体和村民收入不高,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相对薄弱。优质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我区公办养老院财政投入较少,人员不足问题突出,医养结合不紧密,质量效益不高,养老机构对居民多样化的医养、文化娱乐、心理慰籍等需求较难满足。二'总体要求“十五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我区养老服务体系顶层设计,科学合理制定养老服务发展目标,构建具有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紧紧把握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围绕加快高质量打造“两区两谷”和争当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排头兵的总目标,以促进城乡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为着力点,以筑牢底线补齐农村养老短板为突破口,统筹推进城乡养老服务,发展基础性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压实家庭赡养义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构建彰显幸福美丽生态之城、更具有独特魅力和发展活力特色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二)基本原则1 .以人为本,普惠共享奋力推进普惠性养老服务,在城市社区形成衔接有序、功能互补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积极培育居家养老服务,支持养老机构将专业服务延伸到家庭。积极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大力推进医养康养结合,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价格普惠、方便可及、质量可靠、可持续的养老服务。2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定政策、统筹规划、典型示范、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发挥部门协同配合、各尽其责的联动作用,强化养老服务的公益兜底功能。引导与扶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不断增加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构建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养老服务发展格局。3 .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立足本区实际,充分遵循地方特点和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科学制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统筹城乡养老产业发展,推进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整合各类有效资源,优化设施空间布局,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种类多样、功能齐全的养老服务网络。4 .创新驱动,激发活力统筹推进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改革。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进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外养老服务先进经验,激发社会参与活力,推动养老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壮大具有特色的养老产业。(三)发展目标到2030年,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基础更加牢固,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照护等需求得到切实保障。特色养老服务品牌不断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达到新高度,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农村养老服务试点取得突破性进展,医养结合深度融合发展,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有效提高、质量明显改善、结构更加合理,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更加方便可及。具体发展指标见下表。表1“十五五”时期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发展指标序号指标2030年目标指标属性1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镇街覆盖率()100%约束性指标2村居颐康服务站覆盖率()100%约束性指标3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75%约束性指标4基本养老服务床位占比()70%约束性指标5居住(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100%约束性指标6医养结合机构覆盖率100%约束性指标7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85%约束性指标8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10